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歉的短信 > 正文

走与不走之间

发布时间:2021-03-19

走与不走之间

走与不走之间

重新选择一份工作,改变的不只是工作的本身,同时也改变了生活型态,和未来的人生发展。

刚踏入社会工作那几年,平均大约每隔二到三年,我会转换一次工作,跟一般年轻人比起来,转职的频率偏高。不过,我的经验也比较特殊。

我曾为了磨练自己的志趣及经历,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产业中转换,从高科技公司跳槽到传统的唱片行业。也曾由于高阶主管的欣赏,连续两次随着他们前后跳槽到新的公司服务。

现在回想起来,很佩服当年的自己「初生之犊不为虎」的勇气,也很感激有些先辈们曾苦口婆心肠劝告我:「滚石不生苔!」

想清楚自己转职的道理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其实不后悔转换工作的经历,由于我的的确确在转职的进程中,学到很多不同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认识很多杰出优秀的人材。

但是,我也一样羡慕那些「久坐得山」型的人。他们从不轻易跳槽,留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发展自我,有的人一步登天,高升到决策管理阶层,有些人虽然没有步步高升,却也积累相当丰富的经验,退休时还有一笔为数可观的「退休金」收入。

看过许多人在红尘中打滚,最惋惜的莫过于不知道自己想甚么、要甚么的人。

有些年轻的朋友,竟会为了区区多了一千块薪水的理由而跳槽,有些为了和主管意见不合而换工作,也有人另谋他就的理由是~“同事难相处”。

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甚么太大不了的事。为了这些原因此转换工作,并不是不值得,只不过其中有些道理必须要想清楚。

刚踏入社会工作的那几年,主要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发展人脉关系……换句话说,不是「赚大钱」的时候。

评估一份新的工作,除多一千元以外,要看看是不是可以带来新的挑战,才决定要不要换工作。

抱持正面思考和主管相处

而主管的因素,固然对一个年轻的人生涯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关键性,好的主管就像伯乐一样,可以帮助千里马发挥潜力。

但是,所谓「好的主管」又该怎样定义呢?有时候,无妨另类思考,很难相处的主管,也是另外一种「好的主管」,由于他给你许多磨练的机会。只要你抱持正面思考和他相处,你的沟通技能和专业知识,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很久之前,我曾碰过一名很难相处的主管,常给我苦头吃,为了他的原因,我常常想要换工作。后来,有一次和一名比较资深的朋友聚餐,我将这个苦恼向他倾诉,他给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觉得他真的是很难相处的主管,只要你能够好好服侍他,将来你就不再怕碰到比他更难相处的主管了。」

他提供这项积极正面的想法,带给我很大的支持气力。同时,也产生另外一个启示─—不要为了回避问题而换工作,要先学会解决问题再换工作。

不容易沟通的主管、和不好相处的同事,到处都可能碰得到,如果你为了这个缘由离开甲公司,难保你在乙公司就不会碰到相同的问题。不如先在甲公司学会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将来再换到乙公司,就不会再度由于不容易沟通的主管、和不好相处的同事而想要跳槽。

把眼光放远再换工作

该不该转换工作,评估的条件因人而异,也可能由于时间或工作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把眼光放远,用比较长时间的想法来思考这个问题,比较能够过滤掉那些由于一时冲动而想跳槽的非理性因素。

碰到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不知道到底该向左转、还是向右走的时候,我个人的习惯是:“很理性地拿出纸和笔,详细列出我最在乎的几项条件”,例如:薪资福利、工作环境、发展潜力、主管风格、同事相处……;个别打分数以后,再给每项条件加权处理,最后统计积分。但不一定是采取分数较高的那一个决定。

在做最后的决定之前,我会再问自己两个很关键性的问题:

〈一〉这个决定是否是与我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越来越接近?

〈二〉我会因此而活得更快乐吗?

如果上述两个答案都是肯定的,我就会很快做决定。如果,对这些答案还是有些存疑,我会劝告自己:「没有想清楚之前,不要轻易做决定。」

人生的每步棋,都很重要,一步走错全盘皆墨,不能胡里糊涂做决定。特别,为了离开而离开,是最不聪明的决定。

如果,一定要离开,希望你是为了理想而走,不是为了某一件不愉快的事、或某个令你讨厌的人。

理想,是长远的;令你不舒服的人和事,都只是暂时的。

把眼光放远吧!能够确切地掌握远大的理想,就不会被这些不舒服的人和事干扰,选择留下或离开,都可以萧洒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