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歉的短信 > 正文

我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发布时间:2021-02-28

我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我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来绝不费力

1

《奇葩说4》播出结束后,有人总结了蔡康永说过的金句:

他说爱情:

一个好的爱情,要有一个深入的结尾;一个好的人生,要有一个像样的结束。

我们常常不够爱自己,常常是透过爱我们的人,才能发现自己有多么好,我们最后是依赖了那个人,才让我们相信了自己值得被爱。

他说成长:

长大就是一个扫兴的进程。

上进心卡住的时候,你要转弯。我们力争上游,是为了争取更多的选择权。

他说人际交往:

我对麻烦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你要拿捏你跟那个人的人际关系,超出那个人际关系,你就给他人添麻烦。

人情是你麻烦了人家,你晓得还人家,那才叫人情。

我们文明人绝对不会谈根究底,我们一听就同意了。

他说人生:

我衡量幸福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是否是有能力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说不。

人生当中有甚么重要的决定和事情时,我通常只问自己说:你最后想不想把这句话这件事刻在你的墓碑上。

某些让人难以释怀的事情,随着时间流逝愈来愈淡了,但这不是“谅解”,这是“算了”。

2

蔡康永会说话,尽人皆知。

有人形容蔡康永讲话,有“名士”风范,具有蜜汁温暖的优雅气味。

他的说话方式,如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温婉、谦恭、得体,吸引着你,也感动着你,具有温和却坚定的气力。

蔡康永曾说过:推己及人,是最普通的同理心。

有了这份坚持在心中,他的说话方式,温润如玉,睿智但不尖刻,滑稽又不落俗套,知轻重识大体,给他人留情面,也给自己留余地。

多年的经历与学识积累,让他对人生、对人性都有着深入的见解,因此,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看得透彻,想得明白。

“听说有人在电视里面找深度。我好惊讶,电视很方便,但也很浮浅,它就是陪你打发时间的东西,”对荧屏上的主持人身份,他有着苏醒而深入的思考。

有了这份放松与豁达,《康熙来了》在他的主持和带动下,才能以最轻松愉快的显现情势,陪伴观众12年。很多人的压抑,都在这一档嬉笑怒骂、颇不正经的文娱节目中,得到了释放,乃至疗愈。

当年,蔡康永停录正当红的《康熙》时,引发很多人费解。

但是他心如明镜,想得很清楚:这个播了多年的节目,上升空间有限,观众们有些疲倦,收视率也在降落。

“与其最后悲凉地被观众抛弃,不如自己先体面地告别,”他说。

懂的适时退出,是对自己的尊重,也留给了所有人最大的体面。

这就是蔡康永的人生哲学。他晓得取舍,才能在人生一些重要节点上,适时转身,将自己切换到更适合的跑道上。

告别了《康熙》,他开始《奇葩说》的录制,作为其中辩论资格最悠久的主佳宾,他时而出口成章,时而倒戈反击,玩得恣意开心,完善担当了亦师亦友的人生导师角色。

他说,

“辩手的任务,不是替自己说话,而是替那些想说话但却说不出口的人说话。”

因此,他知道怎样说话,观众才会听,他也知道怎样玩,大家都开心。

有时,他一本正经讲道理,有时,他又风趣幽默讲笑话,不管以何种情势显现,他的言语,总是能恰如其分,戳到你的心里。

3

他的童年:原生家庭给你的,会用才是真本事。

蔡康永的成长历程,是独特的,也是幸福的。

1962年,他诞生于台湾,祖父是上海自来水公司老板,父亲蔡天铎是著名律师,吴宇森电影《太平轮》中的那艘沉没巨轮,就是他们家的。

所以,蔡康永是名不虚传的富二代,他诞生时,父亲已51岁,老来得子,因此将他视作掌上宝,悉心栽培。

蔡康永曾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活,虽然由于沉船事故,家中一度遭到影响,但父亲能干又有魄力,快速转换人生跑道,当上了律师,并功成名就。

他的家中,访客络绎不绝,饭局与牌局是生活平常,因此小时候的蔡康永,过得是豪门生活,受的是贵族教育。

他6岁开始学唱京剧,11岁登台献唱《四郎探母》,剧照登上主流报纸头版,并制作成录影带播出。

从幼儿园到高中,他都是在台北知名私立学校度过,同学们也都是清一色非富即贵。

而蔡康永也不负众望,学习成绩遥遥领先的同时,也身兼多职,还是学校里获奖无数的写作、演讲和辩论高手。

有人夸蔡康永见多识广,思惟开阔而周密,纵观他的成长历程,你不难发现,他的积累,非一朝一夕,少年时期业已开始。

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计划里,蔡康永应当子承父业,去做律师,但蔡康永没有走父亲为他铺好的路,他决定去美国留学,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节奏。

1986年,24岁的蔡康永,去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念电影系。

在美国,是他独立生活的开始,他从有人服侍左右的富家少爷,变成需要自己煮泡面吃的孤单学生。

“我来美国前,家人曾跟我说过煮面要先烧水,但我真的开始自己煮了以后,才发现,煮面的水是要沸腾后,才可以下面入锅的,”他曾在节目中回想过自己的留学囧事,也揭露了他的少年时期,过得是如何锦衣玉食,无忧无虑。

但很快,蔡康永就学会了独立,适应了新生活,留学生涯也开始过得有滋有味。

他在《LA流浪记》中写道:

“我遇见跟我很不一样的人,我有时被轻视,有时被重视;有时被耍,有时耍人;有时狡猾,有时天真。”

一个人的成长,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首先你要勇于踏出第一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将自己置于挑战的环境中,才会有所收获,才是真实的成长。

留学生涯结束后,蔡康永学有所成,回到台湾,开始了电视电影编剧的新身份。

他爱看书浏览,思惟敏锐,善于将所思所想写成文字,渊博的学识和独特品味,很快就引发了电视人的注意,他开始受邀主持节目。

从《真情指数》、《两代电力公司》、《康熙来了》,他一步步稳扎稳打,直到加入《奇葩说》,充分发挥特长,将好好说话这件事,做得出神入化。

现在仍然有人喜欢拿蔡康永的家庭背景,来讨论他今天的成绩。

但“富二代”这个身份,不是他一个人独有;从小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也非他一人独享。

重要的是,那些从小就有幸拿着金汤勺的人,如果没有学会好好使用它,最后摆在饭桌上的,不一定都是山珍海味,也可能会是残羹冷炙。

所以,不管你是谁,拼完了背景,最后还是要论实力。

4

他的友谊:我懂你的不容易,所以珍惜你。

前段时间,蔡康永导演的电影《“吃吃”的爱》上映。

有康熙死忠粉感叹:带给我最多欢笑的两个人,拍了一部电影。

不幸的是,这部电影票房和口碑都没有想象中那末亮眼。有人评价是康熙二人在借助节目余温,贩卖情怀。

但我却在其中,看到了另外一种深情。

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蔡康永在停掉《康熙》后,送给小S的礼物,而且是量身定制。

女主从一个小谐星开始,一路在娱乐界打拼,正是小S从无厘头的牙套妹开始,一路厮杀至综艺一姐的星路历程写照。

他在很久之前,就答应太小S,要为她写一个剧本,女主就是她本人。

记者曾问蔡康永:由于太爱小S,牺牲了更多的寻求,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表现机会,这样做值得吗?

他答道:这固然值得,由于我对人生的定义,是你在他人的人生里,留下过甚么样的痕迹。

他是小S在深夜醉酒后,能够打电话吐槽乃至放声大哭的人。

当年,小S与前男朋友分手,蔡康永也与他划清了界限,他用行动,陪她一起,将人生中的某个人,当作过客,渐渐忘记。

有段时间,小S被爆遭受家暴,她否认后,媒体不死心,去找蔡康永求证。蔡康永坚定地告知记者:

任何真的认识小S的人,都会把她当宝贝,我从不怀疑这件事。

美剧《六人行》的主题歌《I Will be There for You》里,唱到:

No one could ever know me, no one could ever see me

没有人可以了解我,没有人可以看透我

Seems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what it's like to be me

仿佛只有你知道我该是甚么样的人

Someone to face the day with, make it through all the rest with

你是那个和我一起面对明天,一起坚持到底

Someone I'll always laugh with

一起纵情欢笑的人。

这也是对朋友的定义:不管你过得好不好,我会一直在这里,无条件支持你。

这样一种爱,深情动人,叫做蔡康永爱小S,无关情欲,却不离不弃。

5

他的人生态度:任何标签都比不过做自己。

除会说话,蔡康永在多个领域,都获得了耀眼的成绩。迄今为止他已版了20多部作品,而且,他还是出色的设计师、配音演员、和导演。

同时,他还有一个最为引人注视的身份—公然出柜的同性恋者。

蔡康永是娱乐界为数不多,能够顶住巨大压力,勇于公然自己身份的人。

他的那本《那些男孩教我的事》中,编号60号的男孩,就是在写他的同性爱人。他在书中大胆表白,将自己的浓情蜜意昭告天下人。

去年,在《奇葩说》节目中,蔡康永再次就同性恋身份,开腔直言:

“我唯一能够做到的事,就是向爸爸妈妈证明我们不是妖怪,我们可以很好地活在世界上。”

不同的人,对他的发言,可以有不同解读。

有人说他炒作,有人说他装腔作势。但不管出于甚么样的目的,他勇于开口说真话的勇气,应当得到认可。

人生很多事,都没有明确的对与错的定义,而每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更没有非黑即白的既定标准。

蔡康永成熟练达的人生态度,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

这就是蔡康永,自己的路,自己选择,脚下的水泡,自己磨过,方才记忆深入。

如今的他,看起来游刃有余,绝不费力,但其实,他一直都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