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境地
文/冯友兰
哲学的任务是甚么?我曾提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地。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仿佛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甚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类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地。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地,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一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地,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地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地,功利境地,道德境地,天地境地。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但是并没有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他就没成心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地,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地。
一个人可能意想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其实不意味着他必定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益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地,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地。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份。有这类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动。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地,是我所说的道德境地。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但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类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类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地,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地。
这四种人生境地当中,自然境地、功利境地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地、天地境地的人,是人应当成为的人。前二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二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地最低,往上是功利境地,再往上是道德境地,最后是天地境地。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地,几近不需要觉解;功利境地、道德境地,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地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地有道德价值,天地境地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到达道德境地和天地境地,特别是到达天地境地。天地境地又可以叫做哲学境地,由于只有通过哲学,取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到达天地境地。但是道德境地,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其实不单纯是遵守道德律的行动;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类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地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地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人生感悟 )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到达人作为人的最高成绩。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地。可是天地境地的人,其最高成绩,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出了理智。
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总是偏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其实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他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地。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势必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超出人世的渴望,势必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极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