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面对迷茫,是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课
文/罗近月
1
一名异常焦虑的母亲曾跟我说,她总是担心如果孩子在困难时没人帮忙,会自暴自弃。她想给儿子提供更多的帮助,但又总是被儿子谢绝。她感谢苦难给了她坚强坚毅的人格和成熟睿智的思考,却不希望孩子再经历这类苦。
为何母亲可以在迷茫中走过一条自我找寻的路,而孩子却不可以这样成长呢?母亲的初衷甚好,只是她千辛万苦才收获的幸福生活,对一个没经历多少历练的年轻人来讲,又哪能轻易珍惜和晓得?她的帮忙不但不被感激,还被儿子视作成长的束缚。
每一个人都有天生的叛逆精神,常常反对他人给自己的建议,却惟独相信自己经历千苦万难以后揣摩出来的道理。
关于成长的苦,谁都没法替你扛,只有当你自己任性过、失望过、迷茫过,再一点点变得苏醒时,才会明白甚么对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张爱玲在《不能不走的弯路》中写到:在青春的路口,曾有那末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着我说,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究走过来了。
弯路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自我成长之路,不管曾有多少人给过你经验和教训,你终归要把那些心存侥幸的路统统走过一次,才会愿意相信那些本来就一直在你眼前的挺好的路。
2
在法国作家马克·吕维的小说《偷影子的人》中,面包店老板的儿子吕克中学毕业就留在面包店帮忙,而他最大的理想却是上医学院。
他知道父亲老了,家里还有mm需要照顾,他不得已挑起照顾家庭的担子,可这样的生活只剩下责任,毫无快乐可言。
他父亲知道了他的梦想,把他从面包店解雇,将他送到了理想中的医学院,对他说:这才是你应当在的地方。你要是发现你当医生跟当面包师傅一样蹩脚,那就回家来,我会好好把手艺传给你。
从这时候起,吕克的人生才真正开始活过来,他一改昔日睡眼惺松的模样,对未来充满了豪情。直到他通过医生的专业考试,直到他感觉生活愈来愈不像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时,他迷茫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大家烤面包,再一次体验到那份久违的满足,他决定回到父亲的面包店。
当吕克无穷地接近自己的梦想,他才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实就是做一个普通的面包师傅。哪怕那些追逐梦想的进程,到最后看起来就恍如是一场虚无,可正是由于走过这样一条弯路,他才明白自己并不是为那些缥缈的梦想而活,而是可以把眼前的生活过得踏实而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进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你也许会暂时迷茫,但不会停下,你会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上那条最合适你的路。
3
在我身旁总会看到很多乐观豁达的人,不管产生甚么,都可以平静面对;也会看到许多生活在抱怨中的人,点滴小事,也能够闹得天翻地覆。
那些能活到更踏实安定的人,并不是是更荣幸,而是他们早就接受了生活中更多不同的可能。而那些活在惶恐不安中的人,并不是就是现状糟透顶,而是生活中的任何变化都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生活得是不是幸福,取决于是不是具有面对迷茫的能力。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早年,都会有一种天生的全能感,觉得只要努力,就能够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只要你对人好,他人就会对你好;只要你一直不放弃,成功总有一天会属于你。
可是,当越长大,就会发现人生哪有那末多的肯定。并不是努力,就有收获;并不是仁慈,就被善待;并不是坚持,就可以成功……这些不肯定才是生活的真相,这些真相也常常让人迷茫。而顺着迷茫往下走,你又会看见更多,再次更新内心的真相。
在这个于变化里寻觅自己的进程中,许多的已知被抛在身后,经历这一层层的演变,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勇气面对未来。这就是面对迷茫的能力。
没有迷茫的人生是不真实的,不会面对迷茫的人生是痛苦无助的。自我成长的路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走,英勇地面对迷失,才会一点点揣摩清楚自己,对未来无所畏惧。
来源: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 作者:罗近月,心理咨询师,专栏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