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诗 > 正文

虽然学校不好,但我从不抱怨并努力为自己创造机遇

发布时间:2021-02-14

虽然学校不好,但我从不抱怨并努力为自己创造机遇

虽然学校不好,但我从不抱怨并努力为自己创造机遇

文/赵星

注:本文作者赵星学姐从一般学校通过努力到了北京大学。

每一个人的开学,都有失望与迷茫……

2004年9月,我考入大学。学校不甚喜欢,专业也毫无感觉,我像很多人一样。眼前的大学与心里的预期差距太大。我想,或许我的一生就会这样平庸下去了吧?由于高考没考好,我以后也不会有机会进入好的公司实习,也就没有好的工作。也就赚不到钱买好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成功不成功不在于去哪所学校上学。这句话听起来很站着说话不腰疼,出身名校的人都会说,他们可曾知道。三本院校,乃至二本院校的学生想要争取一个机会所要付出的辛苦?如果成功不在于去哪里上学,那要怎样去成功呢?

愁闷的夜晚,我一个人散步在摆满地摊的校园里,蹲在某个摊位前扫了一眼学姐的各种锅碗瓢盆书,挑了一本绿皮的《×××精神》(后文简称“绿皮书”),抖抖书上的灰尘,付了三块钱。那时的我,已被父母和老师教育得完全不相信“精神”这样的字眼儿了,感觉高考失败一切就都完了。

这本书里的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从一贫如洗。没底子没背景没后台,经过个人努力奋斗,不抱怨社会,不抱怨不公,让自己的生命产生了质的奔腾,比如年三十没钱回家,跟扫地大妈同吃一碗饺子的:在国外被欺侮被鄙视,发愤图强为国争光的;钩心斗角明争暗斗被排挤被打击,仍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等等。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本书的每个故事都是一碗心灵鸡汤!新生培训的那一周,我每天怀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心情浏览这本书,感觉他们曾的苦痛和愁闷,就是我现在的心灵写照。而他们光辉灿烂的现在不就是我奋斗的方向吗?我一咬牙一跺脚。把其中对我有点刺激和鼓励作用的警句用红笔写在名片大小的白纸上,再把它们都贴在写字台前的白墙上。为了给逐日朗读带来一些美感,我还特地把它们贴成了一个大蒲扇形。

我全部生命的小宇宙,每天都会被这本小书上的每个故事、每句话点燃一次,这本书好像是上帝特地丢下来让我在最适合的时间捡到的,里面每句话每一个故事恍如都是专门说给我的一样。那时的我,和今天很多同学一样。不管去哪儿,都觉得学校不好,对未来4年的专业毫无期待。但不管如何,这也是自己高考得来的啊,抱怨又有甚么用呢?那也是自己高中没有努力考好学校啊。

“只要你认准一条路,全球都会为你让路。”“成功不成功不在于去哪所学校上学,而在于对自己未来的看法,保持怎样的心态和寻求精神。”“我觉得首先应当勇于接受命运的安排。只要不浪费时间。不断确立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不断提高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进程中,心中的某种失望也就消除,关键是不要浪费时间。”读书12年,我恍如探索到新大陆一般地发现。原来普通人的平凡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再一次改变的,而且可以改变很多姿多彩应有尽有!如果书里那些比我更加凄惨和不被相信的人都可以成功。那我为何不可以?书里有一句话:“如果环境不动,我自己走。”虽然我还不清楚学校的实力和能力。但是我明白,我必须自己走,乃至,自己跑起来。我不能依托学校,不能依托老师,我必须用自己的速度和气力,冲到我想要去的地方。

大学伊始,用生命逆袭自己的未来

提起英文,仿佛是每一个大学生心中的重中之重。我逼迫自己报了一个大学四级的社会辅导班。可那些课堂,对我这个连四级是甚么都不知道的人来说,简直是生不如死。更何况六级、“TOEIC”的考试

我觉得我需要一个外教来练习听力,我教对方中文,对方教我英文。但是去哪儿找外教呢?我搜肠刮肚,终究想出来一个好主张,就是采访外教楼里的每个外国人。看是不是可以结成对子来相互学习语言。因而,我拟定了一个看上去很靠谱的采访提纲,准备好录音笔和采访说明书,发放到外教楼的每一个小房间中去。很快,有七八个外国人答应了我的采访约请,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采访的进程有各种曲折,我问了很多很幼稚的问题,也遇到很多不同的外国人,他们请我听他们国家的音乐,跟我合影拍照,在小厨房给我做他们国家的美食。一时间,我成了外教楼的常客。很快,我和Colin就成了互助学习火伴。我们约定每天凌晨6点见面,一起跑步去学校门口吃早饭。再一起去外教楼的天台上安静学习到7点半,再分别去上课。东北寒冬的凌晨。本来约定凌晨6点钟见面,但是我们每次都好像要为国争光似的,一直比拼谁起得早。

在天台上,望着寒冬里虽是清晨但仍黑压压的天空和静谧的校园,我不知道我的未来会不会由于现在每天的努力而有所改变。可是我没有退路。我知道我不能像我的同学那样,纵情地恋爱,自由自在地吃喝玩乐,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没事儿就逛个街约个会甚么的,我不能做一分钟与我未来无关的事情。如果我觉得自己的高考是失常的、失败的,那就要让自己证明那不是一场失败,用所有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不是那个分数所代表的水平。

很久以后。Colin离开了学校,跟一个他爱的东北女孩结婚了,一起去了韩国教语言。他走之前,给我写了一封信,告知我他有多感谢我,我让他看到了一种少有的努力的模样。我跟外教楼里其他那些出出进进外教房间的女孩子多么不一样。

我的英文水平,在那个寒冬,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质的奔腾。并且后来顺利通过TOEIC和六级。英语老师跟我说:“所有的英语都是相通的。没有甚么为了某个考试准备的内容,另外一个考试用不上,关键是,你是不是真的下到了工夫。我知道你在准备TOEIC,也知道那个考试对你更加重要。因此一直没有跟你说六级的事情。我知道你很担心这两个考试考不好,但是,一个人不要在意他人是如何看你的。也不要在意自己考试成绩的高低,而要看这件事本身你做得是否是足够好。是否是尽力了,是不是能用这,些努力让自己安心接受一切结果。”

老师的这段话,让我平和下来,同时,我想起了“绿皮书”里的一段话:“智者随遇而安,不徐不疾,不烦不躁。得不足喜,失不足忧。”

看到外面的世界不要做与自己未来无关的事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考上斯坦福大学的普通女生,她说:“我从不做与我未来无关的事。”这句话瞬间惊醒了我。我一直觉得我的孤独孤单令我孤独,可是看到那句话时一下子就安然了,感觉周围的一切眼光和评论都无所谓了。我有我的目标,你们都不知道。真实的目标是放在心底默默去努力的,不需要大声吼出来告知谁。我一直觉得立志的时候一定要默默地埋在心底,说出来就伤了元气!

虽然这样,在东北小城里读书的我,是不敢跟名校的学生比的。虽然我在各种老师的宽容和爱惜下活得自由自在,成绩不怎样费力也能有不错的分数,但每次在杂志里看到北上广高校学生的生活,他们在牛叉的大公司实习,他们在各种各样的大赛中获奖,他们三五个人组成小组去参加各种大企业举行的校园活动……在一个小城市里每天读英文的我拿甚么跟他们比呢?就在这个时候,学校选派一些行将升入大三的同学去北京大学交换学习,我很积极地报名了,却不曾想。那些赌气一般觉得自己高考其实只是失误,骨子里还很牛的想法,完全被打散了,我的大学遭受了鸡零狗碎般的混乱和成绩上的滑铁卢……

没有班级,没有负责人,没有饭卡,没有宿舍,没有老师,图书馆的书不能借阅,只有一张课表,自己找教室去上课,没有前排坐位留给你,人太多了要先给本校生让出来。问问题被老师说“你不是北京大学的吧”,咨询实习机会被说“你考不上的”.很多人说自己高考失误了,自己要上了北京大学也不比常人差。心气儿是好的,但事实是惨烈的。很多人羡慕我有机会去了北京大学。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机会,可是没有人知道我在北京大学的两年其实也很艰苦吧?我想,除我自己,没人帮得了我。我需要逼迫自己学习面对社会的思惟,学习无人帮助的自立和逼迫自己去忍耐孤独和孤单。如果在妈妈还能给我衣食温暖的时候,不逼迫自己去面对严酷的环境。有一天妈妈老了我能照顾她吗?我能保护她吗?我能像一个战士一样迅速地站起来,扛起刀枪为家为妈妈的晚年生活去赚钱去战役吗?我是单亲家庭的小孩,我没有时间每天磨磨叽叽地娇宠自己。更没有环境给自己一个不愿长大不愿承当责任的理由。

我不想抱怨不公。也不想找甚么理由,我要有勇气做自己最怕的事情,我不要做与自己未来无关的事情。之前我一直满足于我是普通学校中的佼佼者,这是非常没有志气的表现,我立志要成为牛人中的佼佼者。人生的精彩,一定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