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新生如何完成“华丽转身”
文/李国涛
12年的寒窗苦读寄托着广大学子对大学的美好向往和满心向往。与其说高考是一个句点,不如说它是一个分号——比句号长,比逗号短,它只是一个短暂停留。高考过后,行将步入大学的学子,踏进那座梦中出现过千百遍的象牙塔,放飞昔日纯纯的梦想,开启新的征程,点燃新的希望。但是,现实与梦想总是存在骨感和饱满的差距。如果对大学生活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恐怕很难完成中学到大学的华丽转身。
目前,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大一新生综合症”,究其缘由主要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来自于全国各地,离开原来熟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告别了父母、亲朋好友,开始面对集体生活,必须要独立地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时,很多新生都产生了不适应的现象。另外,还有部份新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斟酌他人的感受,不善于调和人际关系,常常会由于一点儿小事而争执,致使人际关系紧张,很难融入到寝室或班级的大家庭当中,从而产生一系列难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问题。
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
目前,入学的大学新生大多是90后,又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上,他们在家娇生惯养,备受父母、亲友的庇护,除学习,其他一切事务几近都是父母包办,他们不需要为生活杂事烦恼,因此致使许多新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思想严重。进入大学以后,难免会出现一时难以适应的现象。
理想与现实中的心理落差
由于很多中学老师和家长对大学生活的不正确引导,导致很多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空想,对大学的期望值太高。但是,他们一旦真正地面对大学生活后,就会发现,现实的大学生活其实不如当早期待的那样美好和丰富多彩。这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巨大心理落差。
缺少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上大学,所以,学习动力十足。但是,上大学后,同学们的目标已实现,在新的目标还没有确立之前,他们学习缺少动力。当“上大学”这个理想实现以后,许多大学新生就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会倍感茫然。
不习惯新的学习方式
中学与大学的学习存在明显的不同。中学阶段,老师是学习进程中的引导者,该阶段以“填鸭式”的灌输为主,老师讲课的内容非常细致,四平八稳,不需要同学自主探究式地去学习,这使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被动学习的惯性和极强的依赖性,学习严重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
与中学不同的是,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也使很多同学具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但是,大学新生面对大量可自由安排的课余时间,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公道地利用,浪费时间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另外,大学的教学方式较灵活自由,重视的是高效力、大容量、快节奏,并且抽象论述较多,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所增加,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许多大学新生由于习惯了中学时期老师详实细致的课堂讲授方式,在面对大学新的学习教学方式时,产生了“怎样学习”的困惑。
对所学专业的茫然
每一年有很大一部份大一新生是调解,不能到自己的理想专业学习,学生不论是心态还是对专业的理解都欠佳。另外,不排除许多学生的专业选择是父母之命,他们对自己的将来和自己的个性缺少深入了解,疏忽了兴趣在学习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对本专业缺少认同感,不了解、不喜欢本专业,使得这部份学生的心态和情绪不稳定,缺少学习的热忱与动力,入学后的失望和迷茫迫使他们不能不花很多时间去调剂。
存在自卑情绪
许多大学新生在中学时,各方面都一直表现得出类拔萃,深得老师的爱好和同学的羡慕,也多是学校里的焦点人物。但是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大学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在校园中比比皆是,优越感和自豪感遭到打击并且很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失落感和自卑感,从而产生焦虑心理和否定自我的非理性认知。
因此,大一新生如果想要更快地、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培养独立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大学生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自理能力差的问题,所以培养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成了新生入学后的重要任务。从进大学开始,同学们就要学着从平常最简单的小事做起,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建立自立、自强的观念,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摆脱依赖思想,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同时,大一的新生们还要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不同的方面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
2、努力调剂心态
大一新生出现的众多问题还是由于心态未能及时调剂, 因此, 进入大学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摆正心态。
归零心态 很多高中毕业生,到了大学以后,很久都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特别考上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在高中的时候,不管在学习或工作,都是年级或班级的焦点人物,深受老师爱好和同学羡慕,但是到了大学后,发现身旁的每一个人都非轻易之辈,他们的这类优越感顿然消失。在不断的对照中,失落和自卑感渐渐加强,又改不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在人际关系和学生工作中处处碰壁。因此,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告知自己:从现在开始,一切归零,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愿意付出更多努力去赢。
尊重心态 之前在家时,学生可以以自己为中心,但如果把这类情绪或心态带到大学来,必定会碰壁。比如宿舍关系,可能家里有人打扫卫生,有人容忍你的坏习惯,但是在学校里,宿舍是大家的宿舍,不是一个人的宿舍。在大学宿舍,每一个人都是同等的,没有谁享有特权,这个时候就需要每一个人都放下自己的过去,相互包容忍让,多为他人斟酌,相互尊重。
成人心态 从进入大学的那天开始,就要告知自己,我成人了。我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很多困难和问题都要靠自己去解决。同时,也该开始斟酌如何在大学期间减少家里的负担,可以尝试去做兼职工作赚钱。由于你已成年,所以有很多时候,你自己将具有对未来的决定权和选择权。开始学会承当责任,做甚么事情或选择都应当斟酌后果及影响,不该再事事依托他人。
计划心态 大学虽然只是步入社会的前奏,但是同学们也一定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计划。在刚入大学的时候,同学们最好在学校“职业计划课程”的指点下积极计划自己的未来,这不但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更能激起个人学习动力。因此,在计划心态的指引下,同学们可以参加相应的社团活动或参加社会兼职,锻炼本身能力,积累经验。
3、适应大学学习方式
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模式。大一新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进行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控住学习的主动权。要学会充分利用、公道安排时间,主动学习。特别是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等,学会自我解惑,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及知识的更新能力。
只要好好计划、努力经营,就可以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希望同学们能尽快适应起大学的生活,乘着梦想的的双翼,开辟明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