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大一学生眼中的生活
关于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便是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随着心情的不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不断的产生着变化,对一个农民来讲,种好地,把儿子养得白白净净,便是他的人生目标,对他来讲,生活不存在有没成心义,正如《兵士突击》里的许三多所言:“成心义的事便是好好活着。”这是一群简单的人,所言的简单的想法,他们没有多少崇高的人生目标,平平淡淡地活着,快快乐乐的生活,无疾而终,这便是他们生命的意义。
你能说他们生活的没成心义吗?难道一定要是名牌大学,高学历,年薪多少多少万才是成心义的?广大学生朋友们常常会迷茫于这一点。
生活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于王侯将相之家,整天锦衣玉食,他们有着优越的先天环境,从小便生存在这样一个所谓“上流”的社会群体中,在他们眼中,成心义的事情是学会与人打交道,建立人际关系网,从而为往后商海拼搏攒下资本,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则只能生于平凡百姓之家,对没有资本的一代来讲,唯一的,也恍如是最好的前途则是好好读书,名牌大学,工作……
之前,对大多数人来讲,他们的一生在刚生下来便已注定,铁匠的儿子还会是铁匠,财主的儿子不回去种地,但是现在,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目击了太多各行各业的成功经历。因而,我么开始变得浮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常人则仅仅把财富的多少当作衡量人是不是成功的一个标准。
因而,我们看到比尔盖茨成了世界首富,我们则去学IT,看到巴菲特赚钱了,我们则去学炒股,看到报纸、媒体上讲“某某公司CEO、白领年薪到达几位数”,我们又去拼命学管理,都相当经理!都想当老板!为何?人性的怠惰与贪婪!
在每一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国人的这类心态便暴露无遗。前几年,看到陈天桥、丁磊等人在IT行业成功了,因而乎,百万考生一齐报考计算机专业,后来,又是媒体说学计算机的人太多了,不好找工作了,生物工程是21世纪最有前程的专业了,因而生物工程又成了热门专业。有趣的是,不管时期怎样发展,管理、经济类有关专业却一直火的很,为何?很好理解。对一个刚从12年应试教育走完,社会经历几近是一张白纸的高中生来讲,根本不会明白甚么是管理、作甚经济,只会简单的认为,这两种工作有钱赚,而且每天在写字楼里工作,朝九晚五,轻松写意。在另外一方面,我国的农、林、矿、师范类专业却一直是冷门,这无疑反应了我们人民价值取向的严重问题,难道学农的就只能去种田,学矿的就只能每天闻汽油,师范类的则是每天吃粉笔灰?
记得之前上高三时,我们班主任曾对我们说,他希望我们中的高考高分者往后能够成为同行,“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他说,眼光中仿佛带着一丝遗憾,“还没有一个分数很高的报考师范类专业。”
诚然,究竟是甚么造成如今如此畸形的社会价值观?对我们这群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华夏子孙,有着“尊师爱道”的传统的炎黄子孙,究竟还有多少人能够把教师当作一门高尚的职业?就举我的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来讲吧,他曾说,自己很羡慕之前的那些同学,一样是一个班的,他们中有的人已当了校长,有的人已当了局长,但是自己还是甚么官都没有当,自己很失败。老师尚且如此,何况学生?
社会上的这类病态心理,一样也心想了我们父辈的教育方针。成绩好,甚么都好说,成绩差,废物,饭桶!从而,就有了一些国外的留学生们一些负面新闻,和国内的一些学生的跳楼事件。
在我看来,“教育”字,“育”为先,“教”为次。一个学生,如果做人都有问题,谈何学习?老师们如果仅仅把教书当作一门生活的工作,而不是一门神圣的育人工作,他还不如去养鸭子算了。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段话很精彩,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空中的鸟儿,他不耕作,老天尚且要赡养他,它可以在空中自由的翱翔,田间的百合花,它不劳作,老天也会为他准备甘甜的雨水,它也会开出娇美的百合花。看到那些外国人每天生活的这么洒脱,或许正是由于他们相信上帝,相信上帝不会抛弃他们。
而我们呢?在早已被愿望填充的内心中,究竟有几分空间留给我们当作精神的寄托?
看过《血色浪漫》的人,常常都会羡慕钟跃民那种洒脱的生活方式,对他来讲,卖煎饼和当大公司经理并没有甚么区分。“人活着要吃饭,但这饭呢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你得去挣,所以干甚么常常都不是最重要的。”这是钟跃民的话。也反应了他的人生观,简单,但很实用。或许,生活本来就太简单?只是我们太过复杂了?难怪会有那末句话“笨蛋是不会感冒的”。
可是现世中的我们却不敢抛下一切,随着人本身的发展,他身上的负担只会愈来愈多,老婆、孩子、父母、工作,一系列的因素压的人喘不过气来,谁不想过自由的生活呢?可又有谁能放下呢?美国有自由女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甚么呢?
或许,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致使了生活态度的差别,在笔者的亲朋好友中,恍如大多数都生活的如此艰巨,只有几个人恍如生活的格外萧洒,其中一个是中学美术教师,另外一个是小学体育老师,他的老婆是幼儿园老师。
说到这里又回想起了我的高三生活,有一名同学,每天看到他最早来学校,最晚离开学校,但是成绩却一直是班上最后几名,他也整天愁眉苦脸,间接致使他的自卑心理,从而致使他的人际交往问题。
对这个同学,我一直是感到很遗憾的。在这里,我们无妨就这个学生的心理探讨一番:
首先是成绩问题,在我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成绩提升的决定性因素是智力因素”,因此,我认为这个同学智力一般,但仅仅智力一项,绝不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我始终认为,影响人最关键的是心理调理能力,用一个已被说滥了的词,就是情商。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影响人智商的一些先天要素,具体的记不太清了,大概意思是影响男孩子智力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他母亲的智力,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男孩子很聪明,那它的母亲很聪明的几率是100%”。
如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那我这个同学的母亲也一定是个智力平庸的人。
但是,我们不能说这个孩子是个蠢才,毕竟这个学生还读到了高中,相比阿甘、周周,他的智力应当算相当不错了。但是,成绩不好的事实摆在眼前,他有点不顺心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个问题却恶性的致使了他的自卑,这就关系到另外一个问题:心态问题。
上高中时,父母总会最孩子说,你是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你甚么都不用管。相信上面的这位同学的父母也对他说过一样的话。现在看来,站在父母的角度,这句话是没有错的,但如果以这位同学的角度来看,情况就有所变化了:
我知道要努力学习,但我学不过人家啊!
这就很愁闷了,以人性的角度来分析,当一个人长时间的困扰于某一个问题时,这个人就很容易钻牛角尖,也很容易走极端,因而,这个同学就出现了人际交往的问题。
一个年轻人,思惟不成熟,出现一点儿心理毛病,是非常正常的,但问题在于你能否意想到这个毛病并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在国外,人们去看心理医生是很正常的事,而在我国,则尚没有构成这个风气,那年轻人有了心理问题应当怎样办呢?
第一选择一定会是找家长倾诉。
在一般的家庭中,具有决定权的常常是男性,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自但是然的落在了父亲的肩头。
从这点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父亲,也必定有成为一个优秀心理医生的潜质。
但是,其实不是所有的父亲都有这个潜质,我其实不认识这位同学的父亲,但我可以判定,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这位父亲没有尽到责任。
现在,我已和这位同学失去联系了,也不知道如今的他是不是早已走出当日心中的阴霾。人生何其短,青春更只是一瞬,回首我过去的12年,仿佛并没有多少值得留恋的地方,当毕竟这就是生活,有得必有失,我能做的只有好好珍惜现在,快乐的过好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