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哲理小品十篇
1、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幸福总围绕在他人身旁,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能够没有烦恼,贫困的人以为有了钱就能够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照旧难销烦恼,不幸福的依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久是寻觅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另外一类人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其实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自足。
虽然不得大愉悦,但是,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缭绕于心扉,一样芳香身心,恬静自我。
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
活得胡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苏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由于,苏醒的人看得太逼真,一叫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胡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何烦恼的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这个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也就越多。
几近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但是,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他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他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他人心里。
2、时间的步子
我坐在老屋的大门口,看屋檐角滴下的雨点,恍如看见了时间的身影。人生命的长短是用时间来衡量的,谁都希望长寿,但时间总是不答应,它仍然依照自己的节拍行走,且历来不失却公平。
年轻时,时间的步子要慢很多,特别是童年,总是留下比较多的回想。年岁越高,日子过得越快,才知道要节俭。可是,却挽不住时间匆匆的脚步。时间是高利贷者,如果你要时间预先支付,他日必会付出最昂贵的代价。简单地说,人一宿不睡觉,其实不是睡一宿就可以还清的。
最好是不紧不慢。站在桥下,看江水奔流,一边是现在,一边是过去。只有桥是现在。逝者如此夫!人不免要感到悲痛。可是话说回来,真要是有大把的闲暇,无所事事,又觉得无聊的侵袭。闲暇对繁忙者是沙漠的甘泉,对无聊者是折磨的负累。
人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印象深入。对重复的东西,视而不见,不愿调动更多的精力予以关注。人们总认为时光在加速行进,不过是一种错觉罢了。童年慢,老年快,童年做加法,老年做减法,对谁都是一样。
和时间赛跑,只会遭到时间的嘲笑。把时间当海绵用力挤压,实际上是一种透支。信贷消费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时间可不可以信贷呢?或把现在切割得很细小,塞满人生的悲欢离合?时间可以任你切割,但它的长度和节奏你没法更改。
你可以向他人借金钱,却不可以借时间。如果你强行剥夺他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谋财害命也不能增加自己的时间,这又何必呢?
不管世界上的事物有多么复杂,在时间的眼前,他们都是运转的钟。太阳是钟,日出日落分出白天黑夜。树木是钟,一枯一荣就是寒暑更替。人就是钟,一生一世记录不同时期的生活。人在旅途,含辛茹苦,时间会使我们了解事物,看事物很清楚吗?
科学上的时间是慢不下来的,心理上的时间却能够调剂。让日子像童年那般新鲜!让生命像树木一样生长!
3、生命的长度与密度
若按岁计算,人生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可是我还是要计算
有一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说:人的一生有无万天?“
我说肯定有吧。我想,万元钱一天便可挣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岂能没有万天?可朋友说:”否“
因而细算,果然:人生七十古来稀,若按岁计算,人生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连万天都不到!难怪罗大佑的《凡人歌》唱道:”人生何其短,何必苦留恋。“
生命如此急促,我们每一个人不过是一颗流星。算一算,诞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我,如果能克服七病八灾有幸终老,死后墓志铭上最多写上这么一段:1969-2050年。前面是古人,后面是来者,我与他们无缘谋面。
生命来之不容易,而又魅力无穷。每一个生命的孕育都经过了与几亿个对手的竞争,每一个都曾是他双亲怀里的至爱。繁忙的人生就像一辆快速奔跑的战车,疾病、痛苦、妒忌、诅咒都是两旁嗖嗖作响的子弹。可我们不能停止,还要顽强地活下来,终究站到成功的山颠与尊严握手。
这本身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但生命是有长度的,它因人而异。我确信生命的长度取决于它的密度。--想到这一点,我才明白我之所以羡慕那些艺术家的缘由:他们总是更醉心于关注他人和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他们也更乐于表现、展现、美化、创造那些富于个性魅力和共同命运的人生,他们其中乃至有很大的一部份,是以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深投其中,无怨无悔。像海明威、巴尔扎克、贝多芬、凡]……他们生命的密度因此而加大,闪烁出金刚钻般坚韧的光泽,而被他们赋予灵魂的艺术则更接近于永久。
还有那些整天勤恳于工作的人。那些或许其实不晓得美学和艺术而朴素诚实的人,谁能说他们的生命没成心义,是空虚的外壳呢?
你我皆凡人,但我们的生命依然可以”加密“。当我们最大限度地投入我们的智慧和热忱,让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像果实饱满的庄稼;当我们积极地面对人生种种不测,执着于信仰;我们又未尝要耽忧岁月的转眼即逝,又未尝不可能自豪地说,我爱过,梦想过,生活过呢?
珍惜生命,死而无憾。
4、残暴的现实
一名父亲去造访他在一家公司的好朋友。下面是他们之间的对话。
”你还是这家公司的副总裁吗?“
”是啊,怎样了?“
”我儿子刚刚毕业,我希望让他接受点锻炼,丰富一下人生经历,同时开始赚点小钱。“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忙。”
固然。我希望他能从点点滴滴做起,对劳动和金钱构成正确的看法。“
”那好……我想可让他去当总经理。总经理不需要做任何具体的事情,我让他来的时候他来一下,随意说些无关痛痒的空话。工资每个月8万比索,有奖金,公司还负责报销一些平常花消。可以吗?“
”嗯,不好,那可是一大笔钱啊,而且职位太高了。还有别的吗?“
”那就项目主管吧。工作就是指示一下下级交上来的汇报书和做一些别的杂事,工资每个月5万比索,有奖金,还有餐饮和差旅补贴。“
”也不好,要知道他刚参加工作,还有低些的职位吗?“
”那……部门经理吧。每天给员工下达些指令,训训话甚么的,每个月工资3.8万比索,有奖金和差旅费,还有带薪休假。“
”嗯……还有更低层些的吗?“
”项目负责人或是主管分析师、财务履行官也能够。工资每个月3.2万比索,还有奖金。做的事情也很简单:打几个电话,时不时地同来访的客户聊聊天。“
”不,我想让他多学点东西,珍惜劳动。还有别的吗?“
”哦,这样吧,我让他去当办公室副主任,帮助办公室主任管理下面的分析员,监督他们工作。每个月工资2.2万比索,工作时间朝九晚五。你觉得呢?“
”算了。还有更基层的工作吗?“
” 那就只剩工程人员和会计了。这两个职位需要掌握很多金融和计划方面的知识,整天同经理、项目主管和客户打交道。加班是家常便饭,没有加班费,成绩还常常是他人的。工资是最低的8500比索,每天辛苦工作12到13个小时,只有半小时的时间可以用来吃饭,而且每天都要拿工作回家干。“
”噢……这些活真是费力不讨好,不过,的确可让我儿子从中学点东西。能让我儿子干这活吗?“
”不可能!做这件事的人,他必须最最少是硕士,会讲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还要有足够的相干工作经验才行!“
5、宽窄都是路
不管处于任什么时候间、法象里面,生命都是唯一无二的。这颗葡萄和昨天吃的那颗葡萄其实不一样,这杯酸梅汤和我15岁去台北在中华路喝的那一杯也有所不同,因此没必要刻意用过去的经验与眼前做比较。
常人都喜欢拿过去和现在相比较,连吃一盘蛋炒饭也会认为昨天那一家炒的好吃些。禅宗重视”异“,人们都用过去的经验在生活,他们最没法开悟的一点就是”同“。不能开悟,许多痛苦就此产生。
若能了解自己的每分每秒都是不同的,不需要拿任何一秒钟做标准,你就会生活得很好。不管你是独自处于非洲大沙漠的烈日之下,或和朋友一起待在舒适的冷气房里,都没有甚么差别,每个点都是生命的一部份,加起来才等于你全部的生命。
有一年我取得了”杰出青年奖“,香港《东方日报》的总编希望我写一篇文章。
”我写甚么呢?“我问。
”写崎岖的道路。“
”那是甚么?“
”你的成功史。写你如何到达本日的成功之境。“
”我不能写。由于我的人生中没有崎岖的道路,对我而言,不管甚么情况都是很好的。“
如果我走在崎岖的小径上,我就用崎岖小径的心去欣赏它;如果走在林荫大道上,我就从林荫大道的角度去品味。我不认为林荫大道就优于崎岖小径,一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之别。
不论剩下多少水,我只想”我还有水“,而不去在乎水的多少。我画过一幅漫画:黄河的源头是生,出海口是死,它全部生命的进程固然有时细水长流,有时波涛澎湃,有时顺畅,有时受阻;有时宽,有时窄;我在宽时品味宽,在窄时品味窄;在逆时面对逆,在顺时享受顺。我不愿自己的生命从头到尾一样宽畅、平凡。
6、年轻时你想砍哪棵树?
上大学时,有一次我们去一名老教授家做客,那时正年轻,豪情无穷高谈阔论,恍如世间之事无所不能。老教授一直微笑着聆听,不参与我们的种种话题。
待大家热忱一过,老教授提出要做个测试,我们顿时都来了兴趣。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眼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外一棵较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固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固然砍红松了,杨树也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挺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曲折曲的,甚么都做不了!“老教授眼光闪烁着,我们料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挺,可由于年头太多,中间大多空了,这时候,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甚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动身,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都中空了,更没有用!“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利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索性也不去斟酌他到底想得出甚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一样没啥大用,固然挑容易砍的砍了!“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究,有人问:”教授,您问来问去的,致使我们一会儿砍杨树,一会儿砍红松,选择总是随着您的条件增多而变化,您到底想告知我们甚么、测试些甚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样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何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终究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固然不会平白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听了这番话,我们心中似都有所感悟,可一时又抓不住甚么。老教授看着我们说:”刚才听你们纵论天下之事,仿佛无所不在话下。可是,当你们踏上社会以后,当许多事摆在眼前,你们便只顾着去做那些事,常常于各种变数中淡忘了初衷,所以也就常常会做些没成心义的事。一个人,只有在心中先有了目标,先有了目的,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所迷惑,才不会偏离正轨。这就是我的测试,也是我想要告知你们的!“
7、给他人留有余地
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正是采摘柿子的季节,当地的农民常常会留一些成熟的柿子在树上,他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品。
经过这里的游客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时候,导游就会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季,喜鹊们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季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品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一种不知名的毛毛虫突然泛滥成灾,那年秋季,果园没有收获到一个柿子。直到这时候,人们才想起了那些喜鹊,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产生虫灾了。从那以后,每一年秋季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品……
给他人留有余地,常常就是给自己留下生机和希望啊!
8、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发了济世助人,造福相邻的动机。
因而,老人分别给故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一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名单,他从当选定人选,作为他资助的对象。
家人真怪他的愚昧,既是捐赠,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比方通过”希望工程“或”春蕾计划“,干净爽利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老人摇摇头说:”我的心血钱只给与那些配得到他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历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永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名单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赠与是否是太寒伧了。大家判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是,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给得才兼备的学生,题名处是老人的地址,姓名,电话和电子信箱。
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悖逆老人的旨意,只好替他逐一寄出那些书。
夕晖来去匆匆,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愣,有莫名奇妙的唉声叹息。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什么事。
终究读懂老人的心,源于新年的一张贺卡,很普通。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居然兴奋地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究找到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终究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闷闷不乐的缘由,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儿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材会有资历得到他的资助。
老人说:土地失去水份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是关爱他人,纵使给他阳光,往后也不会放射出本身的温暖,且也不配得到他人的爱。
的确,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甚么是必须应当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可使无动于中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艳丽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摆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外一颗关爱的心静静的绽放感情的笑脸。
9、有理更需宽容
有一个朋友和老板去餐厅吃饭。服务小姐的态度非常卑劣,脸上没有一点笑容。朋友很生气,要投诉她,却被老板制止了。老板说:”或许她失恋了,或许她刚刚被上司指责过,总之,我们应当谅解她。“
”不管甚么理由,也不应当影响工作,这是她的错。“
”是的,“老板语重心长地说,”正是由于她全错,而你全对,才需要你的宽容。“
朋友说了一句让老板喷饭的话:”没想到您还有傻根精神。“
”所以,我是头儿,“老板笑着说,”你是我的员工“。
在我们感到不痛快的时候,感到人生无望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走到窗口,去看看行色匆匆的人们,去想想他人的痛苦。在理解与宽容的世界里,有更轻松的呼吸和更新鲜的空气。
10、需要奋斗是幸福的
试想一种如此美好的生活:
诞生了,父母都在家中全心全意地照顾你,你的母亲在产假里照领全薪。而你的父亲也因妻子生育而享受9个月的”产假“。
在你16周岁前,你的父母可取得生活补助。你绝不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6周岁以后,你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想继续进修?没问题,国家给你学习补助。
病了?不用慌,你可享受病假补助,其数额视病假长短而定,相当于工资的75%至100%,医疗费用和经医生之手的药品,大部份由国家负担。
失业了?领救济金去吧。每个月1.3万克朗,约相当于1.3万元人民币一个月,比北京、上海的普通白领还要高。如果你再打一份不用交税的零工,日子过得就更红火了。
不想工作,无所事事?念大学去呀--反正也是免费。
老了?国家养着你。
这就是瑞典人民的美好生活。富裕的国家为人民制定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护。它的公民不愁吃不愁穿不怕病,失业了也很快乐,老了也生活得很体面。生活环境优美,担心的只是全球变暖之类的问题。
这样的生活,天上人间,不是神仙赛神仙啊。
且慢,来看看这样的数据吧:每一年有2000个瑞典人自杀,是世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不久前,瑞典摔交世界冠军米歇尔·永贝里自杀身亡,年仅34岁。
在瑞典的负面新闻里,”年轻人的恶作剧“、”自杀“这样的字眼习以为常。前不久,芬兰产生校园枪击案,8人死亡,两个瑞典小青年觉着好玩,因而在网络上发布告示,说也要在瑞典制造一起类似事件,警方闻讯连忙将两人捉拿。
他们自杀的缘由之一就是:生活太好。他们无需奋斗,没有压力,无所事事,生活无忧之余就想:上帝要我来干甚么?上帝要我来到底要干甚么?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想呀想,想不通,就去自杀。
想一想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制定]年计划,长远目标。每天勤奋地工作,可怜的一点薪水要孝顺父母、养孩子、养车子,一不谨慎成了房奴,又得养房子,还务必要养好身子,病了,昂贵的医药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自杀,哪里敢,养育之恩还待报,培养孩子的责任压在肩头,生命可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失眠、抱怨,发梦也想中 500万。可不曾想,奋斗令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责任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压力让我们不断成长,成绩让我们充满自豪。不要再抱怨生活的艰辛,原来,需要奋斗也是幸福的一种。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