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甜言蜜语 > 正文

端午节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1-04-11

端午节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度,凸显时间文明的是天时与人时合一的节日体系,四时有序,八节成列。春有元正、元宵、清明,夏有端五,秋有七夕、中秋、重阳,冬有除夕。其中端五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端五节在中华民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2009年端五节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名录。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五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如将一年比一天,岁中五月恰如一日之正午,也许就是后来“五”渐渐通为“午”的缘由了,故端午又即端五;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端五节的由来与传说1记念屈原屈原,是年龄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放逐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犯,痛澈心脾,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以后,抱石投汨罗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思异常,纷纭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品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纭仿效,一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避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记念爱国诗人屈原。2记念伍子胥端五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记念年龄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改邪归正,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完全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五节亦为记念伍子胥之日。端五节的风俗我国民间端五节的庆祝活动隆重又丰富,情势温情又成心义:1祭祀”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礼在华夏五礼中有至高无尚的地位,历代礼典、正史礼乐无不依正朔周制将祭祀之吉礼列为首位。在端五这天祭祀爱国先贤屈原,是示敬,是感怀,也是追思。2赛龙舟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逐解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影。以后每一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记念之。借划龙舟遣散江中之鱼,以避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3舞龙舞龙又称“玩龙灯“,源自人们对龙的崇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在古代每逢喜庆节日都会舞龙,后来这风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动。到现在,人们还会在端五以舞龙的情势来乞求平安和吉祥。4端五食粽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很多人爱在粽子里包红枣,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以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听说吃五月端五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全部夏天不头痛。5佩香囊端五传承与祝愿佩香囊也是端五节的风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心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可做成不同的形状。香囊在古代还作为一种保命吉祥的意味。因香包都是手工缝制,一针一线蕴涵了很多的深情挚意,把它当作礼物送人,是一份很逼真的情意。如今香包成了端五节独有的民间工艺品。6插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五插艾”。时值仲夏,南北气候湿热,蛇蝎出没、疫病流行,人们遭到卑劣生存环境的要挟,期盼生活的顺利与平安是每一个人的心愿,这也是端五节被凸显的最初缘由。在端五节,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悬于堂中,还可制成花环做佩饰,用以僻邪驱瘴。端五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点朱砂,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应了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7点朱砂SUMMER在端五节给孩子额头上点上朱砂,寓意孩子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在孩子额头画”王“字,其寓意着为孩子驱除灾害、瘟疫,意味着喜庆、吉祥。8跳花柱舞花柱舞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古老的东方,人们在山林找回一颗高大的无花果树,去皮,在树的一头系上七彩绸带,装潢花环,另外一端矗立于地,所有人依照特定的舞步和音律以彩带缠绕树干,当音乐结束后树干就变成一棵漂亮的花柱。后来人们跳花柱舞用以祭祀树神、谷物神,庆祝农业丰收及春季来临,丰富多彩的色带代表着七彩的祝愿。后来,这一节日成为华德福学校在端五节里一个传统的庆典节日。9拴五色丝线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位五色缕,一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听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还有一说,在端五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端五节有关歌谣1、五月五是端五,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五月五是端五,雄黄酒呀洒庭户,小孩你别闹,头上画老虎!五月五是端五,编根彩绳剪葫芦,五毒我不怕,百病祛无踪!五月五是端五,桃儿红了杏儿黄,粽叶裹五粮,艾叶插门梁!五月五是端五,龙舟下水闹湘江,两边划船手,中间打鼓郎!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家家户户喜洋洋。2、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4、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薄剑斩百邪鬼入虎品。端五节作为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不但是对过去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面向未来的节日。通过展开各种风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节日当中,让孩子们在每一年的端五重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感受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民族意识与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

龙港市第六小学

2020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