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无妨接受自己的平凡
1
一名久在外地的同学回老家,因而集合了一堆本地的同学集会。
所谓集会,不过是在一起吃饭,饮酒,唱歌,然后再饮酒。
一直折腾到小半夜,同学们有的微醺,有的小醉,都或多或少有了些酒意。
大家搂肩握手,散场告别。剩下几个当年关系最铁的,陪同学一起去宾馆。
路上,他忽然和我来了一句:“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我明白他的意思,作为上学时曾一起年少轻狂的兄弟,我现在的日子或许平庸了些。
在这座小城里,过着单调而重复的日子,已远没有当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气势。
我回答说:“感觉很好啊!我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挺不错的。”
2
我说的是实话。
虽然和学生时期的理想相比,现在的生活的确非常普通,但我一样非常满意。
人生的目标是不断调剂的,谁也不可能原封不动。
记得年幼的时候,看着电影上的七品芝麻官,简直可怜可笑又可悲。在那时的心里,恐怕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长大后会出将入相。
但长大后会渐渐发现,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原来也是一方大员,曾雄心万丈的我们,可能比芝麻还要渺小几个量级。
大学毕业,有位哥们在留言册上写下的理想是:拓展人类生存的空间。
如此气魄,让我羡慕妒忌恨了很多年。
但现在想一想,世界上又有几个人有这样的能力呢?
如果我们能够带领老婆孩子多出去走走拓展一下眼界,多挣点钱拓展一下全家人的生存空间,就已心满意足。
3
余秋雨说,人到中年,愈来愈明白的不是自己想做甚么,而是自己已不能做甚么。
此言颇得人生三味。
少年情怀总是诗,他们的心里只有远方的田野,从未想过脚下的路上有多少曲折,其实不惧怕前方的距离多么遥不可及。
而中年已是一篇散文,他们也曾写下许多动人的诗句,而如今,却只是淡淡地道一句“天凉好个秋”。
中年人比青年人多了一点实际、少了一点盲目,多了一点沉稳、少了一点狂妄。
到了中年,明白自己不能做甚么,才会明白去做甚么,才能真正把生命的滋味活出来。
痛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乱而不惊,此种境地,正是在说中年人。
这是时光对我们的恩赐。
4
人到中年,无妨接受自己的平凡。
“幼有神童之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终乃与草木同朽。”大多数人的一生,走的都是这个门路。
志大才疏也罢、时运不济也罢、社会不公也罢,我们都得认。
如果人生是一道抛物线,中年正是站在那最高点上,向前看看、向后看看,生活是甚么,已能一目了然。
放弃少年时浮华的理想,看看当下,职业稳定,收入一般,妻贤子孝,家人平安,每日三餐,柴米油盐,这样平凡而又平凡的日子,何尝不是幸福而又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