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甜言蜜语 > 正文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发布时间:2021-03-04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地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蕉萃。’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准也。”

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二十六条中一段广泛传颂的精巧文字。

王国维(1877⑴927),浙江海宁人,是我国二十世纪非常杰出的人文科学大师,他创建的意境说美学体系,不但在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独领风骚,也是领先于当时世界人文科学领域的伟大学术成果。他的名着《人间词话》,至今还是学习研究美学的经典读本。

王国维通过深入思索和仔细揣摩,悟出了每一个人成绩大事业都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浑沌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第二阶段是在上下而求索,历尽艰苦磨难而不悔,开始见到曦微的曙光。第三阶段是豁然开朗,终究找到了事业成功的钥匙,顿时感到,答案本来以为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事业成功没法逾越的三个阶段,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人生事业成功必定经历的客观规律。

找到这个规律是宝贵的,但能寻到这个规律的人,世上不会只有王国维一人。很多学者认为,外国人尼采在谈到通向智慧之路时,指出要经过三个阶段: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具体语言不同,却与王国维之卓识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以为,王国维之过人的地方,在于他洞悉了这个规律以后,未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解析,而是极为自然并奇妙地应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篇古典诗词里脍炙人口的经典句子,非常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谈到笫一阶段时,他援用了晏殊《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二阶段则援用柳永《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三阶段,援用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

这三段名句,被王国维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义,贴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受与心路历程。可见,王国维精通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典诗词,浏览过大量作品,并烂熟于心,故能准确地选用其中思惟特点与艺术形象最恰当的传世名句,寥寥数语,就点透了三种境地,给人留下了难以忘记的深入印象。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使得此三境地之说富有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点与浓郁的艺术氛围,他人难以复制和摹仿,这才是王国维最了不起的地方!

作为一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大师,人生三境地说确切鹤立鸡群,登上了高峰,对确立他在美学界的泰斗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国维知识渊博,晓古通今,学贯中西。但有时也会百密一疏,出现过失。王国维熟读唐宋诗词,写作时大量援用诗词中名句名段,有时就会出现一些引文上的毛病。即以上述引语来看,也有两处错字:第三境中援用辛弃疾《青玉案》时,“蓦然回首”误写为“回头蓦见”;“那人却在”误写“那人正在”。(人生感悟 )虽是引文小疵,但作为学者大家,严谨态度有时也会打点折扣,此可谓人无完人。

最使人扼腕的,是王国维不幸的结局。他虽然从理论上知晓做事业乃至做人都要不怕艰巨,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奋斗,终究必赢得光明与成功。但在实际处世做人之时,最后竟然违拗了自己发现并提倡的成功理论与创新精神,在生活里遇到不顺心、不理解的社会风潮与动荡时,禁不住精神上的压力,在五十岁那年投湖自尽,令众人震惊而痛心不已。

看来,自己创建了科学新颖的学说理论,却不能从自己的行动上去实践验证,反而反其道行之,这真是大学问家莫大的悲剧。王国维的急促一生昭告我们,创建新的学说是宝贵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去实践。一旦理论与实践脱节,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人在遇到厄难时,不应动摇畏缩,而应衣带渐宽终不悔,惟有如此,才可能在灯火阑珊处看到绮丽的希望与光辉,引导我们更加坚定乐观地生活下去,奋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