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帆远影碧空尽全诗赏析
古体诗是诗歌文体。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情势。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唐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一样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一样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因此如此,是正因这是两位风流萧洒的诗人的离别,还正因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期、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非常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盈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近像黄金一般完善。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候已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因此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华,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旅游的人,因此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怀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甚么哀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因此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随着飞翔,胸中有没有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当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美景使人悦目,送别却使人伤怀,以景见情,涵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到达令人向往,低回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正因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多是两位诗人常常留连集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资料。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神仙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其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期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单单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风景,而且也流露了时期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仿佛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括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向把朋友送上船,船已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眼光望着帆影,一向看到帆影逐步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刻之长。帆影已消逝了,但是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的地方。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此刻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当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萧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讲,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残暴的阳春三月的风景,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其传神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