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甜言蜜语 > 正文

哲学与人生

发布时间:2021-03-09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最近刚看完一本名为《哲学与人生》的书,这是一名台湾作者写的书,这本书被列为“高等学校哲学通识教学指点专家推荐用书”,这位教授在大学开设“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17以来济济一堂,本书集作者数十年授课之精华,开门见山地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通俗易懂,无半点枯燥乏味之感。有人也许会问,“学哲学有甚么用?又不能当饭吃。”的确,学哲学是不能当饭吃,但学了后却能知道“吃饭是为了甚么?”以下有一些句子和段落看了后很有感触,摘抄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找到共鸣。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太精辟了!一个人假定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类情况和经验是甚么,也没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便再有相同的遭受,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比,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淡然,很疏忽,恍如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资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在解释这句话之前,先讲这句话“文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理念层次。”那末这句话和上面这句话有甚么关系呢?打个比方,现代人都讲求快乐,做甚么事都是以是不是快乐为条件。物资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不是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不是就可以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愿望用无止境,寻求不到时就永久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便在物资极其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明显,人是不是快乐和物资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在于程度。”——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使我联想起前不久在电视上暴光的那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硕士僵硬闯红灯,不听劝阻并阻止民-警执法,还故意推桑民-警,终究被治安拘留的事件。不论是初中文化、大学文化、硕士生、博士生,哪怕是小学文化乃至文盲,这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学历或教育程度,不能说明这个人的人品是依照学历排列的,博士生的学历最高,所以一定是很有文化,人品一等。教育工作所承当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古人说,君子要三省吾身,其一就是“传不习乎?”意思就是,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了么?明显,那位硕士生肯定没有学到实处,更不知道她是怎样教育他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如果都落在这等人身上,后果真的很可怕。

我从小是被我外婆带大的,我外婆有七个儿女,只有我外公一人赡养全家,可以说我妈从小都过着这类清贫的日子,再说我外婆也没甚么文化,最多只能看看报纸而已。但她常常和我说,人要穷得有志气,不要随意要人东西,说话吃饭都要讲礼数,当时虽然小,不能全懂。要知道,一个大人的言谈举止对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具有深远意义,乃至可以影响成年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命重要的不是存活时间的长短,而是活得有没成心义。意义是指”理解的可能性“。”——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乃至有点老套,不过常常越是在老套里越能发现精华的东西。随着基因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可以长得没法想象,活到一两百岁算是年轻的。有一个问题却不能忽视,这样活着有没成心义,如果仅是生命的延长,意义何在呢?意义是甚么?生命又是甚么呢?(人生感悟 )生命的意义又是甚么呢?哇!是否是头有点晕了,不错,不要说你晕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都被这些问题搞晕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最少有一点可以达成共鸣,那就是,意义不在于意义本身,也就是意义的结果,而在于创造意义的进程,如果没有这个进程,意义就没成心义。意义在于进程。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由于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但是,人生的意义又是甚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进修。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迟,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甚么官)。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进程中没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觅,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美满的境地。”——摘自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成心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命究竟有没成心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成心义。很少人能到达美满的境地,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寻求美满的进程中么!只有人材会有这样的发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