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诗 > 正文

大学的时间花在哪儿

发布时间:2021-02-14

大学的时间花在哪儿

大学的时间花在哪儿

人生能不能计划,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变数太多,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了也没成心义。但是,若你较早就有明确的长远目标,始终记得把意料当中或意料以外的每件事,都转化为更接近人生目标的阶梯,那依然可以在变化无常中保存一分从容自在。

而生活中总有一些相对稳定的阶段,比如进大学读书,只要没有主动或被迫退学,大体上接下来四五年,你都会在这所学校就读。这样的阶段,完全可以计划。

有明确的目标,大学几年就会容易计划。几年前偶然见过一名小伙子,当时他刚刚大学毕业一年,也就是23岁左右。但是谈起他的大学四年,实在让人印象深入。他就读的并不是名校,学校的名字我听过就忘了,专业大抵是很普通的市场营销之类。不同处在于,这位南方小伙子很早就清楚地知道,他未来的目标是要自己创业,如果去打工,也一定服务于创业这个目标,这大约受他父亲做生意的影响。因而,他全部大学都围绕着未来如何创业而展开——作业以外,他打过很多份工。每份工只做两三个月,他就离开,去做下一份工。他打工本来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去了解他人如何经营一门生意。

当你目标如此明确又用心去了解时,哪怕从基层做起,几个月下来也能够弄清很多门道。到读完大学,他已打了10份以上的工,换了10多家不同企业(可能还分属于多个不同行业),这样的积累,和普通应届毕业生是不一样的。即使如此,他的创业并没有风平浪静,随着社会流行做的商业计划书,被父亲一把撕掉过。后来他在故乡发现盈利点,动用所有资源搭起了第一个平台后,他的选择仍出人意料——不是在那里做老板,而是聘了一名大学同学为他管理公司,他自己则去了一家服装公司做销售,说是为了掌握那家公司的销售模式和人材培养模式。他不是我见过的最成功的创业者,但是实在是一名有心人。

对大学新生来讲,若还没有目标,那在大学里求知识、求友谊、求爱情的同时,很重要的一件大事,是为自己找到长远目标。真实的目标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单单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也不是为了逢迎社会流行。若你对某些事情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那非常好,遵从内心的指引就够了。即便你觉得历来没有喜欢过甚么酷爱过甚么,乃至历来没有过梦想,也不必停留在一片茫然中,上大学正是多方尝试、去探求热忱所在的好机会:各种必修课或选修课,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兴趣小组,跟师长或学长们多交换,找机会实地视察和了解某些行业的从业者怎样工作……一些职业兴趣类的测评也会有所帮助,最少,可以弄清你是喜欢跟人打交道还是喜欢跟数字、机械打交道。

找到热忱所在,能激起你久长的内在动力源;成心识地培养自己、养成相应的能力,则可以提高效力节省时间。有明确的目标或方向时,不难找到若干榜样人物:有谁已实现了你的目标?或正在你向往的领域大展身手的?去了解哪些素质能力是相当重要的,然后跟自己的现状做个对照,那你未来5年8年10年的能力发展计划就差不多出来了。单是弄清哪些因素帮助榜样人物取得成功这个进程,也会对你的思惟训练、掌控重点、创造性解决问题等能力大有帮助。

如果你暂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方向,可以在一些通用能力上下工夫:主动性、影响力、团队精神、服务意识……若想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则要注意沟通交往能力和情商的培养。有计划有计划,不是寻求一切都要在掌控当中,容不得半点儿变动,而是同时也做好心理准备,不执着于预期,学会灵活应变。单纯做事,比较容易计划和安排;与人相处上,常常需要灵活性。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作者的儿子深得父亲思想的精华,很善于给自己定目标、做时间表,不过有一天,计划出了漏子:他的时间表上有一项,是花15分钟时间打电话通知女朋友分手。不料女孩儿实在是震惊得难以接受,结果那个电话打了1个半小时。以后的其他事情,自然也都要往后拖。——灵活和弹性,一样是一项重要的通用能力。

进入大学,有了大好机会开始认识世界,寻求真谛和智慧,也有了大好机会认真了解自己、学习自我管理。目标明确,有益于你围绕目标取长补短,这比在抱怨不满中混日子要积极主动,比漫无目的地跟风、盲目考证要集中火力。

大学的时间花在哪儿,明眼人是不难看出来的。记得为一所高校做“职业计划”讲座以后,学校的职业指点老师私聊时直言不讳地评价,刚才互动进程中,哪几个学生是非常有心且头脑苏醒,极可能毕业一两年后便会回来为所在机构甄选这些学弟学妹的,哪些是懵懵懂懂,看来只会被挑选的……

目标、计划本身,其实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心态够好心胸开阔生性豁达,可以把全部人生看成一场旅行或探险,内心不受境遇的高低起伏所扰,不管走到哪里遇见甚么人,都能豪情四射尽享生命,那末,有没有计划根本无所谓。不过,若你还没到这般境地,还关心安身立命讨生活,那末目标、计划这类俗事儿,有助于管理好你的精力和时间。

寻觅长远目标、做好计划的真正意义,实际上是开始逐步拿复生活的主动权,从大学开始,学习管理好自己,成为你生活的主人。很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习惯了被管理被安排,进了大学有了相对的自由以后,反而茫然手足无措。曾听从名校毕业行将赴美留学的学生感叹:在国内都是老师让干甚么就干甚么,现在要出去读研了,还真发怵!

这听着让人有些悲痛。现实中只知道听从安排的学生还真很多,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学习超出自我,什么时候学会为自己负责任,去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呢?如果你们真想为自己尽力,那末,找到长远目标,做相应计划,会是很好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