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励志:放弃考研的四个理由
时直本日,大学的人生决定已到了关键时期。大三下学期了,如果再没有一个定论,恐怕我要到大四去承受恐怖和压抑了。其实也没甚么,现如今摆在我眼前的有且只有三条路可走:出国、考研、就业。但经过千百次仔细考虑和亿万回苦心研究,我决定放弃前两条路,而改走就业这座颤巍巍的独木桥。
首先,对我这号人(来自贫苦农村的学生)来讲,出国显得是多么的奢侈和遥不可及。纵管我是那样的向往澳洲的沙滩和别样风情,但原始资本积累的残弱和出国费用的狰狞相,俨然不可能满足我诗人般的情怀和向往,所以,这样的消费对我与其说是力所不能及,倒不如说是同等人格下的自由摧残。无奈,我放弃了,或说,自己把理想活活交给了将来,等待时间的终究判决和宣判。
出国不能成行,心里倒用不着犯嘀咕。学校之大,能走出国门的毕竟少数,所以,在从众心理的唆使下,我最少宽慰了许多。一个岔口出,横出考研和就业两条路,此时此刻,我谢绝了前者,并因此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即便不能做到叱咤“人市”风云,但也最少为遮天蔽日席卷而来的千军万马平增了几分乐道的秋色。至于舍“研”从“业”之因,以下四点而已————
第一,研究生的大厦是靠金钱堆砌的,没有人民币作通行证,请饶边走。我是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大学生,虽然家庭条件还算得上可以,但要真正满足读研究生的胃口那还凑不上将就。现在这研究生三年下来最少都要五万块,毫无疑问,四年的本科教育已从家里的帐户中扣出了五万块,对一个刚刚走出贫困屹崂的农民家庭,不管如何都没法再凑出这么大一笔款项。(励志 )我上有一个哥哥,虽已成家,还没有立业,勤苦的父母已为了哥哥耗费了半生精力,而且,幸福的我还可以依托爹妈的心血完本钱科,泪面老人,吾心足矣,哪又更多的心思再去爬升?考研,是件奢侈的行当,没有钱,先死心为好。
第二,没有正确的航标做指引,走的路越远,错的就越不可饶恕。大学三年了,我学了很多,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英语、经济学、数学、管理学、哲学等等,所以我自豪地成了综合素质“人材”。但犹为可悲的是,我被众多知识消磨的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棱角,我成了可怕的多面手,我怕我的初衷也会在选择考研的一霎时成为不可挽回的毛病。当有人问我喜欢甚么学科时,我回答“我甚么都喜欢”,但当有人继续追问的时候,我开始变的沉默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甚么。我怕这样的心理左右了我的选择,所以最少对考研来讲,没有固定的兴趣永久都是一种可怕和危险的前期准备。考研,是个大项目,模糊没有成绩。
第三,学历证书的贬值一再证明:高学历≠高能力。看了太多的报导,耳闻目睹了太多的“高学历惨案”,当有人说研究生能干的活儿本科生也能应付的时候,我第一个得到的结论就是“考研等于烤红薯”。如果一个人不是死心踏地为了他梦寐以求的学术理想而艰苦承受的话,他不管如何都应当对考研嗤之以鼻,但现实是:考研者日趋崛起的三大初衷居然是扬名、避风和时兴。天大的笑话都值得称赞,但唯一让人感到可怜的就是被讥笑,怀揣这三大“宝贝”的弄潮儿却正是在明知而故犯着。我自觉自己还算苏醒,所以我被考研队伍越落越远了。考研,动机很关键,能力是实践来的,不是靠证书的烫金大字闪耀出来的。
最后,人的认知如果被理论惯性地教化,就会产生神经质般的呆板。这不是某个名人的高论,而是个人的一时直觉,所以对其科学性有待大方之家的批评考究。我不希望自己总是被束缚在校园的灌输殿堂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等教育,我一般不抱太大空想,所以当我在本科阶段荣幸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进修步伐嘎但是止了。我想深深地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你喜欢继续在乏味的课堂上充当傻子而被训来训去吗?你喜欢在功利的大学校园里将青春无故浪费于休闲吗?如果不,就请“悬崖勒马”,我从了,所以,我终究放弃了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