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诗 > 正文

金刚川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4-27

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末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金刚川》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浏览。

《金刚川》观后感1

电影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兵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沉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终究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的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质匮,武装气力差异的情况下,不断抵抗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烽火中的桥。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无数先烈的鲜血,浸染了成功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们看见了先辈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役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劳,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劳苦功高将永久铭刻在我们心中。

将士们即便灰头土脸也掩盖不住脸上的稚嫩,即便身体破残也要修补好大桥,即便血肉模糊也要用身体搭建成支持大桥的桥梁。看到那一个个站起来的身影,很多观影者都止不住的泪流。由于我们所看到的不单单是一座大桥的直立,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魂的燃起,是雄赳赳气昂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更加能够深深体会到《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的真正含义!

让我们铭记那些曾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印在我们的心中,英雄的业绩将千古流传,作为子弟,我们将永久致敬英雄烈士!

《金刚川》观后感2

今天我看了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名字叫《金刚川》。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末期,我国的一支军队要通过金刚川到达金城前线作战,不然我国主力军队就会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鹰,落入狼群当中。

在我们的军队正要过桥时,美国的飞机一次次的投射炮弹炸毁这座通往金城前线唯一的桥。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每次都顽强地站起来,一次次的修睦这座桥。

在行将到达清晨六点时,为了能让其他的志愿军战士顺利过桥,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桥底下,人踩人,人摞人,用自己的身体撑起了这座桥,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志愿军战士们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震动了。他们不怕危险不怕劳累拼命地修桥就是为了让军队打赢这场抗美援朝的战争。他们打这场仗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老百姓为了人民所打的。这些志愿军,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但他们在战场上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是国家,他们的`这类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

当时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我们的资源十分匮乏,飞机不够,炮弹不足。当敌人的飞机来临时,我们的炮手为了保住大桥,他们英勇地点燃了篝火,暴露位置牺牲自己。这需要多么英勇的精神才能做到啊。影片的最后,一名当年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爷爷说,后代们的幸福是由前人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精神就像国歌里唱的那样,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我们应当向这些志愿军战士们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这些子弟应当珍惜这来之不容易的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金刚川》观后感3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来到太平洋影院,观看了《金刚川》,它是一部爱国电影。

本片讲了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后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子弟兵要到金城去支援前线的战士。到金城的途中,有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这就是金刚川。要想度过这条河,唯一的一座桥,是战士们用木板临时搭起来的。美军为了不让志愿军通过这座桥,用轰炸机一次次的将炮弹投放于木板桥上。子弟兵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终究工兵连的战士搭成人梯,将木板举过头顶,让其他战士顺利过了河。

《金刚川》从三个角度介绍了当时的场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的武器非常落后,只有两个炮台,一个是主攻的,另外一个必须隐藏起来。主攻炮台被击中后,连长张飞身负重伤,失去了一条腿和一条胳膊,但是,他不顾本身的安危,将生死置之度外,拿起竹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炮台,艰巨地操作着炮台,将一架美军飞机击落。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来自于对祖国的酷爱,由于他们向往光明,向往和平。

看完《金刚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于金刚川的这座桥。每当桥被美军炸毁,工兵连的战士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将桥修睦,所以,这座桥被美军称之为“炸不坏的桥”。1953年11月12日清晨,美军派出了八架大型轰炸机将木板桥完全摧毁。即使是这样,志愿军依然没有屈服,他们终究靠着团结过了河。从中,我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气力,看到了团结的气力。

现今,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可是,我们这样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牺牲了无数的汗水和鲜血,乃至是生命换来的。我们少先队员必须好好学习,每天向上。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假设是一条大船,我们是行将身在甲板上的舵手,扬帆起航。

《金刚川》观后感4

今天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为了记念抗美援朝记念70周年而制作的电影《金刚川》,被里面的战争场面的大制作和电影艺术独有的美感所震动,电影结尾一度落泪。

里面的一句台词“那一年,俺们都才十八岁,但是俺们没有一个怕死的,只是想着怎样尽快让大部队过桥”。朴素的语言使人感动。

《金刚川》上映第二日票房就突破2亿,未来可以期待。该片记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了产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据剧情梗概介绍,该片以三个视点讲述一个故事:工兵桥修睦又被炸毁再度修睦……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结尾处的人桥搭建,让美国王牌飞行员不可思议:为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士这么不怕死?究竟是甚么气力支持着他们?却不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是最可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士为了祖国安宁,人民幸福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

影片重点刻画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关系:一是高炮排排长张飞和高炮班长关磊的兄弟之情,细节刻画到位。但是就艺术质量来讲,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稍显拖沓,四段分故事叙述有前后重复之疑问,却仍然掩盖不了张译、吴京、邓超的出色表演,特别是开头和结尾十分钟的彩蛋-精彩表演使人惊叹不已!两个月时间能拍出来这样一部精彩的电影实属不容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战役机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志愿军阵亡将士的骨灰回到祖国,让英雄回家是他们的心愿,这一段情节使人泪目,“护送战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是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呐喊!

期待接下来《血战长津湖》,“最美冰雕战役连”等更多优秀的抗美援朝电影的上映,激起出年轻一代爱国主义热忱,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再重复之前的受人欺侮的历史,人民更加幸福!

《金刚川》观后感5

电影《金刚川》在故事方面,其前两段有些平淡,第三段是精华,第四段是升华,前三段之间稍稍有那末一点割裂感,不过电影用一些重复镜头帮助观众理解和衔接,所以整体观感还是可以的。

而在殊效方面,都说这部电影在如此短的时间制作完成,是我们电影工业水平的集中体现,我觉得没问题,电影的殊效真实且不违和,配合影院的巨幕和音箱,观看体验非常好,在国产战争片里绝对属于上乘。电影里的防空高炮、榴弹炮这些武器的射击场面,真的值一回票价。

特别在演员方面,先出场的李九霄和邓超,表现很稳,无奈故事简单,他们没甚么发挥空间,工兵连的魏晨,展现了非常好的身材,一身肌肉,有硬汉的感觉了,看起来很帅。吴京和张译是最主要的演员,吴京一口京腔,表演很放松,有老大哥的范儿。

电影里真正有发挥空间,且在发挥空间里将演技拉高到一定层次的,只有张译了,电影的后半段,说是张译一个人撑着的,也没一点问题。

张译的角色一开始比较求稳,相对吴京的角色,有些守旧,随后吴京的角色的牺牲,给张译的角色带来了内心的转变,这是电影里为数不多的人物心里弧线,他从求稳,变得无所畏惧,即便牺牲,也要把那架该死的侦察机轰下来,当仅剩一条胳膊一条腿的张飞坐上需要七个人材能操作的防空高炮架上,拼劲最后一口气,将那家侦察机射杀的时候,给人超强的震动。在普通人看来,这也许有些超现实,但我是相信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可以做到的。总之,张译在影片里展现了影帝级别的演出,每个眼神,每个嘴角抽搐,你都能感遭到他的情绪,真的,我可太喜欢张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