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大学前要做的三件事
文/唐晓芸
表妹考取了北京的大学,9月份就要来报到。在南方老家的那座小城里,这绝对是个让人兴奋的消息,全家都为她高兴,她自己也激动得不行。
小妮子一天给我打三次电话,还不断地在网上问我各种问题:“北京会不会很冷,要不要买新的毛衣带过去?”“我该买哪一款手机?”“还有,我想换个发型,是在故乡剪还是到北京再说?”
各种问题,遮天蔽日。
我回想起很多年前自己上大学时的心情,对北京这座遥远而陌生的城市充满了向往,也确切有些慌张: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全新的地方,展开全新的生活,一切都是未知数,真的有太多疑问和旁皇。
我告知表妹,上大学之前要准备的事情有很多,但有三件事是我特别希望她去做的。这些事情虽然简单,但完成以后,她之条件的那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大学生活也会更加顺利而成心义。
第一件事:独自坐火车来大学报到。
上大学,不单单是一次升学,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这个时候开始,不管你愿不愿意,新的环境和周围的人都会逼着你,必须学会自己做决定。事实上,年满18周岁的人,应当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由于生活在父母身旁,很多时候我们缺失了这样的机会和权利。
因此,从故乡到北京的旅程,正是拉开独立生活序幕的最好时机。一个人完成20多个小时的旅行,看管好所有的行李,照顾好自己,结交陌生的朋友,抵达陌生城市后自己去大学,交学费、找宿舍……这些都是特别宝贵的体验,能极大提升自我管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之所以建议坐火车而不是飞机,一来是由于这次出行不赶时间,坐火车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乃至还可以带更多的行李;二来则是由于坐火车时间长,能看到更多的风景,结交不同层面的人,体验真实的生活,这其实就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简而言之,独立坐火车来大学报到,这是一趟意义非凡的旅行。多年后回头看,会有很多毕生难忘的记忆。如果坐飞机,或由父母陪同,甚么都是他们安排好,和在家里一样,那样的进程该多平淡,简直是对机会极大的浪费。
固然,坐火车也与我建议做的第二件事有关:省钱。
第二件事:做一份大学期间的经费预算。
今天一个大学新生的开消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手机、电脑、iPad、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再加上路费、学费、住宿费,林林总总最后算下来,每一个人的账单都烫手。
如此开消,却难以引发大学新生的注意。在高中时期,他们怎样花钱都控制在父母手里,即便有零花钱也都是小数目。因此到了大学,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面对如此大额的消费。应当如何花钱?每月的生活费是多少,应当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新课题。
特别是从二三线城市到北京、上海就读的学生,消费水平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很容易带来消费的暴涨。平时节衣缩食,到了大学却止不住地花钱。几个月下来,钱花了很多,却不知道花在了哪里。
因此,在动身前,如果能自己做一份预算,把各个方面的费用都列进去,同时尝试着把该砍的项目砍一砍,把能延缓购买的物品暂时推延。在报到进程中,严格控制每项的开支,履行预算,开学以后再做个总结。这样就可以逼真地体会到钱的概念,晓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同时建立起一定的理财观念,为独立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这是一个非常成心思的进程,相当于做了一回财务经理。当你明白了每分钱是如何花出去的,未来你才能把这些钱都赚回来。
第三件事: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人生在世,大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不管今天你考上的大学有多么大的名望,早晚有一天,你会离开它。一样,不管今天录取你的大学看上去有多么糟,有一天,你也会离开它。
这就是生活的奇异的地方。不管你拿到的是甚么牌,控制权始终掌握在你手中。
今天我们斗志昂扬地走进大学,四年后,毕业的那一天回想过往岁月,我们希望自己是甚么模样,我们会有怎样的心情和表情。那时候的自己,和现在有甚么不同?我们收获了甚么,又失去了甚么?
试试给四年后的自己写封信,把它装到一个盒子里,就像一个美好的约定。这个约定会在大学四年中时刻提示自己:不忘初衷,活出最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