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让步,懂屈伸
文/汤木
大家都知道喜鹊有一手筑巢的绝活。它筑的巢坚实、温暖又漂亮。
在一个狂风咆哮的冬季,喜鹊的巢被狂风吹落在地,摔坏了。好心的麻雀邀喜鹊一家住在农夫的草垛里,可喜鹊绝不领情,嫌草垛丑陋、龌龊。最后,喜鹊被冻死在寒风中。
喜鹊的悲剧使人沉思。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顺利,在逆境中要学会“能屈能伸”的道理,这也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
不晓得屈伸的人,常常是由于他们太固执,认为我堂堂一个七尺男儿,怎样能在困难和挫折眼前弯下我尊贵的腰呢?在窘境眼前不低头没错,不过,如果不论甚么事情你都固执己见,那再容易解决的问题,对你来讲,都会比登天还难。结果是你的腰保住了你的尊严,你的头却被撞得鲜血直流。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材称得上是大丈夫。
一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年轻气盛,每当和同事或朋友之间产生一些分歧,就会争执不下,最后破裂时恶狠狠地说:“从今以后,我们薪尽火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或气呼呼地说:“谁怕谁啊,没有你地球照样转!”
其实,这是非常幼稚而又冲动的行动,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人际关系的和谐离不开让步,如果不晓得屈伸,遇到分歧就失去理智和风度,只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愈来愈差,人生的路越走越曲折。
清朝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听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产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京城,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非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形,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构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着名的“六尺巷”。这个故事体现的是一种胸怀,体现出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晓得屈伸。如果不晓得屈伸,两家最后只能闹得愈来愈僵,谁都过不好日子。
《史记》中有句话:“非大贤人,不知让步。”范仲淹说:“贵让步而黜骄盈,得天道益谦之义。”这其中的“让”,就是“屈”的意思。
生活中,晓得屈伸能够使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使生活和谐而又欢乐。但是,很多人学不会放下,做不到豁达。他们总觉得自己曾如何光辉、如何成功,现在要他们“屈下身子”,可谓难上加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句古语:“好汉不提当年勇。”一个总留恋当年“勇”的人,自然称不上“好汉”,也不会有更大的作为。可以想象,一个总是留恋曾的光辉的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只会愈来愈悲观,愈来愈怨天尤人。本来心情就低落,一味地抱怨,无疑是雪上加霜。有些人可能曾青云直上,或许他们很富有,或许他们心气很高,总之,他们对那些看似低微的事情总是怀着偏见,认为做这些事会被他人看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又怎能学会“屈伸”呢?
当我们面对逆境时,如果我们能做到能屈能伸,就可以顺利地通过窘境之门,本来犹如大山一般的困难也会变得一望无际。
所以,要想让你的人生道路顺畅通达,要证明你是一块赤金,那你就要能屈能伸,安然接受现实,而不是悲观地抱怨,抱怨只会让你的内心更痛苦,生活更糟。(摘自汤木 著《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作者简介:汤木,200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冲动、热忱执着的标准白羊座。喜欢画画、动物、写作。目前为自由文字工作者,具有过美工、广告企划、杂志编辑、旅游达人等身份。文章散见于各种旅游生活杂志。出版过《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你的努力,终将成绩无可替换的自己》《我若不英勇,谁替我坚强》等图书,希望可以用文字诚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