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诗 > 正文

大学生找不到称心工作先干两年搬运工

发布时间:2021-02-11

大学生找不到称心工作先干两年搬运工

大学生找不到趁心工作先干两年搬运工

文/王志安

2013年大学毕业生有将近700万,签约率到目前只有30%,面对最惨烈的签约季,很多人出来讲大学生现在就业真难呀。这话当怨言发发可以,要认真就有点盲人摸象了。北京搬家公司的工人现在月赚五六千很正常,快递员赚到一万的都有,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的快速上涨,说明这些行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这么多工作没人去干,工作怎样就难找了?

经济学的规律告知我们,工作永久比人多,所有的失业都是“自愿”的,要末是失业者叫价太高,要末是认为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自愿等待。但问题是,好工作永久比人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十几年的教育为他们编织了无数梦想,可进入就业市场才发现,除一张文凭以外,几近两手空空。梦想与现实的反差,造就了如此之低的签约率。

我的建议是,如果毕业暂时找不到趁心的工作,先干两年搬运工,既锻炼了身体,又能攒一笔钱。将来继续学习或换工作跳槽,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学扩招以后,已逐步褪去精英主义的光环,大学生们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从零做起。用自己习得的知识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觉得受太高等教育,全部社会就欠你一个光明的未来。

有人说大学生去干搬运工惋惜了,其实谈不上,你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能说明你学习的这些知识,社会暂时不需要。也有人说,去做了搬运工,职业积累没有了,将来怎样办?在我看来,毕业后能留在大城市,哪怕暂时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对将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好处。大城市学习的机会多、职业选择多,相对漫长一生的职业开始,哪一个机会本钱更高?当年许多留学生宁愿在国外洗盘子,不就是机会本钱更低的理性选择吗?

再者,大学生如果在学历普遍较低的行业就业,恰好能体现自己的比较优势。想一想,如果你一个三本学校毕业,去世界五百强,那你可就是最差的背景,可如果去了搬家公司,那可是一顶一的人材呢。花几年时间把这个行业规律摸摸透,自己开一家搬家公司,做起一个小老板,真的就比在大公司当个小职员差吗?还是那句话:不存在没有前程的职业,只有无前程的人。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大学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就得向父母伸手。但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先生存、再谋发展、不靠父母,这应当是非常基本的价值观。国外的大学生毕业暂时找不到趁心的工作,做几年体力劳动,非常普遍,为何国内的孩子,这么畏惧从事体力劳动呢?我觉得,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以外,父母也是很重要的缘由。他们觉得自己孩子上了大学就该成龙成凤,哪怕自己花钱养着他们,也不能再让他们从事体力劳动。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父母从孩子上大学开始,就不管他们,我估计大多数人毕业以后都能就业。勤工俭学期间,就得从自己最看不起的工作开始干起:端盘子、家教、小时工乃至快递员。从这个角度讲,不单单是教育害了他们,家长也害了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父母总是善于用关心的方式残害孩子。很多家长不晓得,对孩子真实的爱,是培养他们独立,给他们自由。

对一个转型时期而言,最焦虑的莫过于拥堵于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今天的大学生恰好如此。我理解他们的抱怨,但不支持他们的抱怨。想一想30年前的农民工吧,当他们背井离乡走向城市的时候,排队等待工作乃至露宿街头都是寻常景象,但正是这求索财富和自由的渴望,会聚在一起,方才造就了无数草根企业家和第一代农民工的城市梦。相较于先辈,现今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知识、更多的经历、更多的职业选择,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掸落身上的历史包袱,英勇地往前走。勤奋者注定会得到历史的祝愿,祝每个大学毕业生,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