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偷过的懒,都成了你的遗憾
文/启人
有只驴子驮着盐过河,突然脚一滑,跌倒在河水中,盐在水中都溶化了,站起来的时候,顿感身子轻松了许多。它很高兴,恍如发现了偷懒的窍门。
后来有一天,它驮着海绵过河,心想如果再跌倒一次,再站起来肯定会像上次一样,变得更轻松。因而,它故意摔下了河,却没想到海绵是吸水的。它再也站不起来,淹死在了河里。
有些人自以为找到了偷懒的捷径,最后才知道是自作聪明的圈套。
01
最近参加了高中同学的集会,很有些感慨。
酒席上,昔日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大变了样子,早已不是那班青涩的少男少女。
相互寒暄的时候,我视察到些许奥妙的细节:一样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大家的面貌与气质却是大相径庭。
曾呆呆的学霸如今西装革履,打扮得干净爽利,眉宇间透着自信与沉稳;
也有当年的班草变成了端着保温杯的中年人,身材也走了样,神情中略有自卑与躲闪。
虽然说不能以貌取人,但从表面看来,各个同学的处境仿佛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一群同龄的人,活成了不同的模样。
在推杯换盏之间,除谈起旧时趣事之外,也免不了聊聊这些年的变化。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方。
老方是我们班的学霸,上学的时候,不管大考小考,次次年级第一。后来老方考上了北京大学,并赴美读研,毕业后回国入职著名的互联网公司,现在是公司最年轻的区域副总裁。
在学校的时候,老方就是神一般的人物,现在得知他比当初更加优秀,我们也是替他高兴,连连端杯恭喜。
老方微低着身子,举着羽觞谦虚道:
“我能有今天,真是多亏当年,在大家打球打游戏谈恋爱的时候,一门心思好好读书。”
这么多年,老方的毒舌还是未减当年。这句拉冤仇的好好读书确切让我想起了一些故事。
我有位大伯,初中毕业就出来做海产生意了,到了中年的时候,赚得也算是盆满钵盈。
当年他对着因高二首次月考倒数而懊丧的我,传授他的人生道理:
“哎呀读书有甚么用啊,你看那些大老板,有哪一个是高学历的?不都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就到社会上去打拼了吗?反倒是那些高材生,一个个都给没学历的老板打工去了。”
我相信这套言辞有很多人都曾听说过,在“努力读书”的大主流之下,总有那末些人,给你灌输所谓的“读书无用论”。
但如今回望,这类言论真的正确吗?
事实上,读不成书、又能出人头地的“大老板”,终究是少数;即便能够成功,凭仗的也是他们在事业上的刻苦与坚持。
而读书好的人,由于他们肯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投注大量的耐心与热忱,所以他们在往后的工作生涯里,也能够对其它事情抱以一样的态度。这样的人,又怎样可能会不优秀呢?
那些使人羡慕的成功,无一不是靠辛苦的耕耘取得的。
这次同学集会更加证实了,班上那些一直勤奋读书的人,到头来混得都不算差,青云直上的更是不在少数,比如老方;
那些凡事都爱偷懒、读书比较低劣的,则鲜有出众的存在。
看似没有甚么用途的“读书”,实际上是在给未来做铺垫。
没有谁能够随随意便,偷偷懒就取得成功。
02
成功的方式也有很多,但不成功的缘由只有一种。
这不能不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友阿泽。
阿泽是我大学时期的室友,毕业后他进了一家范围不小的公司工作,到现在为止在那家公司呆了也六年多了。职场上打拼了六年多,阿泽却没有如他当年向往的那样,通过辛苦努力成为人生赢家。
一直以来,阿泽都算努力,从一个勤勤奋恳的职场菜鸟渐渐走向了职场老鸟的为难位置,不上也不下。每一年拿着和社保调剂差不多的涨薪幅度。看着周围刚毕业的小朋友每天生气蓬勃,和部门比他小两岁新上任的领导,阿泽堕入了寻思。
阿泽觉得应当是跳槽的时候了。这还是毕业这些年后,阿泽第二次体会到找工作的艰巨。照理说,以他的工作经验,能力和稳定性,应当是特别热门的人选。但无一例外,初轮面试约请有很多,能有下文的却很少。
有次去应聘一家阿泽自毕业那年就心仪已久的公司,面试官问他英文怎样样,他把精心准备的英文自我介绍完全背完后,却遭受了突如其来的英文面试。
面试官接着阿泽的话和他聊了起来,阿泽本以为可以顺利进行下一步,却为难地无言以对,委曲挤出一句“我的英文不太好”,最后面试草草结束。他这才觉悟过来:一直以来是自己英语能力上的短板,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如果在一家公司每天晃晃度日,的确可以混日子。但越往后,注定会被比自己年龄小资格浅的人超出。由于,英语是作为高层管理者必须具有的能力。
机遇不可捉摸,但永久留给有准备的人。
李宗盛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步都算数。”
反之,亦然。
那些年偷过的懒,终究也会成为你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