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甜言蜜语 > 正文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1-04-11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什么时候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鉴戒参考。

篇一: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甚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养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辟者,是祖国花朵健康成长的带路人和光辉典范。

因此,教师的言行是对学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但影响着学生学习状态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构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教师应因材施教,等量齐观,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庇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点滴的进步,去寻觅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素材。学校是培养人材的地方,教师是培养人材的园丁。

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发奋图强,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很感谢学校进行这个师德师风学习月,让我这个实习教师一下子就学到了这么多有关师德师风的知识。我一定会以师德师风继续加油、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幼师。

篇二:小学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祖国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材,而人材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师是振兴教育、培养人材的关键;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衰的关键。要办好教育,就必须造就一支事业心强、工作风格扎实、师德优、业务精、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大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常常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产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等量齐观。面对新时期的情况,在推动素质教育,提倡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建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师德教育的学习,我有几点感触:

一、爱心是根本。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实的教育,“爱满天下”。霍懋征教师从教六十年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用心去爱每一名学生”;林崇德老师也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在教学中,我建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同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固然,这也不是说爱学生不是一味的迁就、放纵学生。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并加以启发。对违纪的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依照自己的个性办事。应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

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装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传统的单向、传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遭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趋扩大。教学模式已起了质的变化,我们老师要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新情势的教学下,大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成“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

三、要有恒心。

所谓恒心,就是虔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当中,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有成效地工作。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在金钱物资的勾引下,教师队伍中有很多人抛教下海,图谋个人的所谓发展;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业只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位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等等;这些人满头脑的个人私利,未将教育这一职业为高尚的事业,这些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缺少热忱,对学生不负责任,职业理想信心动摇,情感淡漠,谈不上有好的师德师风。

四、立足本职,教书育人。

我认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从本身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具体的教学进程中,要上好每节课,认真批改每份作业,要认真展开教学研究,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进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刻苦研究,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能、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集体中的威望。教育是一门艺术,不单单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

所以教师要优化本身形象,从建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忘我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化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动、气质、素养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行动诠释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篇三: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得深,爱得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成功着他们的成功,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

(一)、用亲和之心架设教育之桥

我常常这样扪心自问:做一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甚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终究,我发现,这些都是一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忘我的真爱。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美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震动他们的'心弦,也一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

核心,它是熊熊的火把,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忘我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二)、用忘我之心铺就事业之路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博大忘我、宽阔无边的,也是无所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可以感染家长,建立威望,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三)、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学之梯

在学校“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成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师成为我的事业寻求。我认真研究,努力实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

(四)、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风格、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由于言传身教这类特殊的育人功效,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材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崇高的威望,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毕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现的不但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一览无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良好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一马当先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酷爱学生,课后聆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不是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进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五)、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心灵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进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点思想一定要突出时期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材。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量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合适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引诱,使学生牢固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展开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当中。如常常展开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晓得遵纪遵法的道理。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进程中所共有的特点,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便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肯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构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材是目的。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不但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少职业道德,而且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师神圣职责的亵读。每一个教师都要遵守教育规律,不但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