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上过985高校,但仍能过好这一生
文/旅人记
1.
2011年,我以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10分的分数,来到了离家上千千米的南方城市。我入学的学校在当地是一个二本学校,可是那时却在我们那个偏僻落后的省分依照一本分数线招生。
说实话,刚入学的时候,由于知道这件事,还默默难受了一阵。后来,我便很快进入状态,按时上课,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且以优良的成绩每一年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都拿遍了。
大四的时候,我以专业第一位的成绩取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历,我决定继续读研究生。因而,就有了现在的我。
可是,在联系研究生学校的时候,被现实冷冷地打倒了。由于我来自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即便在自己学校内专业排名第一,可是依然抵挡不住“出身不好”带给我的种种不便。
很多招收报送研究生的985高校,都在招生简章上清楚地写到“原则上只招收985、211工程的本科毕业生”。我那时极度天真,由于看到是“原则上”,所以总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我先是试着联系本科学校所在省分的一所985学校,由于一直没有收到回复。我鼓起勇气给这所学校的招生办打电话,对方一听我来自一所二本学校,就告知我“你试试其它学校吧”。我也试着联系了其它有着一样专业的985高校,也被纷纭谢绝。我知道,一方面由于我本科学校的缘由,固然还有另外一个缘由是我本身还不是足够优秀。
就这样我从最初的985高校,把目标降到了211院校。但是由于我本身专业的限制,很多211院校专业实力其实不强。反而,一部份普通一本高校在专业实力上,还排在前列。就这样经过很长时间的纠结和挣扎,我终究选择了一所既不是985,又不是211的普通高校。
荣幸的是,带我的导师却是本专业学术界的大牛,在他的带领和指点下,我对专业有了重新的认识。由于导师要求严格,这一年来,我的浏览量大大增加,乃至超过了本科四年读书的数量。
我的视野和格局也在逐步提升,我感谢两年前自己的选择。幸亏我没有选择不要命地去选择那个“看不起我”的985高校。
2.
本科时候,我认识一个学姐,她比我大两届。当时她的成绩很优良,但是由于本科没有参加其它的活动,所以并没有取得保送的资历。因而,她自己考研,数学接近满分,终究被本科学校所在省分的一所985高校录取。
那时候,我刚刚上大三,觉得她简直是一个大神,优秀到不行。后来,她去读研究生了。我们之间的联系也渐渐少了。因而,她研究生期间的生活,我了解得真的不太多。
上个月,我回到本科所在学校的城市,约她出来吃饭。学姐的模样已和之前大不相同,摘掉眼镜换上了隐形眼镜,运动鞋换成了高跟鞋,牛崽裤也换成了OL风的阔腿裤。这时候她已毕业,并且已顺利地在当地一家公司找到工作。
她告知我,其实研究生毕业也就那样,工资比本科生高不了多少,上班的日子太无聊了,老板不好等等。从她的语气中,我听说了她对现状的种种不满。饭后,我们互加了微信。过两天我也回到学校,又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可是,自从我加了这位学姐的微信,几近每天都能够看到她在更新朋友圈。特别是每天午餐过后,她会连续发几条朋友圈,内容大多是“活儿都干完了,好无聊”,“今天空调开得太足了,热……”,“今天提早下班~”,和“今早让同事帮忙打卡,多睡了半个小时”,然后配上自己的自拍照,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
我突然在想,当年那个勤奋努力、每天6点起来准时泡图书馆的学姐哪里去了。而今显现在我眼前的居然是这样一个爱抱怨、投机取巧的陌生人。
我想不出,曾那所我们纷纭向往的985高校,如何用三年的时间,就培养出来这样一名学姐。我仿佛看到了学姐未来5年,乃至10年的模样。在一家300人左右的公司,一直做一个小职员。
这样的状态,如何过好这一生?
头几天,网上有一篇题为《30.4%的北京大学新生居然讨厌学习,只因得了“空心病”》被疯狂转发。并且也引发了很多人的争议,很多人怀疑这个数据,也怀疑这篇文章是在歹意针对部份群体。抛开这些不说,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目前高校中一定存在这类的现象的。很多同学就算经过了高高的提拔,进入名校,却由于入校后缺少计划,没有继续保持奋进的心态,终究或许就会碌碌无为过完一生。
3.
年初的时候,我在一个写作平台上关注了一名作者,最初关注这位作者的缘由是她总是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小技能,简单实用,也很接地气。后来我就一直关注她,渐渐才知道,她原来是一个90年的女孩子,在一个三线城市读了一所三本院校,后来北漂,用6年时间已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买了车,出了3本书,并且已结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这样的生活,是很多我这样的人,想都不敢想的。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营得这么好?
直到最近,我加入了她组织的社群,和一帮积极进取的人一起努力,想要做出一点改变,获得一些进步。我通过她组织活动和一些做事方法,才知道她之所以获得上述的那些成绩还是有缘由的。
我们大家加入这个社群,每一个人需要支付19元的成长门票费用,19元对很多人来讲,还不到一杯咖啡钱,自然很多人都能够接受,并且乐意付出。群里目前大概有100多人,这样一来,她就可以够得到一笔小的收入。
刚加入这个群以后,大家七嘴八舌,因而这个群就从早到晚就没有停过。一直有人不断地发问。这位组织者就在群里设立了群规,即白天(早上8点到晚8点)群里禁言,目的是为了大家好好学习和工作,违规的人发红包。你看,这样的一种方式,既让人感觉到这样是为了大家能够好好工作,不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偶尔还能够通过发红包的情势造福自己和大家。
后来,我们进行分组,她也是很快地分组,并且一边分组,一边发公众号的文章。
我惊叹于她的财商、情商和智商。这样的人不成功,甚么样的人成功?难道是那些成天负能量、爱抱怨的人成功?
这时候,我再回头看她,即便是一所三本院校毕业,和985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研究生的学历,但是丝绝不影响她计划自己的人生,并认认真真的实践。
我们很多人常常抱怨,现代社会竞争太大,那些用人单位常常会对“出身不好的”毕业生很多限制,因而那些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就要在一出学校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事实上,现实确切很残暴,这一点我自己亲身经历。就连学校和学校之间都要带着有色眼镜,就别说社会、企业和学校之间。社会和企业用学历、毕业学校这些硬性的标准来衡量人材,确切也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很多时候,直接关系着高校毕业生的出发点。
但是,重点却在于我们自己,我们需要相信,出发点常常只决定毕业的前几年,通过努力,还是会渐渐弥补上出发点上的差距,这只是时间和是不是用心的问题。
即便没有上过985高校,也仍能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