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歉的短信 > 正文

你的第二身份是什么?看完所有人都沉默了

发布时间:2021-02-19

你的第二身份是什么?看完所有人都沉默了

你的第二身份是甚么?看完所有人都沉默了

文/孙盛起

张君从英国留学回来,我们几个好友为他设宴洗尘。席间,一个朋友不雅的口头禅使他很不快,几次露出讨厌的表情。席散送张君回家的路上,我替那位朋友解释说,那句口头禅不过是无所指的语言习惯,听惯了也就不觉得甚么了,张君沉默了一会说:“我给你讲一下我刚到英国的经历吧!”

和在布里斯托尔的大多数中华人民共和国留学生一样,我也是借住在当地一户居民家中,这样既省钱生活的条件又好。

房东姓坎贝尔,是一对老年夫妇。坎贝尔夫妇待人热忱大方,他们只是意味性的收我几英镑房租,硬把我从邻居家“抢”了过来。有一名外国留学生住在家里,对他们来讲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他们不但让全部社区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还打电话告知了远在曼彻斯特和伦敦的儿女。

我了实现我出国留学的梦想,父母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我自然非常珍惜这得来不容易的学习机会,晚上在图书馆一直待到闭馆才离开是常有的事。好在我遇到了好东家,可以一门心思学习,一点儿也不用为生活操心。每天我会到“家”里,可口的饭菜都在等着我,每隔四五天,坎贝儿太太就会逼着我换衣服,然后把换下的脏衣服拿去洗净熨好。可以说,他们就象对待亲儿子一样待我。

可是,没过量久,我就感到坎贝儿先生对我的态度有些转冷,看我的眼神有点异常。好几次吃饭的时候,坎贝儿先生都好象有甚么话要对我说,但是看看太太,又把话咽了回去。我开始猜想,他们是否是嫌我的房租太少,想加租又不好意思说?

那天晚上11点多我从学校回来,洗漱终了刚想脱衣睡觉,坎贝儿先生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寒暄两句后,坎贝儿先生坐到椅子上,一副谈话的架式。看来他终究要说出憋在心里的话。我心里早有准备,只要在我承受能力以内,他加多少房租我都答应,毕竟这样的东家不是到哪都能找到的。

“孩子,”坎贝儿先生开口道,“在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家里,你半夜回家时,不管你父母睡没睡,你都用力关门、噼劈啪啪地走路和大声咳嗽吗?”

我愣住了:难道这就是憋在他心里的话?

我说:“我说不清,或许……”真的,长这么大还从没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自己也根本没有注意过这些“细节”。

“我相信你是无意的。”坎贝儿先生微笑着说,“我太太有失眠症,你每次晚上回来后都会吵醒她,而她一旦醒来就很难再睡着。因此,以后你晚上回来如果能够安静些,我将会非常高兴。”坎贝儿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其实我早就想提示你,只是我太太怕有伤你的自尊心,一直不让我说。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会把我善意地提示视为伤害你的自尊吧?”

我很委曲地点头。我其实不是觉得坎贝儿先生说的不对,或有伤自尊,而是觉得他有些琐屑较量。我和父母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他们从没有跟我计较过这类事情,如果我也因此打扰过他们的话,他们肯定会容忍我的,充其量把我的卧室门关紧而已。我心里感叹:到底不是自己的家呀!

固然,虽然我心里有怨言,但我还是接受了坎贝儿先生的提示,以后晚上回屋尽可能轻手轻脚。

但是,不久的一个下午,我从学校回来刚在屋里坐定,坎贝儿先生跟了进来。我注意到,他的脸阴冷静,这可是少有的。

“孩子,或许你不高兴,但是我还得问。你小便的时候是否是不掀马桶垫子?”他问。

我的心里“格登”一声。我承认,有时我尿憋的紧,或偷懒,小便的时候没有掀开马桶的垫子。

“偶尔……”我嗫嚅。

“这怎样行?”坎贝儿先生大声说,“难道你不知道那样会把尿液溅到垫子上吗?这不单单是不卫生,还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特别是对女人的不尊重!”

我辩解:“我完全没有不尊重他人的意思,只是不意……”

“我固然相信你是无意的,可是这不应当做为这样做的理由!”

看着坎贝儿先生涨红的脸,我嘟囔:“这么点小事,不至于让你这么生气吧?”

坎贝儿先生越发激动:“替他人着想、顾及和尊重他人,这是一个人最最少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现在小事上。孩子,考取学位和谋得一个好的职位固然重要,但与人相处时的良好习惯和修养一样重要。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一个人的身份的话,那末习惯和修养,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人们一样会以此去判断一个人。”

我不耐烦地听着,并随手拿起一本书胡乱翻起来。我觉得坎贝儿先生过于刻薄,这类事如果是在国内,还算是事吗?

晚上我躺在床上斟酌很久,决定离开坎贝儿家。既然他们对我看不上眼,那我就找一家户比较“宽容”的人家居住。

第二天我就向坎贝儿夫妇辞别,全然不顾他们极力挽留。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令我始料不及。

我一连走了五六户人家,他们居然都以一样的问话接待我:“听说你小便时不掀开马桶垫子?”那口气、那神情,那我意想到这在他们任何一个人看来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很严重的事情。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问话,我只有满面羞渐地返身逃走。

至此,我才明白了坎贝儿先生说的“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这句话。在人们眼里,我既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留学生,也是一个浅薄、缺少修养的人。

我一点也不怨坎贝儿夫妇把我的“不良习惯”到处传播,相反,堕入了如此窘境,我对他们的怨气反而消失了,乃至还非常感激他们。如果没有他们,没有那段为难的经历,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是那样使人生厌地“不拘小节”,嘴上一样挂着刺耳的口头禅也未可知呢!

张君的故事讲完了,我却堕入了寻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本应在我们少年时期就该完成的课程,我们为何要等到长大成人后来到异国他乡才能学会?乃至,如果张君没有遇到坎贝尔先生的话,可能一生都学不会!我们的教育里,到底缺失了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