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甜言蜜语 > 正文

感悟生命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1-03-17

感悟生命的文章

感悟生命的文章

生命是一棵树

生命是一棵树,每棵树都有在秋风中摇落的时候,也都有在寒冬里枯萎的时候。但是我们是树啊,秋风吹落叶,寒雪压枯枝本是生命必经的一站,我们没有选择,只是要笑着迎接。因而人们看到,在秋的尽头,在冬的深处,生命恍如停滞,却一直不曾放弃。我们走过了深秋,又走过了寒冬,等到一切变得太平常,回首圈圈年轮,我们不经感叹生活是多么的美丽多姿。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那些改变来自我们一次次走过深秋和寒冬后的成熟与坚强。四季轮回,我们不会总在春夏里安逸的生,也不会总在秋冬里痛苦的生。正如顺境与逆境,总会交替出现。所以让我们安然一些,安然面对一切。走过岁月的曲折,我们会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所以我期待明天,即便那是一个太阳不再升起的凌晨。我期待明天,不管狂风雨有多么猛烈,也不管阳光有多么灿烂,我们只需要一如既往的寻求理想。曾的成功与失败,曾的光辉与沉溺,都无足轻重。

生命是一棵树,我们应当有树的精神:坚定不移,顽强不屈。

生命还有很长,我们还年轻。这个世界,有沉溺的痛苦,更有苏醒的欢欣。

让狂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死亡是生命的另外一种起航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并要用我的十指去敲打,用我的文字去叙述,用我的情感去触摸,那些平凡而伟大的灵魂时,我的心中充满着对生命的敬佩!之前,我也曾无数次寻觅,一直都没有找到答案。头几天,无意间我得到了最完全的答案。有一名朋友在我的QQ里留言说:在他还在部队的时候,有一次,新兵班长喝高了就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为了甚么?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大堆,都是他们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最后,他的班长却说:都不对。人活着就是为了死!虽然这话听着有点可笑,但这句醉话却道出了人活着最奥妙的真理!

我不迷信,但我却很信缘。佛家有一种说法叫“随缘”。但常常会有人把它歪曲为是听天由命,由此,同样成为回避问题和困难的借口。却不知,随缘,即不是听天由命,更不是回避的借口,而是让人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不但是禅者的态度,更是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为。

自古以来,生死离别是最使人痛彻心扉的。眼睁睁看着亲人、抑或是深爱的人,被死神带走,茫茫然,不知漂渺何方?给活着的人留下了现实的残暴与揪心的痛楚。我想,有很多人经历过,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痛。

所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就如生命的终究归宿永久是死亡。不管你是谁,不管与你相遇的人又是谁,不管你们是用哪种情势相聚的,也不管你们曾有多么的相爱、相亲;抑或,曾你们是彼此的天敌;到最后终究没法逃离曲终人散,众鸟归林的结局。那些曾的邂逅,那些揪心的故事,终究也随着灵魂的飘逝,灰飞烟灭!这是生命的定数,谁也没法改变。

活着,真好!然,生命,没有永久。虽然说生命是每个人自己具有的,但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样?不用说明天,就说下一步会怎样样,会出现甚么样的局面,是欣喜、还是悲痛,我们都没法预知。我们只知道,但凡每过去一分,我们的生命也会随着少一分。由于当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死亡也紧追着生了下来。我们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无不是在向死亡前进的。而我们能捉住的,就只有进程中的每个瞬间。穷也好,富也罢,得也好,失也罢,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

有一句名言就是这么说的:“人,从生下来到死去,这中间的进程就叫幸福!”它,给了生命一个最美的诠释。如果说生命没有死亡,那末又如何能衬托出活着的璀璨?如果生命没有死亡,那末活着又有多大的意义?既然我们被选择来到这个世界,既然我们活着,就应当用所有的真心和真情,用所有的欢笑和泪水来演绎这场绝美的生命之旅!让我们在未碎之前纵情地展现我们最美的风姿,用一种最好的姿态,去面对生命赋予我们的所有悲欢离合。

生命是短暂的,稍纵即逝,死亡只是一种自然规律。突然觉得死亡是一件好事。由于死亡,才会让我们晓得生命的脆弱;(人生感悟 )由于死亡,才会让我们学会了珍惜;由于死亡,才会让生命变得如此灿烂;也是由于死亡,所以每次当我面对失去,我就让自己学着去忘记,去舍弃!平静地面对死亡,然后把他忘记。由于我们还可让自己的生命,让亲人的生命活得更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自然安详自在。能让人真正快乐的,其实不是物欲,也不是名利,而是灵魂的安宁!如此静下心来想一想,死亡,未尝不是一种美丽。如果你读懂了随缘,你便能够在艰巨曲折的生活中收放自若,游刃有余。如果你读懂了随缘,你便能在逆境中找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安然愉悦的心情。随缘,是一个人对人生彻悟后的一份平静和恬淡!

生命不需要痛苦的坐标

我们总是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各种坐标当中,比如纵坐标是地位、横坐标是财富等,然后一生就在这个坐标中和他人进行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从小就养成了比较的习惯。从小学开始,每次考试一结束,老师就会把分数和排名公布出来,让那些落后的同学无地自容。由此也产生两种人:一种人被激起起好胜心理,努力追逐优秀者,最后终究出人头地;另外一种人在不断的打击下自暴自弃,失去对生命的希望,在自卑中度过一生。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理念存在弊端的话,那就是它难以让人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做人的尊严,从未将幸福和快乐作为教育的主题,也没有对成功进行正确的定义,这样就致使不管成功与否,人们都感觉不到幸福和快乐。其实,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位置对自己而言没有高低之分,当你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到满意时,那就是快乐的人生。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活在他人的世界里,总是拿他人来作为自己现状的参照系数,而且总是拿在某些方面比自己优越的人来参照。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激起自己努力和进步:看到他人学习认真,我们更认真地学习;看到他人工作敬业,我们更加敬业地工作;看到他人乐观地面对困难,我们也乐观地对待生活。惋惜的是,我们的参照系数常常是毛病的,参照的初衷是妒忌和虚荣:看到他人穿名牌衣服就死活也想买一件,看到他人开好车就一定也要换一辆。这样的参照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在物资的世界里,参照和比较永久没有尽头,由于永久都有比你更富有的人。用物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人生,只会苦恼无穷。

那些不和他人比较、专注于自己世界的人是幸福的。他们酷爱自己的生命,酷爱自己的生活,酷爱自己的工作。生命的本质在于生命的乐趣,这一乐趣应当是宁静持久的,不是转眼即逝的,因此这一乐趣必须来自心灵的满足而不是源于对物资的具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类体会,买了一个新手机会快乐几天,买了一套新居子会快乐几天,然后一切都归于沉寂和无聊。亿万富翁可以买到世界上的大多数物资,但其幸福指数其实不一定比普通老百姓更高。

我们常犯的另外一个毛病就是常常要求他人对自己同自己对他人一样好:你对他人微笑了,就希望他人对你微笑;你帮助了他人,就希望他人一直感恩在心;你送给了他人一个苹果,就希望他人能送你一个橘子。这样我们就让自己活在了计较当中,做任何事都总想着合不合算。工作的时候你会想着要不要努力,由于你努力了老板不一定给你更多的奖赏;和朋友吃饭的时候你会想着要不要抢着付钱,由于你已请过他一次,这次还是你付钱不合算;乃至在你谈恋爱的时候,你都会想着对方的家庭背景会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实惠。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没法豁达地生活,由于计较和算计中的生命是狭隘的生命,一颗封闭的心灵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对自己提出要求,但不该对他人提出一样的要求;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对他人好,但不能要求他人对自己一样好;我们可以坚守自己的仁慈,但没法要求每一个人都仁慈;我们可以要求自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不能要求他人对你做的每件事情都感恩戴德。否则,我们的生命就会堕入无穷的怨恨和烦恼当中。

关于幸福和快乐的话题,最近的台湾之行也让我很有感触。在台湾出差时,我看到大多数人脸上的笑容都是灿烂的:过海关的时候,工作人员总是笑容满面、言语温顺;坐在出租车里,司机总是礼貌而热忱;问路的时候,被问者的讲授总是是详细又周到,乃至会带你走一段。他们的善意与礼貌一定不是源于制度的要求,而是来自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很开心,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没有自卑感,由于他们不和他人比;他们对每个人都微笑相对,由于他们知道即便对方不笑,心里也一定感到了温暖。这与我在内地的感受有所不同。在内地有些地方的大街上行走,我发现很多行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迷茫、忧愁、不满和痛苦。固然,这和我们时期的变迁有关,一个不断变迁的时期容易让人随波逐流、失去方向,心灵到处游荡。这也和我们的价值体系和内心寻求有关,当一个人总是用物资和金钱作为判断社会地位和尊严的标准时,就永久失去了幸福和快乐的基因;当一个人内心的寻求已没有广阔的大地和满天的繁星时,就只能低头接受人类心灵的垃圾。

当我们不幸福时,常常去寻觅客观缘由,把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社会、环境、他人乃至父母,由于这样会让我们轻松一点。现在让我们来改变一下看法,学会放开心灵地生活,不去和他人比较社会地位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少,而是和自己比较是否是每天都能够生活得更快乐一点;不要对他人提出过分的要求,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善待他人。与此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酷爱生命。你没法知道下辈子还会不会来到这个地球,如果你每天都不快乐,就等于一生不快乐。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一日一生”,意思是把每天都当作一生来过。试想,如果你的生命真的只有一天,你的心里还会有那末多的计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