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歉的短信 > 正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

发布时间:2021-05-10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600字(精选3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论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散漫乃至无主题。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600字(精选3篇),欢迎浏览与收藏。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1

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学会学习他人好的方面,改正自己的缺点。虽然我知道它的字面意思,但我却没有真正领会到这句话的涵义,直到六年级时……

记得六年级下学期时,我们班从广州转来了一名女同学,叫邓天艾。她字写得非常工整,而且有笔风。她成绩很好,特别是数学,人长得也水灵。在我心中,她是十全十美的,没甚么缺点。当时,我的字写得又歪又小,非常难看,而且没有想练好字的动机。老师常常在课堂上表扬她的作业做得好,字写得好。因而,同学们一下课就向她请教把字写得好的“秘诀”。在班上一向人气旺的我从高峰跌到低谷。不知是妒忌还是甚么的,我对她的印象一下坏下来,对她爱理不理的。

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地对我说:“呀!你的成绩在咱班是首屈一指的,甚么都好,就你那脾气,甚么时候改一改呀!我常常教育你们,要学习同学好的.方面,邓天艾的字写得好,你要多向她学习,一个人的字是甚么样的,就代表这个人是怎样的。”老师说完,我就离开了办公室,脸比灯笼还红。从那天以后,我就下定决心要把字练好。

一天中午,我找到邓天艾,向她请教把字写好的方法,她非常乐意地告知了我,还叫我从结构简单的字开始练,练好的字每天给她检查,她不厌其烦地给我示范,这令我很感动。

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天,老师在课堂上说:“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班有个同学进步非常大,字写好了,作业也更用心了,那位同学就是xx,同学们,她值得学习啊!”老师说完,我的耳畔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时候,我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下课后,我找到她,对她说了一声谢谢,并且向她道了歉,她谅解了我,从那件事以后,我又有了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

现在,我真实的明白了,每一个人真不是十全十美的,孔子有句话说得很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要用虚心的态度对待他人,这样他人也会因此善待你。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2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在告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孔子说的这句话用在我作文学习上再适合不过了。由于作文是我语文学习中的短板,所以我从暑假开始仿写高老师博客上的文章。

一次,我读到了一篇江瑀杰写的名叫《财富》的作文,主要写了一个老人卖幸福,可他只卖给最富有的人。老人没有把财富卖给学者、大款,而是卖给了一个具有爱的小孩。

这篇文章构思十分精致。文章为了对照出“爱才是最大财富”这一主题,先写了学者、大款(代表着知识、金钱)它们不是最富有的人,从而突出了具有爱才是最幸福的。文章描述很少,但线索始终没断,那就是“幸福”的不同层面的展现与老人心理的逐步失望。所以全文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我认为我以后在作文中也应当多用一些对照。对照总是很容易让人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有,应当多一些重复词语,或不断点题,一唱三叹,那样会使文章更加联贯,紧凑。比如:在第一段写上“这就是我难忘的一件事”,第七段又写“这件事我一直记忆犹新”,结尾写“阿!这件事我想我将永生难忘。”这样会使文章让读者读起来更清晰。

不过要说描述,还是应当说说李纪伦写得《习惯》了。

这篇文章细节描述十分丰富,多处应用了环境描述。比如:“没有农家的灯光,寂静得可怕,”这句话看似说环境,其实体现了作者惧怕的心理。我的作文正缺少这些,所以每次的作文环境描述总被老师删掉。

我认为以后在作文当中应多一些环境描述,比如:在惧怕时写一写寒风飒飒;在高兴时写一写阳光明媚;在迷茫时写一写大雾弥漫;在伤心时写一写乌云漫天。这样会使文章丰富多彩,更加充实。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深信这个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3

连孔子这样有大学问的人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样看来你即便有再大的学问,在三人中,也有人可成为你的老师。由于每人的掌握的知识技术各有不同。就算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木匠也能够成为你的老师,他虽然不会之乎者也,但可以用灵巧的双手造出一把漂亮的椅子或一张结实的木桌。这样看来,在做木工上,他绝对是你的一个好老师。所有的知识是我们在一生当中学不完的。学海无涯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只是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中的一个岛屿。所以我们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发现他人的长处。

我们即便能认识到他人的长处,但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则更是取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所以只有谦虚的人材能常常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各方面的指点和帮助,使自己不断进步。这个道理恍如谁都明白,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却常常表现的不够谦虚,只要得到一点成绩就洋洋得意,认为自己甚么都懂了,不愿请教他人,这实在是幼稚无知的表现。古往今来,有多少出色的科学家总把谦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告知自己学无止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间,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读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其实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身“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究鉴别考证了历代记载的一千多种药物,为它们重新做出了科学结论。我国古代学者刘开说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学与问相辅相成。一个人智慧有限,知识无涯,学习中总会碰到许多疑问问题。我们提倡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就是碰到问题,实事求是,不懂不要装懂,不懂就要多向人请教,而且要有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样才能取得知识。

学习知识固然是好的,但不明辨知识的好坏就学是盲目的表现。其实不是有知识的内容都要去学。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习对我们有用的知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在虚心请教中取得真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