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在读研究生的一封信
当你上课感觉就像打酱油时,当你对研究生很迷茫时,当你坐在电脑前孳孳不倦时,请看下面的文章,很受用,最少我心里现在没有之前浮躁。好的文章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大学生励志网的一名老师说:“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面临着比较大的生存压力,但是要平衡自己的方向,在没有生存要挟的情况下,要专注于学习。”他表示,在社会心理普遍比较浮躁的情况下,就要求研究生要拿出宽阔的视野来,权衡自己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基础,“疯狂做兼职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他认为,研究生要从长远来看,看到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坚定发展的信心,不为暂时的困难所束缚,特别是不要被眼前一时的较小的物资利益所蒙蔽。“在校研究生100万,在我国全部人口结构中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研究生依然是社会的精英群体,既然是精英群体,就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读研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理状态,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困难。不过既然已上了研,就不要抱怨了,努力想一想自己该干啥才是王道。首先需要明确几种好的心态。
1.不管做研究还是做工程,不要期待导师给你太多的指点,这点全球都一样,不要抱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好的导师能够在大方向上给一些意见,但具体的工作是需要自己去做的。
2.他人没有义务来帮助你,不论是师兄或同学,最可靠的人永久是自己。他人帮助你,要表示感谢,并努力帮助他人。他人不帮助你,也不要抱怨。
3.不要抱怨课程无聊,老师讲的不好。读到研究生,自学能力没有的话不如退学。
4.研究生毕业不见得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是给能力强的人,不是给学历高的人,见到nb的本科生,也要虚心学习。
研究生期间应当做的事情:
1.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30之前你找病,30以后病找你。
2.如果你学的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最好的,那末请好好学英语,请不要说甚么英语教育是毒瘤的狗屁话,研究生毕业前,最少也要到达能够进行英语面试的准备。
3.努力做一个仁慈的人,学着改变自己,控制自己的愿望。善待你周围的人。
4.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订计划,履行计划。这个习惯会让你毕生受益。
5.学习怎样使用googlescholar,包括各类搜索方法
6.争取每个能让自己能力增强的机会(实习,比赛之类的),个人建议大家要努力争取实习机会,和导师好好商量,3个月的相干领域的实习会对能力的帮助很大。对找好的工作也是一个有益的筹马。
7.每天看书。除本专业的相干书籍外,看半个小时其它方面的书:经济学,管理学,各类励志书籍。还可以看看一些牛人的blog.
8.养成写东西的习惯。定期写blog是一个好办法,写做是一个锻炼自己逻辑思惟能力的好办法。
9.多动手,对cs的同学来讲,多写程序,多看程序。自己去找英文论文看。
10.培养游戏以外的一些爱好。
11.和他人讨论的时候,先理解他人的观点,学会凝听。写了一些,如果不足,大家补充。
研究生毕业前应当具有的能力:
1.能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口头+书面
2.能够顺利的专业英语论文,基本不要翻译软件
3.对自己的职业有初步的计划和想法。
4.知识面扩大,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
5.身体健康,还能打打球。
6.有一帮不错的朋友,能够相互帮助。
书单booklist:
1.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建议多读几遍)
2.要事第一(学学定计划,计划时间)
3.聪明人的训练(励志的看以上三本就能够了)
4.经济学(第17版)
5.甚么是数学理工科强烈推荐
6.人性的弱点
如何充实地度过研究生生活: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一、研究生期间我们应当做甚么
1)建立公道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广地浏览学科基本知识,尽可能深地了解研究领域各个方面、过去和现在
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可能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进程和步骤
3)学会写论文:写论文不但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惟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不可不尊重
就个人而言,个人心理管理就是常常自我心态调剂。满足长乐、实事求是
1、研究和文娱要相结合
2、凡事都是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要常常有抱怨
3、不要随随意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甚么意义?
4、正确面对窘境,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
二、如何肯定合适自己的研究领域?
(小故事)有一个草坪铺路的故事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保护草坪是很难的,由于草坪上的路常常其实不是按人的方便性来修的。有一次一个设计师承接了一个项目,交付使用后在这个建筑物的周围全部铺上了草坪,没有路,任人去踩,几个月后,草坪上就分明出现了几条道:有粗有细,然后他就此基础上修路,也有粗有细,结果可想而知。
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张开你的所有触角,去看,去读,去感受,你会不自觉地爱看一些东西,那是你的兴趣,也是你的知识结构决定的,日子久了,也会出现几条路,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寻求的目标。学会聆听心音,让心来告知你如何走,就不会被他人的价值观、流行的热门牵着跑。
三、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
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着或教材,比如协作学习,可以看RobertE.Slavin《CooperativeLearning》。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以后,再去读这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由于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掌控了。这类工作必须要先做,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则,你会感到:看了20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构成,这些概念自相矛盾。有此认识还算荣幸,有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如果你不想虚度大学这四年,关注微信:fighting4years
四、如何选定一个研究课题
对现在我们研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无妨多做一些泛读:
1.阅读各有关协会的网站,看看最近召开的学术会议的议题
2.翻翻国内有关的期刊,看看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在忙甚么
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会很自然地有所偏向,再多看看你感兴趣的话题,比较以后,或许就构成了你的论文选题了。
PS:听过一句话,不管现在的专业是否是热门,或多么地不堪,但是,一旦不爱自己的专业,自甘平庸,那毕业的时候真的死定了。不管多烂的专业,先爱她,然后学好她
part2
1、历来就没有太晚的时候
很多人总是说自己基础如何如何差,担心搞不定。有这类心态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的能力。人都是逼出来的。我当年本科也是烂的一塌胡涂,但是上了研究生后我说要用三年的时间做一点事情证明给自己。事在人为,才坐了三年的冷板凳,到了毕业的时候论文专利甚么都有了(SCI6篇,1作四篇,IF总和超过16,专利一项现在公示)。
2、定位决定地位
我当初上研究生的时候,老听博士师兄们讨论SCI,一问才知道就是发表的文章被一个叫webofscience的搜索引擎收录的文章。虽然中文杂志有一些被收录,但是英文杂志几近全部收录。因而我就想既然如此直接发英文文章岂不省事。中文文章审稿慢,周期长。另外再斟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情,和自己以后想走的路。还是直接走国际线路比较好。我毕业的时候所有的文章都是英文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也觉得英文文章不是太难。
3、导师的层次决定你的层次
如果你是一个勤于努力的人,想要飞的更高的话,导师的层次决定了你的层次。以我导师为例,他在我们这个这个方向研究搞了几十年,是国际公认的牛人之一。所以他接触的都是我们这个方向一流的人物。他也常常约请一些大牛来所以做报告。这些都是很好的交换和学习的机会,而一般导师的学生是不能有这个机会的。他看问题和做事的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所以选择导师很重要,站的高才能看的远。
4、交换很重要
通俗的说法就是多和牛人聊天。甚么是牛人,我的看法是比你自己强的都是牛人。所以不$2教授博导,副教讲师,还是先辈师兄,只要能就某一个问题和你讨论,都是学习的好机会。我这三年聊的最多的就是和我的副导师也是我导师的在读博士,刚开始聊很具体的问题,后来讨论的面就比较广了。三年下来,感觉就不一样。固然为了准备讨论的题目而翻看资料论文,也是一个积累的进程。
5、文献要多看
刚开始看文献的时候,甚么杂志都看。到后来就发现了本专业的主流杂志,所以这几个杂志几近是每期阅读,重点浏览。一个杂志一旦成了本专业的主流,那一个定有很多年的积累,对一个初入此到的新人来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webofscienc提供文章的援用报告,对一篇文章可以查到其援用的详细相信,通过援用可以到了解导这篇文章的份量。当文章看到一定数量以后,你也会发现其实一个方向,做的最好的常常就是那几个到十几个小组。这样的话就能够对这些小组的文章进行系统浏览和跟踪研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术界也是另外一个江湖,不了解江湖的情势怎样能混的下去呢?.
6、水平是渐渐提高的
大家都想发IF高的杂志,但是水平的提高是一步一步来的。像我刚开始的论文投在IF一点几的杂志上,到了研二就投到了IF四点几的杂志上。所以从无到有是一个进程,从良到优还是一个进程。欲速则不达。
7、活要干的漂亮
很过国际一流的杂志,文章的组织,图表的设计都很漂亮,还有老外的ppt一般也做的比我们要好。有人说有了好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不会完善的表达自己的结果也算是为山九仞,功败垂成。一个好的研究人员,不光需要做出好的工作,还需要将此工作介绍给同行的能力。一篇好的论文不光是一篇好的报告,应当是一件完全的艺术品。回国头来看,现在自己对当年发表的论文在构图方面还觉得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太好。固然了现在的眼光也很当年不一样了。像Latex这样的软件学会了还是很有用的。
8、要有一点历史知识
对本学科的发展历程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最好做一番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横向的就是和其它的学科发展相比较,认识到本学科现在所处的地位。纵向就是比较它的发展进程,如果该学科现在热,为何热,如果冷,为何冷。一两年看不出来,放到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这样一个范围,就能够看得比较清楚了。很多国外专业的经典书籍一般第一章都是介绍学科发展历史的。
9、如何找牛人
下面几个办法我觉得还不错,大家试试如何。
一个是本专业的主流期刊,里面的编委都是在本领域成名的人物。
第二就看本专业的会议的顾问名单,再烂的会议也能找几个牛人来充充场面。至于他们来不来开会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一般一个成熟的学科都会有国际的学术团体,学会。像APS,ACersS,IEEE等。
这些学会一般每一年都会有年会,会上一般都会发几个大奖来肯定牛人鼓励落后。找到这样的获奖名单,一个一个的看,也会找到很多已是牛人或快要成为牛人的人。对本专业的牛人,特别是国际上认可的那些人,要知道他们的名字,更要知道他们为何成名。用webofscience,很容易找到某个人最高引的文章。不管懂不懂下载下来看看,如果你能从文章里面看出来该文为什么高引,你的水平也就很不错了。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开端,是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回顾自己的基础研究学习生活,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1、锲而不舍的精神。基础研究工作是非常艰巨的事情,一旦我们肯定一个研究方向以后,特别是对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言,没有近似的研究成果可以鉴戒。这个的研究进程是一件非常艰巨和困苦的事情,这个进程有可能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坚持。记得2004年8月在交大的一个高级力学培训班上,一个交大的教授讲他研究的一个项目已有1年多了,但是毫无进展。哈佛大学的锁志刚教授说再坚持一下,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坚持是我们终究解决问题的心态,具有这个心态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2、开放合作交换的意识。在进行研究的进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自己知识积累有限。因此要常常与自己的导师和领域内的教授进行讨论交换,他们的一句话常常会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关键。这个进程常常是判断你的观点正确与否的一个途径。这个进程也是培养自己具有团队意识的进程。另外对一流的大师我们也不要惧怕,要勇于表达自己点观点,有时候哪怕即便是毛病的。
3、保持一个好奇心。学科之间的交叉愈来愈多,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对启发自己的思惟和解决自己领域的问题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对新的科技报导和进展,要了解要思考。对新鲜的事物要具有想了解的想法。一个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是培养自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条件,也是使自己进行创新的原动力。
总之,做研究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进行,不能为求一时的结果或成绩而违背科学道德,要有耐心、恒心和自信心。用钟万勰院士的一句话就是:“科学研究,要独立自主,要走自己的路;人生不会风平浪静,难免有不如意事。掌控住自己的方向,毋为一时得失所惑,切要,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