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条人生感悟:不要不甘心地工作
文/古尔浪洼
(一)
不要不甘心地工作。不甘心,就一定没热忱,没豪情,没动力,就不会用心……那末,自然,在工作时,你就不会穷尽智力。做不穷尽智力的工作,就是浪费生命。
(二)
做事,应适当斟酌。比如,为什么做,值不值得做,是不是必须做,不做不可?这样,你一旦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全身心投入,而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一次次打断工作,也不会出现徒有繁忙而无进展的情况了。
(三)
在工作中,千万不要喋喋不休,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抱怨,这些都是把事做糟,或失败的先兆。
(四)
学会享受并爱上自己的工作吧,这样,你就会快乐,并且满足。如果每天做工作而没有丝毫快乐,没有一点满足感,那才是人生大损失。想一想看,几十年后,当你垂垂老矣,只剩下回想的时候,你想起来的居然是不满、怨言满腹,而不是快乐和享受快乐时的满足,是件多赔本、多划不来的生意。
(五)
我认为,人生有两个基点支持:家庭与工作。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总是不满意,不断抱怨,怨言满腹,得过且过,能混则混,那末,他没法具有欢乐富足的人生,很正常。由于,是他自己,主动放弃,或毁掉了一半的人生。反之,对家庭,也是。
(六)
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不管他的意见可取,还是不可取;不管他的身份和职位高,还是低。这其实体现了我们是不是理性,做事草不草率。如果能做得到,能不囿于他的身份和职位、态度和言辞而聆听和判断时,我们就会显得成熟、友善,并有亲和力。
(七)
要学会生存在现实中,学会理解现状,即便他确切不符合我们的理想,不能令自己满意。毕竟,我们已生活在其中,我们现在不能,未来也没法切掉现在具有的这段。我们能做的,是尝试从此刻开始,改进它,改变它,努力让其向好的方向,或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才叫重视现实。也只有这样,才不浪费生命。
(八)
不管什么时候,对自我的教育,要不吝钱财。很多人打小见到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不吝钱财,自己有了子女后,对自己的子女不吝钱财,却恰恰忘了,对自己的教育,也应当不吝钱财。实际上,从自己开始叛逆,能独立思考开始,或离开父母,自己独自生存开始,我们也就开始了自己对自己教育的进程。如果这个进程中自己不愿意付出血汗,又不愿意在自我教育上投入钱财,那末,发展不好,关键时候,才疏学浅,无力胜任新工作,也就不应当有怨言。
(九)
在工作中,我们面临跟他人的竞争,有时候乃至会发展成争斗和斗争,都是难免的,这时候候,我们应当不畏惧于去斗争,但却千万不要热中于斗争。
(十)
我写的东西不多,也没有多少读者,但对自己,我依然有相对严格的要求,那就是:不写哗众取宠的文字,不写无病呻吟的东西,不写鼓动和诱惑他人的言辞,学习和寻求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虽然很难,但我一直在努力。
(11)
在工作中,其实有些困惑,有些困难,我们只需要一点点的提示,或鼓励就够了。所以,在工作中,碰到需要帮助的同事时,千万不要做繁琐、自以为是的劝戒,也不要由于帮了人家一把,非要在他人眼前展现和显现一把自己的训练有素。所谓术业有专攻,在其它事情上,他们可能比我们做得更优秀。
(12)
在工作中,冲突和矛盾总是难免的。有时会产生争吵、争执、争斗乃至斗争,其实也难免。但不管之前产生过怎样的事,只要是我的同事,他主动表现出来和解或和好的意愿,我愿意和解。
(十三)
在工作中,要学会对自己锁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否则,遇到困难,只要有机会,有退路,我们就会本能地尝试绕过,或退却。只有瞄着目标不放,我们才会穷尽全力颠覆,或逾越那些障碍。我跟一些在某领域做得成功,或有一定成绩的人聊天,不管他们的气质和脾气多么的不同,但在这一点上,都很类似。
(十四)
不管是浏览东西,还是学东西,或不能不去面对自己从没有知识积累和经验的困难,都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表面,对付了事。()由于,这些经验、知识乃至解决它们的能力技能,骨子里,实际上是相通的,敷衍了这次,下次就得从头再来一次,是一种更加浪费时间和生命的行动。
(十五)
理性是唯一正确的技能和态度。面对一些事情,一些困难,一些需要的决策,不管自己当时多么的兴奋和狂热,决定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性。就我的经验而言,错,大多是不假思索的时候犯的,理性思考的时候,很少出错。
(十六)
对那些不假思索就喜欢发表意见的人,或说话和表达粗疏,欠缺义理的人,我之前会嘲笑,或态度粗鲁地拒绝和反击。但现在,我开始渐渐学会了容忍。由于,随着年龄渐长,我愈来愈多发现,之前我自以为独特、高明的见解,其实跟现在我看来的他们一样粗梳和没有逻辑。我们,都是这样成长过来的。
(十七)
对同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预设立场。即便那些看起来不面善,也未曾深交过的同事,也要抱有善望。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是主动大奸,或大恶的,更何况是那些与我们有类似经历和理念,每天一起共事的同事们呢!
(十八)
学会尊重同事的工作及成绩,不管大小。之前,我与那些没有多少工作成绩,或只做一些琐碎小事的同事沟通,总会心生鄙夷。工作了十多年以后,我才发现,我不曾超出过他们,也没有比他们更高明,其实,我每个成绩的获得,都是建立在他们所做的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