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的15个关键问题:考研到底难不难?
1、考研到底难不难?
关于考研的难度,有的人把它夸大了,结果吓走了许多本来完全可以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而有的同学低估了考研的难度,过于轻敌,结果本来能考上的也考得一塌胡涂。确切,对考研的难度,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夸大和轻视其难度都是不适合的,在许多时候乃至是有害的。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我觉得考研的难度其实其实不算高,由于大家可以想一想,考研的国家分数线要满足那末多不同档次的学校的招生情况,明显不可能定得太高,题目的难度也是适度而且相对稳定的,很早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大学期末考试时要求就较高,只要同学认真温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应当是不成问题的。考研温习的许多工作量,其实不是完全为了到达某个分数线而做的努力,而是在想尽办法减少自己落榜的风险。或许你学的很多东西未必会考到,可是它们依然是成心义的,由于那些都可以减少你考不上研究生的风险。
问题在于,许多人没有明确意想到这一点,所以没有从尽可能减少出现意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安排温习,特别是专业课的温习,结果常常失败,给人酿成的印象是考研挺难的。
固然,过分认为考研很容易的想法更是极为毛病的。考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完成一系列必须的工作,试图靠侥幸考上研究生,机会是很小的。只有在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精力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考研其实其实不难。
2、平时成绩好才有希望考取研究生?
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只是考5门课,与温习的认真程度、温习的时间长短和方法正确与否有关,与平时的学习成绩关系不大。我就认识一个浙江大学的毕业生标兵(全校一年才有30个),由于太自信了,以为自己平时成绩好,没有认真温习,结果没有考上研究生,而且考得很差(不过后来去了美国一个前20的学校读书去了)。而我听系里的老师说之前有好几个同学由于没有学位,不好找工作,没有其他退路,只有考研,反而都考得很好。所以考不考得上的关键还是温习得如何,不要由于平时成绩不好就不敢考研。你平时不可能像考研那末认真学习的,所以平时的成绩没有太大参考价值,由于你可能不太喜欢学,所以无所用心,因此,平时的成绩常常不能代表你的真实水平和潜能,是不作数的。
3、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研比较好?
虽然我认为早点肯定要甚么学校和考甚么专业比较好,但是像有些大学的同学从入大学起就开始准备,或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也未免过头了一点。这样一来,全部大学生活完全围着考研转,在以后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来,难免觉得自己为了考研,放弃了太多的东西,他人有美好的大学生活,而自己的大学生活却暗淡无光。
因此,我觉得,如果你已决定考研,那末在大三前你只要看到考研将来要考到的课,就非常认真的学好,学到和考研差不多的水平(比如说在上课时、特别是期末考试前就抱着考研的数学温习指点书来看),就是在为将来顺利考上研究生做准备了。在大三前,把所有的数学课都尽可能学好,尽早把英语提高到六级水平或六级优秀的水平,就是为考研做了很好的准备。
如果考本专业,那末我觉得大三下开始看数学和一些专业课就能够了。如果是跨专业,则最好是大三上就开始学一些该专业的课程或直接读该专业的考研指定参考书,然后在大三下开始看与指定参考书的书名相同,但作者不一样、内容也有些差异的教材,这样可以增加对指定教材的理解,也能够下降考试时出现没见过的内容的危险。最近,可能由于考研竞争剧烈,我已听到过很多学校的专业课大面积超越指定教材,有时乃至超过一半的考试内容都在指定的参考书上找不到(主要是经济类和纯文科的专业),所以早点读些其他教材非常重要,如果指定的教材明显不够权威、内容太浅或内容不够全面,更应当仔细研读与该书同名的权威教材。
4、正式开始准备考研前该做些甚么?
首先应当尽可能向刚考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些老生请教,不管他们考上与否,都有一些经验教训值得你吸取,可以尽可能减少大的、方向性的毛病,同时,还可以请他们给你开列参考书单,免去你盲目找书的麻烦。参考书的好坏极为重要,否则不但浪费时间,累死累活也未必有效果。
虽然你可能早就了解了你要报考的学校往年的招生情况,并买到了之前的指定参考书,还是要关注新的招生简章的指定参考书有没有变化,应当在开始埋头温习前,阅读该校的主页,看新的招生简章,确认指定参考书有没有变化。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尽快和你想读的那个学校那个专业的在读研究生联系上,通过电话,email或是在暑假直接去一趟,向他们请教一些考试的经验,这非常重要,由于这样你大致可以免方向性的大错!不要怕打搅他人,大部份研究生都不错,都比较热忱的。
5、考研与找工作、上课、期末考试的冲突
既然选择了考研,那末就意味着在考研结束前,你没有多少时间去找工作,也不应当花太多的时间找工作,否则到头来落个两头空。以我的经验看,浙江大学每一年一次的秋季大型校内招聘会,对考研的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由于这时候许多人都感到考研很是辛苦,日子比较枯燥,对考研能否考上开始有些动摇,对自己的决定正确与否开始犹豫未定。此时,一旦在招聘会上找到一个还可以的工作,或是看到同学找到了还可以的工作,就心思动摇,也开始想找工作、无意学习或干脆宣布不考研了的人,相当的多。他们前功尽弃,到头来实际上也没有找到甚么好工作,最少与考上研究生后能找到的工作和发展机遇来讲,没几个人找到了那末好的工作,但是他们还是早早地放弃了,真是惋惜。许多类似这类情形的人后来都有些后悔,由于工作了以后再要考研,决没有一些在校生想象的那末容易,要付出远比应届时更多数倍的努力(如那些在职考研者,在工作之余还要每天学习到深夜,依然时间不够用)和承当更大的压力(如辞职考研,家人和朋友的期待很高,不太希望你失败,由于失败的后面还有个人生活和家里人的经济负担)。
所以我再次强调,既然要考研,就不要在考研结束前花太多的心思找工作,但是校内那次招聘会我认为还是可以去一下,但是如果从此就开始纠缠于找工作的事情,那就犯不着。如果在考试结束后你发现自己真的考得很糟,那末你也完全可以在考研结束后的寒假和第二学期找(在春节后各地有很多招聘会,不要错过)。如果你早早地想着如果考不上就去工作,早早地老想着为自己的失败留好退路,你通常是考不上的。
考研温习紧张,所以温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时间仿佛不够,想逃课温习的人也不在少数吧?说老实话,我考研那个学期逃了1/3左右的课,由于我觉得时间实在不够,而老师上的那些专业课的东西也比较简单,但是任课老师看到学生逃课肯定不高兴,所以要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多跟老师谈自己的客观情况。但是,总的说来,如果准备得早,也未必就需要逃课才能考上研究生。
6、温习的安排
首先要了解你考的数学的具体要求,数学分数学1——数学4,要求的内容和难度都递减。总的说来,数学包括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几率论和数理统计,但是不同的专业要求很不一样,请一定要在温习数学教材前先了解考研的数学包括的内容,不要浪费时间看那些考研根本不要求的内容。英语是文理都相同,但是政治是分文理的,虽然文理科的政治大部份内容都相同,文科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内容,要注意。
以上三门公共课,其实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考的。数学只是理工农医类和经济管理类这两大类的专业才要考,其他专业都不要考。如果你要考三门公共课,则只有两门专业课,除北京大学的考研要求的课程内容特别多以外,其他学校的专业课内容都不多,指定参考书5本上下浮动。如果你只要考两门公共课(英语和政治),则你有三门专业课,则指定参考书在5——10本左右(各校不同,请参阅各校的报考指南)。
要了解各校的专业课考试的特点,各校的专业课出题思路常常差别很大。有的学校专业课绝对依照指定参考书出,而且很容易买到专业课的试卷,可以供你温习参考。有些学校的专业课没有指定参考书,或常常超越指定参考书的范围,喜欢出一些与近期学术杂志发表的论文或学术界最近讨论的热门话题有关的题目(比如法律,通常都要浏览近几年的法学期刊,你所考单位的法学教授们最近发表的大作和其他重要的文章常常是要看的),所以如果之前考过论文方面的内容,要安排好时间看这些论文。
前面已提到过数学应当尽可能在大三下看完,我认为最好是在大三下的暑假前看完一遍数学并做完配套辅导书的习题,然后有经济条件的也能够去参加一些暑期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辅导班(看各人情况自定)。
当年我也没怎样听说北京上海有甚么辅导班,就在11月末参加了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自己办的公共课辅导班,感觉浙江大学辅导班的数学老师教学水平都很不错,非常有帮助,其他英语和政治感觉提高不大。所以,我看如果要参加英语和政治辅导班,最好还是参加北京或上海水平高一点的班为好。参加辅导班前一定要先温习完一遍,否则基本上白花钱,一点效果也没有。
政治我感觉从暑假开始看前一年高教司组织编写,余学本等人编的书便可,不用太费力气看,只要先看顺眼便可,不要背,等看熟了从9月份开始背也足够来得及。
我前面提到考六级就是在为考研做准备,但是我要强调考研的题目比六级难很多,特别是浏览理解要难一些,考试的风格和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不要由于六级好就对考研的英语麻痹大意、不认真温习。不认真温习,即便基础很好也常常会考得很惨!
英语考研有大纲辞汇表,不要干巴巴的拿着只有中文意思没有例句的辞汇表猛背,应当找到有例句的书,把那些你不熟习的单词挑出来,抄到笔记本上来背。不要熟习和不熟习的单词都一锅煮,增加自己的记忆负担。记单词的基本方法,还是要抄写和尝试回想。对此要谈的太多,不多讲。
7、推荐书目
(1)数学
第一遍温习时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材用浙江大学自己的便可,对其他不是用浙江大学的教材也不是用同济大学编的《高等数学》(上下册,高教版)的同学,则应当用同济大学编的这本高数书(要注意同济大学的这本书是为理工科专业的人写的,许多内容对学经济管理的人是不需要学的,不要甚么内容都看),配套辅导书可以用盛祥耀、葛严麟、胡金德。张元德编的《高等数学辅导》(上下册),共31.5元,清华大学出版社。此书对那些高数基础不好的同学特别有用。
线性代数的教材用浙江大学的便可,如果觉得不好理解,也可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的一本线性代数(居余马等5人编,15元)听说考研的人一致推荐这本线性代数书。配套辅导用书可用胡金德、王飞燕编的《线性代数辅导》(第二版),15元,清华大学出版社,此书极好!
清华本科生还发一本高数辅导书,韩云瑞、刘庆华、王燕来、吴洁华编的《微积分学习指点》,18元,应当也很不错,比较薄,很容易看完(我没用过,不过在清华用的很普遍,所以照理该不错)。
几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经典教材应当是浙江大学盛骤等人编的那一本(高教版),许多人都用这本教材准备考研。我当初上课和温习都是用的这本,在第一次温习时把书后面的习题全部做了一遍,觉得那些题目都还不错。
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一本“清华大学教学参考书及考研辅导班教学用书”,俞正光、王飞燕、叶俊、赵衡秀编《大学数学:概念。方法与技能》(上册为微积分部份,下册为线性代数与几率论部份),上册29元,下册24元,可分开买。
(2)英语
我之前用的是王长喜的《温习指南》,不过北京考研的人几近都用朱泰祺的温习书,应当是有其道理。其他就是历年考题分析(95——2002便可)、六级全真题(只做浏览理解便可)、英语写作我推荐考试虫出的《考研万能作文》,18元,很不错。其他就是张锦芯的浏览理解和摹拟题。有人推荐毕金献(99年前命题组组长)的浏览理解。石春桢的摹拟题除了改错还可以,其他不值一做,浪费时间,特别是浏览理解。
(3)政治
高教司组织余学本等人编的温习书(航空工业出版社)是必备,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纲分析,95年以来历年考题(注意考试内容产生过很大变化)。其他如任汝芬的考前串讲听说不错。别的我不知道了。多请教其他刚考过的为好。
(4)专业课
人大版考验辅导书系列有各名校的经济管理法律计算电机子医科等专业的历年考题,将各校的历年专业课考试按内容分章节排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该出版社还有历年考研公共课的全真题分析。最重要的是要复印到所考学校的历年专业课考试试卷,只要指定参考书没有很大变化,复印到的专业课试卷越多越好。
8、温习时的基本技能
(1)一定要把数学、英语政治的全真题做很多遍,最最少两遍。全真题是宝,摹拟题是草,乃至连草都不如,特别是大部份英语摹拟题。
(2)专业课试卷只要指定参考书没有很大的变化,能复印多少年就复印多少年,即便比较贵也要复印。如果你认真温习的话,考研的风险可能更多来自于专业课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不肯定性。得到更多的专业课试卷可以大大减少这类不肯定性。
(3)如果能复印到你要报考的该校该专业的同学的专业课笔记,请想办法复印,特别是文科性质的专业,考题常常与笔记密切相干,书上只提到一句话,或许笔记里老师论述了一大段,完全可以出个大题,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要以为老师只考那些条条框框很清楚的东西。考那些东西如何辨别非本专业的非本校的学生?如何辨别学生基础扎实还是不扎实?所以专业课常常会出那种看起来有点偏的、但是的确有理解和发挥余地的题目,或是跨章节的题目,要多总结、多相互联系。要将文科的内容(如政治或其他文科的专业课)总结成一张或几张大表,把所有的核心内容都总结进去,构成条理非常之清楚的一张或几张大纸,所有该书的内容全在其中,你就温习得差不多了。把这几张大纸记下来,考试的大题也不会漏掉任何要点。
(4)如果该系有办专业课的考研辅导班,那末必定常常会漏题,即便没法参加也尽可能复印到辅导班的课堂笔记(很少好学校会办专业辅导班,由于办专业辅导班对外校考生是很不公平的)。如果该系在考研的该学期有开要考的那门课,那末常常是开那门课的老师出考研试题(请先向在读研究生们了解情况),该老师授课的课堂笔记很有价值,该门课的期末考试题也常常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想法打听(不过,不可太在意这类技能,全面温习才是最有用的)。
(5)英语的浏览理解不要乱做摹拟题,毫无用途,首先是要把全真题搞得很熟,仔细分析,找出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和技能。可以先找一本分析比较出色的历年考研全真题分析的书来看,但是也要自己多揣摩。如果历年的浏览理解都搞得很明白了,没有题目可做,就做六级全真题里的浏览理解,然后仔细分析。
(6)不要仅仅根据一两年的专业课试卷猜想那些会考不会考,专业课可能常常出乎你的意料以外!常常会有一些你考前觉得有点偏乃至很偏的题目,所以要尽可能多搜集到很多年的专业课试卷。但是即便这样,也要全面温习,多做题目,特别是理工科专业,专业课不多做题目也是绝对不行的。
(7)数学不多做题,那就别考算了,肯定考不上的,不用浪费时间了。
(8)如果数学基础不好,请在温习第一遍时读那种用于大一学生入门的单科配套辅导书,而不是专门为考研写的温习书,由于那些书会从初学者的角度来讲授问题,对基础不好的人真正理解有关内容很有帮助。
9、几个常见的方向性毛病
(1)只根据前一年或前两年的专业课试卷,胡乱认为一些东西不会考,不全面温习,结果常常是你认为不会考的,它偏出了个超级大题。
(2)到开始正式报考的时候才决定考不考研,匆匆忙忙做决定,很少有考上的。
(3)自以为基础好的科目不认真温习,以为凭基础好应当能过,常常会考得很烂。
(4)考文科类的研究生,却没有多打听清楚该专业的历年考试题的出题范围,比如说有许多文科类的专业课的题目是指定教材里面没有的,而是在最近几年的学术杂志或学术专着才有的,你却一点也不知道,一点也没有读。
(5)高数和英语不做题目或很少做题目,英语作文和翻译也很少训练,光看答案,考试时才发现速度不快、时间不够。
(6)全真题在考前看都没看过,或是看得很少,整天都在做摹拟题,浪费时间。
10、考研感受、考研的平常生活与自我鼓励
以个人经验看,在第一轮温习时会颇觉枯燥,温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第二轮温习,开始全面温习、做题的时候,渐渐会觉得考研的生活实际上是蛮成心思的,其实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认为考研要花半年以上的时间来温习已学过的东西,纯洁是在浪费时间。你常常能体会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有所收获,彷佛又回到了不思不想、一心只想搞好学习的高中时期。由于在考研期间,我只需要一心一意读书,不用再为其他事情烦恼,我感觉在考研的那段时光里的生活很幸福,在温习进程中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之前没有学到的东西,觉得从考研温习中受益多多。
在一开始温习的时候,许多人都认为前面时间多多,所以不太用心,可是非常多人在快要考试时才发现自己开始温习还是太迟了,早就该开始认真温习的,为此颇感后悔的人,实在是大有人在。我在考研前还一直觉得如果再给我一个月,我才可以做到几近有绝对的掌控能考上,现在回头去看,我也认为我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该多花点时间温习,就不至于到了考前还那末担心了。如果你想报考一个竞争很剧烈的学校和专业,那末更应当早点开始认真温习。真希望自己几近能确保考上研究生,所需的工作量,的确相当的大,比那些想碰碰运气看自己能不能考上研究生所需的工作量要大很多,但是,你付出的努力绝对是值得的。
可以说,能不能承受看起来有点枯燥的考研温习生活,正是对考生最大的考验。许多人都在开始时髦致高涨,可是在温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开始玩心大动,不想静下心来读书了,结果功败垂成。动摇不定、犹豫未定、“三天打鱼,四天晒网”是考研的最大忌讳,也是许多在考前你就能够判定他根本考不上研究生的那类人的基本特点。考研需要韧性和毅力,需要你能在某段时间里不受外界干扰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在考研期间在这些方面得到的锻炼,会让你受益毕生。当有一天你考上了研究生,你就会发现考研的进程本身就是很难得的人生体验。考研期间得到的意志力训练,会成为你自信的重要源泉,会有助于你以后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绝对是你一生极为宝贵的财富。
虽然每一年总是有那末多人报考,可是真正完全用心温习,专心致志温习的人数就要大打折扣了,所以不要看着报名总数吓人,其实真正有竞争力的考生人数还是有限的。
在考研温习的之余,也要注意锻炼,晚上或下午可以去操场跑跑,考研不但要毅力,也要体力的。
如果读烦了最好休息休息,去外面或西湖边走走。放松了以后再读,不要过分逼迫自己读书,效果不好。周六下午或晚上可以休息一下。
心情要愉快,要每天想象考上了以后如何如何,而不是万一考不上会多么没有面子之类的问题。可以常常假想考完以后如何大爽一把、大睡一把、去哪里大玩一把,以此鼓励自己。
失败者老想着失败了会怎样样,整天在担心,结果的确常常失败。成功者常常想着成功了要如何如何,整天在描绘未来的理想蓝图,结果的确常常事随人愿。总是失败的人通常是那些总是在担心失败的人。担心甚么就来甚么,希望成功就会得到成功,所之内心对自己的鼓励,非常重要,常常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11、参加考试和复试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考试
考前一天,不管如何应当去看一下考场,特别是考外校的同学,由因而杭州市高招办负责安排考场,这些考场通常都是杭州的各所中学,应当先去看一下大致位置,以避免第一次匆匆赶时间,找不到考场,影响第一门的英语考试。
考前应当准备好钢笔、圆珠笔或签字水笔、铅笔,相同的笔请全部都要多准备几支。之前考研的试卷纸质很差,不能写钢笔,所以请习惯了写钢笔的同学要先练习一下写圆珠笔,并事前买好考研时要用的笔,先用顺手,不要到了考试前才开始用圆珠笔,可能会在第一天下午考政治时由于写字太慢也时间来不及。如果视察到纸质不好,请不要用钢笔答题,会影响卷面印象,严重失分。请带够圆珠笔或签字笔!
除非你根本没有认真温习,否则在考试进程中即便觉得英语、政治数学中的一些科目没有考好,也千万不要中途退出考试,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反正你不管做甚么事情也不差那两天嘛。坚持到底,终究还是考不上,那也能够问心无愧。一些课程你以为自己考得很差,其实从终究结果来看可能还是能上上线的,所以不可轻易放弃!
每一年的考研都有大量的考生只参加前面一门或两门的考试,中途就不考了,所以你会看到每一个考场的人都原来越少,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管他人如何,你要坚持到最后。
绝大部份都觉得3小时的考试时间非常紧张,请在考试前一个月或两周内开始训练做题速度!请先安排好各部份各花多少时间,控制做题速度。
(2)复试
如果你估计自己能够上线,或是已顺利拿到了复试通知,那末你应当打听是不是是等额复试还是差额复试,如果是等额复试,其实基本上就录取了,如果是差额温习,还要用心准备一下。
即便是等额复试,也要注意在面试时要尊重老师,不要表现狂妄,令面试的老师反感,但也要表现出自信,要注意面带笑容。也有听说在等额复试时有的考生在回答老师的发问时特别狂妄,觉得专业课太简单了,得意洋洋,而被刷掉,很是惋惜。
如果是差额复试,更要谨慎,不要以为自己总分高,就高枕无忧了。虽然总的来讲名次靠前的考生在面试时一般都不太会刷掉,如果你仅仅处于中流,即便不是最末,也要多花心思准备。特别是要注意很好地回答问题。
主要的问题通常是先自我介绍,其次问为何要考我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在面试前要先想清楚。其他就是问几个跟专业略微有关的问题,一般都不太难(不同学校情况难度不一样)。
应当对该系该专业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在回答为何考该校该专业时可以讲由于它多么着名,多么有实力,自己多么有兴趣的角度来介绍,固然也不用太夸大,客观介绍便可。
如果担心自己会被刷掉,尽可能在面试前给系主任盒负责研究生招生的副系主任写信,介绍自己的情况,表明自己的兴趣和对该系的向往等等,要用心撰写,会有所帮助。
应当提早1——2天到该校,然后找在读研究生了解往年面试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面试最好提早30分钟到1小时到该系,这样你或许有机会帮他们做点杂务,或跟副主任等聊聊天,让他们先就了解你,会大大下降面试时被刷掉的风险。
12、考研应当是一进大学就该斟酌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浙江大学学生通常在刚入学时,就常常听到老师和学长们提到竺可桢校长的两个问题,即“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要自己问问,第一:到浙江大学来做甚么?第二:将来要做甚么样的人?”说实话,当年我听到的回答大多空洞而不肯定。如果今天要我来说这个问题,那末我认为在浙江大学本科期间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至于将来,每一个浙江大学学生在毕业时的选择其实都是很有限的,要末考研,要末出国,要末直接参加工作,所以,最好早一点肯定自己的目标,早一点开始努力,由于要出国、考研或直接去工作,在学校时要培养的能力和素质还是有差异的!
在我看来,不管你应届时考不考研,你都应当先对考研这个问题有较多的了解,由于这个问题很重要,你应当一进大学就斟酌将来是不是要考研,如果要考研,想考哪一个学校和甚么专业(特别是专业!)的研究生!请早一点决定,不要匆忙上阵,没有几个匆忙考研的人能考上的。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请有备无患,想一想你的未来!
那末,读研究生究竟有甚么意义?读研究生成心思吗?
由于本科特别是浙江大学的理工科,通常都课程沉重,常常要造作业,写实验报告甚么的,期末的考试压力也比较大,令部份同学觉得有些疲惫,很希望早点结束大学生活,不太想在大学里呆下去了。但是,如果你读过研究生,你就会发现,研究生的生活和本科时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自由宽松很多,你可以有很多自由安排的时间,纵情做自己想做的事,看自己想看的书,考试通常也不难通过,主要是写几篇论文而已。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那末,有机会读研究生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在研究生阶段看很多你本科期间一直想看而没有时间看的一大堆书,也常常可以有空去听各种各样的讲座,不再用担心逃课听讲座时老师会点名,由于研究生的课很少,大部份第一年就上完全部课程了。
除可以自由自在的读一些自己想读的一些书,我觉得读研究生的好处是你还有2——3年的时间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做适当的准备,特别是,你可以通过换专业考研,学习自己希望进入的理想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毕业后转到该行业去。
13、该读甚么专业的研究生?
如果要读研究生,该读甚么专业的研究生呢,好象大多数人都选择读自己原来本科读的专业的研究生。可是,我觉得这样的选择未必是正确的。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当年可以保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那我相信我一定不会读的,由于我虽然不讨厌自己本科的专业,可是也一点都谈不上喜欢,而且分配的前景也不太好。我一定要读自己喜欢而且前景比较光明的专业,如果考上了研究生依然对前程一筹莫展,那不过是给自己推延了面对难找工作的局面的时间而已,终究,你不可能逃过这一劫,你必定要面对现实。
俗语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我看来,不管是对男同胞还是对女同胞来讲,婚姻和职业是不是理想,都是影响极大的事情,而总的说来,职业理想与否可能更加重要,由于工作不理想也会影响到婚姻的状态。在一个早就过时落伍的行业里,你累死累活也远没有在新兴行业里的普通人的工资高。不要听信那些辅导员之类的爱系教育的胡吹海侃,说自己的专业前景多么好,要听听那些已大四或是已毕业了的同专业的大师兄师姐们的看法,他们的观点才有真实的参考价值。现实是残暴的,会让许多人苏醒,早一点苏醒对你绝对有好处,所以请你早一点打听自己的专业去向和分配状态为好。
由于各个人的情况不同,我没法说你一定要读哪一个专业,不过如果你对一个东西特别感兴趣,那就应当去学,那个专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对甚么东西都没有很浓的兴趣,那末我认为你最好选一个分配还不错,自己也相对照较喜欢的专业。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甚么,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和自己的性情特点,再选择那些可以发挥自己长处而不是短处的专业。比如说,如果你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聊天集会,不喜欢原封不动的呆在房间里,那末你或许合适去做律师、。管理类或是销售类的工作,不该去做技术性或研发性的工作。固然,如果你只喜欢而且合适搞技术,那你还是搞技术好了。
由于你不是活在真空里,你的心情常常遭到周围人的看法和境况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专业时斟酌到社会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也是极为必要的。
就目前而言,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热忱,乃至极为不喜欢,那末虽然你考本专业相对更容易考上,我还是奉劝你不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你读研究生最好要和你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不要为了读研究生而研究生。如果你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使你离职业理想更近,那末你三年的时间就接近于浪费。如果你以后要转到你觉得比较有前景或比较喜欢的职业和在本科毕业时的难度几近一样大,那末与其如此,还不如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早点准备考研,考到自己想读的、觉得比较理想的专业去,即便下降学校的档次也是合算的。
如果说在本科时读个好学校比读个好专业更重要,那末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研究生阶段,专业的好坏可能比学校的名声更重要,由于它直接影响你能进入甚么样的行业,而行业的好坏是极为重要的。在一个衰败的行业里,不但难以得到他人的尊重,收入通常也和好行业相差极大,不可不重视!
我知道在理工科之间要跨专业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你努力得早,是完全可能的。我就有一名同学考到了浙江大学信电系,另一名考到了计算机系。他们能考上是由于他们大学辅修了这两个专业,而且准备得很认真,所以考得都很不错。
如果你觉得在理工科内跨专业考研究生很困难,那末我建议你可以斟酌转学法律类、经济管理类、新闻广告类,由于这些专业的专业壁垒很低。你根本不用担心考上了会跟不上,没有听说理工科的同学会在这类专业读研究生还会跟不上,你通常都可以学得很好,由于这些专业的东西比起理工科那些书来讲,都是很容易的。不但如此,一旦考上这些专业的研究生,你将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在找工作和实际工作中都会有优势。
不过在这些大类也有非常热门和相对不那末热门的专业,比如说法律里面有比较热门的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民法,其次有刑法,也有不太热门的行政法、宪法、法理学等专业,还有招生数比较多的法律硕士。经济学里有比较热门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其次有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也有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等。管理有比较热门的会计、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有招生比较多的MBA(需要工作经验)。
在这些专业里你究竟选择甚么专业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由于考热门的专业的确会前程很好,风险也相对更大些,由于好专业竞争都比较剧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进好专业,即便学校差一些也能够斟酌。固然,如果觉得考该专业最热门的专业风险太大,那末也不一定要考该类专业中最热门的专业,可以斟酌进该种别里相对不是那末热门的专业,这样风险较小,毕业后的前景也比读原来的专业要好很多。只要进了该大类的专业,你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学任何你最想读的东西。比如说,很多人非常想考金融学专业,可是对考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又不太有信心,那末也能够斟酌先考比较有掌控的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或产业经济学等等,然后在研究生求学期间,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习金融学上,在毕业时,你一样可以进入金融证券业。其他专业也一样,以法律类为例,如果你很想去做法律类的工作,但是觉得考经济法的研究生难度太大,那末完全可以斟酌先考法理学之类的专业或直接考法律硕士,然后在读研究生期间多读经济法方面的书籍,并且发几篇经济法方面的论文,就能够了。同一大类里到了研究生差别不大,进入大的行当最重要。固然,如果对自己非常有信心,那多打听有关情况,并充分温习,直接考这些热门专业,考上也是完全可能的,跨专业考研并且考分为该专业第一位的例籽实在是数不胜数。
在选择考何专业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来决定。我有一个老乡和一个高中同学,大学都毕业于上海某着名高校,可是学的都是非常差的工科专业,工作后收入很低,想改专业。在没有辞职,温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前后报考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金融和金融学专业,结果考了两次也没有考上,就没有信心了,终究到现在还只能呆在原单位。我觉得他们的决策有严重失误。他们想换专业的想法是对的,可是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总想一劳永逸,一招致胜。他们其实不是那种自己都老觉得自己特牛的那种人,对他们来讲,其实只要能考进经济管理类读研究生就能够了,不但可以更换工作,而且不管学经济管理类的那个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都比原来好很多,即便他们真的非常想进入金融界,也完全可以在考上研究生以后再朝金融学方向靠。
我知道许多学理工科的学生对这些“文科”专业很有偏见,认为它们没有甚么东西,这是大错特错!法律没有很深的学问吗?经济管理没有很深的学问吗?新闻广告没有很深的学问吗?只要你对这些专业的东西研究很多一些,你就会发现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底洞。
话说回来,如果你的专业分配不好,你学得再好,觉得它有再多学问,你都用不上它们。如果你在一个没有前程的行业里工作一生,你的发展机会有限,会很难受的。如果你在毕业后肯定要要转行,那末你本科学的专业知识大部份都是没有用的。就像我的大学同学,几近没有几个人干本行,不干本行的同学都活得很滋润,而还在干本行的就很一般化,乃至有一些活得非常落漠。只要是分配一般的系科,情形都大抵如此!所以,如果你已知道你的专业分配前景很差,那末,请不要只知道埋头读书!请在读书的同时也看看自己未来的路!你理想的职业在哪里?为了实现这个职业理想你该做哪些准备?多学一点能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服务的东西!
14、关于换专业考研
明显,对绝大多数大学而言,好专业就那些,数得过来,一般的系占绝大多数,还有一些系科的分配则历来都很差,很难找到好工作,乃至根本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对此,我们首先应当接受现实,然后再去渐渐改变,抱怨是毫无用途的,自己多思考以后的前途才有用。所以,千万不要由于自己专业不好,就怨气冲天,就丧失斗志,乃至以此为借口不好好学习,这是最可悲的。()其实在大学本科里学个差专业,其实不意味着没有进一步改变命运的机会,其中一个好机会就是在考研究生时换专业。数学基础不好的文科专业换到新闻法律广告等专业,不怕数学的,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可换到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也换到好的文科专业如新闻法律广告等专业。
关于换专业考研究生,有几个常见的问题:
一个是觉得自己如果换专业考研的话,那大学四年不是白读了吗?由于毕竟很多专业课的东西用不着了。其实如前所述,如果你本科的专业不好,你即便不换专业考研,以后工作也很少会做本行,由于本行本来就不好嘛,否则就不会觉得自己的专业不好了,所以对之前的专业知识没用途,没甚么好心痛的,应当看做是新的生活道路的开始。其实,理工科的训练还是很有用的,它使你的思惟比较清晰,而且读过理工科再去学经济管理和法律新闻之类,在接触到有关技术方面的东西不会象那些一直学文科的同学那样觉得很神秘。如果你在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或从事金融证券行业的工作的话,理工科的背景还是很用的。
还有一个担心是怕换到新专业会跟不上,他人毕竟大学学了四年嘛,怎样跟得上?除少数几个专业,我看过很多换专业读研究生的人,其中一些我还很熟,没见过谁跟不上的,一般还都学得不错,所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不过如果基础不是很扎实,换到信电和计算机读研究生可能会辛苦些,换到文科性质的专业读研究生应当毫无问题。
换专业也不能漫无目的,应当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将兴趣和职业目标结合起来选择专业,然后尽早选定学校,尽早了解有关的信息,早做准备。在肯定了学校和专业后,最好去该学校一趟,看看校园,去该专业的研究生宿舍了解有关考试的注意事项和以后的毕业分配去向,看看是不是和自己的职业目标比较接近。这很重要!同时最好和一个热情的研究生建立联系,以便了解有关的动态变化。说来讲去,还是有很多人怕换专业,觉得没有掌控,或是觉得好象没有先例,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不太甘心地又考回本科时学的专业。其实,换专业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末难,就像考研没有某些人夸大的那末难一样。在考研时换专业成功的人多得是。
15、应届考研还是参加工作后再考研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计划,因此,不管是应届考研,还是在参加工作后再考研,都各有益弊,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总的说来,如果你在毕业后直接就可以进入你想去的行业工作,则不管是应届考研还是等工作几年以后再考研,都是可以的。可是,如果你估计你将来只能进一个很没有前程的行业,工作待遇也很差,那末最好还是在应届时就考研,而且应当尽可能早准备,通过考研,跳离苦海,向自己的职业理想靠近。如果你能考进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专业读研究生,那末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全力准备是完全值得的,由于它可使你进入理想的行业,改变一生的命运,意义深远。
不要轻易错过应届时考研究生的机会,由于工作以后要考研究生通常都要辞职考才能考上,而且时间也远没有应届时这么多,其他麻烦事也多。如果不辞职考研,大多都考的是那些冷门、竞争不剧烈的专业或是本来就不太喜欢的本专业,和应届时可以选择的专业是有差距的。
如果你终究决定要考研,就要接受过半年多到一年左右的孤单的生活,不要看到同学找到工作了又蠢蠢欲动,心思动摇。许多同学在中途放弃考研的借口是“还不如工作两年以后再考研”,可是这类人通常以后比当时更没有信心考研究生。也有些人是为了回避考研失败的为难而不敢考研,怕同时参加考试的同学很多都考上了,而自己却没有考上,会很没面子。这类心态实在不对路。
惧怕失败就去回避失败,比失败本身更可耻,而且更阻碍一生的发展。
面对失败,英勇面对,才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这么多,好专业,好职位都极为有限,竞争都很剧烈。要知道,你在回避竞争的同时,也错过了具有更好的、更有成绩感的生活的机会。
另外,应当指出,考研是一个很重要、很值钱的选择权。如果一个人对前程毫无掌控,好像未来毫无自己可以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是非常痛苦的。千万不要等到已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去想自己的前途!
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权,你常常可以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当你对工作不满的时候,想改变职业的时候,你能够通过考研更换一个全新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是使人羡慕的。因此,我觉得不管你暂时想不想考研究生,请一定要多花时间把数学和英语的基础打好。不要觉得数学英语没有用,它有时候可以改变或决定你一生的命运,那末还有比这类知识更重要的吗?如果你数学和英语的基础都很好,那末不管你什么时候想考研究生,你都会对自己比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