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诗 > 正文

什么挡住了大学生创业之路

发布时间:2021-01-22

什么挡住了大学生创业之路

甚么挡住了大学生创业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想创业的到达80%,但真正创业的只有0.01%。”在大学生杨青给记者的邮件中,他特别强调了这组比例如此差异的数字。“可能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情况特殊一些,但是我觉得出现这样的差异比例一点也不奇怪。”杨青说,“现在摆在大学生创业道路上的障碍太多了,有个人的主观缘由,也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客观缘由。”


1、一种心态:创业,不得已的前途

当被问及个人未来的职业计划,河北京大学学2007级新生小李告知记者:“好不容易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和理想的专业,我可不会拿这么好的机会换一个不‘靠谱’的将来。”小李说,她学的是新闻专业,将来一定要到省内的知名媒体做一位记者,而创业对她来讲则根本不在斟酌范围以内,由于在小李的眼里,创业这类没有掌控的事情是根本不“靠谱”的。而据她了解,她身旁的同学们大都决心毕业后努力求职,争取找一个合适本专业的工作单位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学在校生有创业意愿的仅占11%,特别是大一新生,这个数字仅为3%,随着年级的增长,这一比例在不断扩大。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讲,很难在校园里感遭到就业带给他们的压力。虽然目前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以就业指点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学生一进校门就给他们晓以利害,提示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计划,但每一年数百万的毕业生人数与几十万个就业岗位之间的差距其实不会震动大多数学生的心,“顶多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地惊叹一句‘怎样会差这么多?’”

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小闫对此深有感触,由于几次求职失败,小闫不能不打算自己创业。“上学期间我认定自己不合适创业,我觉得那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走的路。”小闫说,“首先在心态上我就已将自己排除在创业者队伍以外。”“如果早就调剂了心态,处理好就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提早做些尝试,现在也不会这样被动。”

某大学就业指点中心一名负责人介绍说,从他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当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计划还是以就业为第一选择,前来咨询创业政策的相当少。“而且这部份创业的毕业生常常都是学校里的积极份子,有的从大一开始就尝试各种经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位负责人指出,没有创业心态,是摆在大学生创业路上的第一道障碍,“这类心态有一部份受世俗观念、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学生本身没有转变的意愿。”

2、两个问题:我能干嘛?我要干嘛?

“我是一位大学毕业生,我也想创业,可是像我们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成功吗?”在大学生读者给本报的发问当中,为数最多的就是类似这样的问题。有了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却始终没有建立创业自信心。“有创业意愿是一回事,能不能创业是另外一回事。”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树青教授指出,“大学毕业生对社会了解甚少,对市场认识更是不多,创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而在石家庄长安区劳动就业局创业培训中心金一力老师拿给记者的几份大学生创业计划书中,记者发现,有些创业计划创新有余,但务实不足。“创业项目:在学校内开一家氧吧,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休闲环境,以减缓学生压力。”金一力老师介绍说,诸如此类的创业计划,显示了大学生独到的创意能力,但是“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能够保持氧吧的运转吗?这些关键问题他们斟酌的其实不全面。”金一力说,通过创业培训中心举行的两期大学生创业培训班情况看,这些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还不全面,特别体现在对创业项目的选择上,更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创业不是一时髦起,必须经过沉思熟虑。大学生在培养务实的创业思路上还要再下工夫。”

3、三个选择:尝试、坚持与放弃

当周宁心有不甘地贴出转让自己的“白洋淀风味小吃”的启事时,他仔细数了下周围的饭店,从学校教室到学生宿舍这段不足500米的距离居然有43家之多,而且有近20家都贴出转租的告示。对周宁来讲,这次失败的创业经历给他留下了很多遗憾,也留下了经验教训。“一开始只是想尝试,后来亏损早期再坚持,终究坚持不下去只能选择放弃。”周宁的创业历程,也是许多大学生的创业必经之路。

“从我们培训的情况来看,有的大学生创业纯洁是兴趣,不能坚持下去。而一些从农村来的大学生却把创业视作改变命运的前途,而且能够吃苦刻苦。创业没有风平浪静的,有韧性、能坚持才能成功。”金一力老师说。而在这一点上,大部份大学毕业生要末没有充分意想到创业的艰苦程度,要末对创业过于自信,造成有的中途放弃,或一直硬撑着亏损,终究难以止损。“认识难处、处理好坚持和放弃的关系,也是另外一个关键问题。”

4、创业教育与政策扶持亟需“落地”

河北师范大学就业管理科王云敏老师告知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筹划建立一个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这将是学校在增进大学生创业指点工作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创业实践基地的建立将给学生们提供更加直接的创业细节指点。此前,学校针对学生的就业指点和创业培训也一直在进行。

李树青教授告知记者,虽然目前很多高校订创业指点工作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但大部份指点只是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侧重于对学生本身修养、创业准备知识的传授,而诸如如何办理各种收费、税收手续等都没有触及。对学生来讲,可操作性不强。”“从高校的角度来讲,加强创业细节方面的培训相当重要。”

而另外一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体现了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重视。李树青建议相干劳动部门,应当大力宣扬这些优惠政策,推动政策落实。“诸如把劳动部门针对下岗职工进行的创业培训工作引入大学生中间,就应当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固然这需要教育部门、劳动、工商、税务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