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进程,它遵守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当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欢迎浏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感悟。但唯一感性的认识会使古诗感悟堕入臆想的泥沼。古诗教学中,让感性悟与理性学相结合,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联系已学诗句,明析必要语言知识,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定能使古诗学习理趣并存,从而感受诗、画、话、语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风景,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说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初夏荷塘》画面;课文放大插图;合适配古诗朗读的相干乐曲。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温习引入解诗题
1.看图说话。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风景。
2.看图背诵。图上的风景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请你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背诵《小池》)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杨万里)
3.揭题。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风景。(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4.认读“宿、徐”。(注意指点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5.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学生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引导理解“徐公”指一名姓徐的老人。)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6.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明白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指点根据意思停顿,读好诗题)
【设计意图】古诗学习对学生来讲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回想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现进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动身引入新诗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利于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能力,同时也下降了诗题理解难度。
二、看图初读知大意
1.故事入诗。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餐,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风景。他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读后交换,把生字“篱、疏、未”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2.了解景物。自由读,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交换。(预测学生能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花”“儿童”“胡蝶”;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根据学生交换情况指点理解:“篱落” 指的就是竹篱;树头是指树枝上。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联系《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
3.再读诗句,读通顺。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为下一步的学生编故事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情境营建,也为学生打开了学习古诗“欣赏风景”的小窗。从诗中找景,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掌控诗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在潜意识中构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难点理解明诗意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胡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读诗句,诗句分别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说一说。(交换:指点图文对比了解“疏疏、深;指点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样说?在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也有“无”指“没有”的意思?(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乡音无改鬓毛衰。)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悟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进程中,摒弃教师的独白,让学生联系前几学期所学的诗句,并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古诗理解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
四、吟吟诵诵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就恍如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风景说给大家听。(交换说诗句的大意,不求统一:稀疏的竹篱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胡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2.看着这样的风景,这样的情形,诗人杨万里会想些甚么,有甚么感受?把最爱好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预测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色采明艳,风景美丽;儿童天真,胡蝶活泼,生机盎然;径深人少,田园幽静。)
3.配乐读诗。(播放古筝曲)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朗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点有感情背诵)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浏览行动,在交换中强调情感的激起,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构成共鸣,因此安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抒诗情环环相扣的步骤。
五、图文对比编故事
1.这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单单是一个镜头。你仔细看,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形,那孩子会怎样想怎样做?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
(附片断:这时候,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逐一只黄色的胡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竹篱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胡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候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胡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胡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觅新的快乐。)
2.课外作业:这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集故事,请你先把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诗句编成故事说一说。
【设计意图】诗句的学习其实不只是掌握一首诗,以诗为媒介展开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饱满,境入人心。同时,课内的指点使得课外作业难度下降,利于学生真正落实。
六、学习生字做诗卡
1.指点书写“未、追、店、菜、宿”。
2.摘写“诗画卡”(诗一首,画一幅,制作成随身可携带的“诗画卡”)。
【设计意图】制作“诗画卡”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并与美术学科相整合,强化诗的美育功能。这一进程还重在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构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
【特别建议】
本设计强调古诗学习的理趣结合,在教学中要讲求“自然”。学习中的“自然”形态从何来?从教师尊重学习规律中来,尊重学生的个性中来。
1.读得“自然”。朗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情势的读,读出质量。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朗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2.悟得“自然”。联系旧知讲求自然,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想起学过的诗句,在自但是然中享受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图文结合讲求自然,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在部份学生关注时一起分享“成果”来看看图学一学;感受诗情讲求自然,诗人有诗人的情,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正确掌控,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艳的“暮春扑蝶图”中。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风景,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说故事。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先不要坐下,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百忙当中也来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也应当向他们问个好!(学生和家长问好)现在就让我们轻松地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找别扭”,(点击课件:“轻松一刻”)老师要请一名同学在10秒钟以内找到两幅画的区分,谁来?(指名上台操作主机)
师:好!这两幅图当中竹篱是不一样的!你马上就找出来了,真棒!同学们还想玩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再请一名同学上台来试试。(指名上台操作主机)同学们觉得哪两幅画比较难找?
生:第二次的两幅画比较难找。
师:谁能告知我,为何比较难找?
生:由于第二次的画里的那只胡蝶是黄色的,而且,它所停的花也是黄色的!
师:视察得真仔细!表扬!胡蝶飞进花丛中就不见了,有一首诗里也有一句类似的话“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宿新市徐公店》里的一句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行导入,一方面可以减缓学生紧张的压力,同时通过图片中竹篱和黄蝶的特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解诗题
师:大家看看,老师写的有甚么毛病吗?
生:少了一个字,“宿”。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把这个字写上去好吗?
(教师板书,指点书写:宝盖不宜过宽。学生书空)
师:谁来告知我,这个字甚么意思?
生:住宿。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回答,师表扬)
师:有人知道“新市”是甚么意思吗?
(生自由回答,如果不知道,师过渡:看来,还是于老师知道的多一些。“新市”,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浙江省,大家记住了吗?)
师:还有最后一个词了,“徐公店”,知道甚么意思吗?
(生自由回答,如果不知道,师过渡:还得我来告知大家,“徐公店”,就是姓徐的人家开的店。)
师:咱班有姓徐的同学吗?
生:有,徐木子。
师:那我们能不能称呼徐木子“徐公”呢?
(引导学生理解“公”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师:所以,我们不能称呼徐木子为“徐公”,但大家往下面看看,我们敬爱的徐校长,我们就能够称呼徐校长为——(“徐公”)那如果用古代的习惯,你们怎样称呼于老师?(“于公”)
师:现在大家都理解这首诗的题目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引导学生断词:宿/新市/徐公店)
师:学到这里,通过题目,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甚么了吗?
(杨万里住在姓徐的人开的店里看到的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题目,让学生了解本首诗歌所描述的主要内容,在知识储备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所学的内容。
三、自主读文,纠正字音
师:理解的不错,那杨万里住在姓徐的人开的这家店里,看见了甚么呢?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个一个地读读这首诗,看看有无读错的地方,读错了马上纠正。声音不要太大,能听清楚就好。
(学生分组读诗,教师巡查,指点)
师:(学生充分朗诵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无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让学生将毛病诗句重读)
师:我整理了一下,这些字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把他们再读一读。(课件出示生字:篱 疏 未 追 店 徐 菜 宿,纠正学生的字音)
师:这里面有几个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和老师一起写,好吗?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师:生字会读了,诗中的生词会读吗?(课件出示生词:疏疏 菜花 急走 一径深 未成阴 追黄蝶 无处寻)
(学生读词)
师: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我还注意到,有些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另外一个同学就让他反复读,让他多读几遍,这非常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的精神!现在,敢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吗?(课件出示古诗)
(3生读诗,师指点)
[设计意图]把字音读准、词语读联贯、句子读通顺,这是朗诵的最最少要求。这个环节中,依照“字——词——句”的顺序,按部就班,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书写能力,为后面感情朗诵古诗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研读诗文,理解诗意
师:很好,语音准确。但仅仅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能够理解。现在,我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家再把这首诗读几遍,并思考,诗中都写到了甚么?他们甚么模样?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和你的同桌商量了商量。开始吧!
(学生按要求学习,老师巡查,指点)
师:一共28个字,难不难?不难!认为自己读得懂的举手。我来看看!不一定要读得很准确,大致读懂的就举手。好的,有些同学还是没掌控,老师提两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的读懂了。
师:(问第一个问题)诗的题目叫“宿新市徐公店”——住在姓徐的人家开的店里,懂吗?(生:懂)那我问你,杨万里在那里都看到甚么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篱 径 树 花 童 蝶 菜花)
师:非常好,第二个问题:这些事物甚么模样?一行一行地读,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根据?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自由回答,师纠正)
师:看看,这两个问题大家都能回答,你们真的读懂了。
1.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师:在那稀疏的竹篱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是那样安静,这就是——(课件出示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生读)
师:老师还没感觉到这条路的深远,教你们一个办法:读得慢一些。
(师范读:篱落/疏疏/一——径——深——生跟读)
师:好,这次我听出来了,好安静,路好长好长!谁还来读?
(3生读诗)
师:“树头花落未成阴”,读着读着,我感觉到春季正悄悄地离开我们,初夏正向我们走来,树上的花已纷纭落下来,可枝头的嫩叶才长出来,还没构成稠密的树阴。谁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3生读诗)
师:哦,我好像看到了花瓣正在微风中飘下来呢!老师也想读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说说好像看到了甚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一起再来把这美丽的画面读读。
3生读,小组读,全班读“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擅长形象思惟,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教学古诗,就应当充分调用学生的想象,为教学服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想象更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想象是古诗朗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2.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读得这样好,老师要嘉奖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播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动画,随后出示这两句诗。)
师:谁读读这两句诗?
(1生读)
师:老师想问问你们,捉过胡蝶吗?当胡蝶飞起来时,你是怎样跑的?
生:快跑。
师:对,诗句中的“急走”就是快跑的意思。可我没听出你在快跑呢!该怎样读这行诗?
生:速度快一些。
师:好,就你读读看。
(3生读诗)
师:捉胡蝶是很快乐的事,我想从你的朗诵入耳出你的快乐。
(3生读诗)
师: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读出你们的快乐。
(生读诗)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很合适语文教学。
师:惋惜胡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告知我为何胡蝶飞入菜花看不见了?
生:由于胡蝶是黄的,菜花也是黄的,所以胡蝶飞到菜花中,就看不见了。
师:那你认为小朋友没捉到胡蝶,会是甚么心情?
(生自由回答)
预设1:快乐
师:哦,我听出了你快乐的感受,那你读读这两行!
(生读)
预设2:难过
师:我从你的朗诵中看出了你的一些无奈。没关系,待会就有一只更美丽的胡蝶飞过来。你还难受吗?(不难受了)对了,等待也是一种乐趣,带着你的快乐,再读读?
(生读)
[设计意图]“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结果不是伤心,而是一份另样的快乐,这一切在诗人眼里是那样的真实,富有生命活力,是那样富有生活情趣,所以不能把这句的感情基调定在伤心、失望上。要通过教师引导没让学生体会出其中的情趣。
师:同学们,这一幅美好的捕蝶图正好被诗人看到了,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油菜花,看到这追蝶的孩子,看到胡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无奈,诗人有感而发,写下——(生接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这是一幅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怎样读才能读好?
(师指点读出趣味)
师:稀疏的竹篱下,一条幽静的小路伸向远方,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师:你想到了哪句诗?
生:“篱落疏疏一径深。”
师:树上的花落了,叶子还没长大,还没构成树阴呢!
生:“树头花落未成荫。”
师:小朋友们急忙跑过来抓胡蝶啦!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抓到没有?
生:“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小结:这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呀!看,幽远的小径,追黄蝶的儿童,稀疏的竹篱,长着嫩嫩树叶的大树,一切都这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虽然小朋友们没捉到胡蝶,可他们也体会到了捉胡蝶的快乐。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全诗,生有感情地读)
师:大家读得不错,你能看着图把这首诗吟诵给大家听吗?
(课件至首页,生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描写性语言和课件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下降了学习的难度。
五、教师小结,深化理解
师:诗人杨万里用非常精炼的语句,仅仅28个字,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趣味横生的儿童捕蝶图,看着插图,想着古诗,你能把它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能)我们就把这个故事作为今天的作业,明天课堂上我们交换,好吗?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搜集一些古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像杨万里、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宿在新市徐公店所看到的暮春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的美丽风景,在教完本课后,回顾学生上课情况及同事们的评价,我感触颇多。
我在教学中有以下两点侧重:
一、教给方法,学会学习
在古诗教学进程中,我成心识地渗透了学习古诗的四步法:解诗题,知题意;抓字眼,明大意;读诗境,悟诗情;诵诗文,勤积累。这节课在全部教学进程中我都成心识地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生往后自学古诗作铺垫。有了这四步法,学生很快能进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这样设计目的使学生终究学会自学古诗。
二、合作学习,品位意境
这首古诗采取白描的方法,语言自然无华,个别字词突破了,诗意就容易弄懂了。在小组合作中,我让他们通过反复朗读,相互商讨,共同理解诗意,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在反馈时说得很生动。但要他们品位其中的意境,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合作学习中,我旨在让每位同学有发言、有质疑、有交换的时间和空间,只要他们能说出诗中描述了美丽的春光,悠闲的农村生活,儿童天真可爱,诗人爱好大自然或爱好孩子等等有关诗句感悟的内容,我的目的就到达了。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进程】
一、以图引文
1、出示幻灯图片,请大家仔细视察图片,把你看到的告知大家。
(小男孩、黄蝶、花、小路。)
2、大家来到这里,你认为这里的风景怎样?人呢?
(美丽、可爱)
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是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唐朝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里。
(教师随手板书课题和作者)
3、让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自由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师语:杨万里看到美丽的风景,他写了一首美丽的小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1、圈诞生字,小组交换识字方法。
2、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生字教学,班内交换识字方法,筛出难字进行教学。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全诗画出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教师范读古诗。
3、学生自由以组学习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4、班内交换学习情况。
(重点理解前两句古诗)
四、指点朗诵
1、师:这么美的春季,我们读诗时应当怎样读?
2、录音范读,学生模仿朗诵。
五、背诵古诗
六、指点书写
七、布置作业
1、背会古诗。
2、积累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酷爱春季、酷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诵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温习导入:
学习《找春季》后,我们发现了春季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述春季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季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情势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诵感悟
1、自由朗诵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诵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一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诵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诵。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腔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腔调安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诵时腔调可安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胡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诵〈〈草〉〉时,头脑里要显现出野火燃烧枯草和春季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诵〈〈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泛论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甚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甚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穷好;春季具有没有穷的乐趣!
8、朗诵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火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应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现交换活动。
1、展现交换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季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形剧。
第二课时
一、温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诵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一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点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烧
荣;平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视察。
本课的9个字包括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视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授
未:可以先温习一下“味”字,再指点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舒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点。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默写这首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
3、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起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1、2月4日立春过后,春季来了,它是那末美丽,引发许多诗人的赞美。你知道有哪些诗是赞美春季的吗?
2、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宋朝诗人杨万里一起走进新市徐公店,领略那儿暮春时节的美丽的风光。
3、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明题意
1、读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你是怎样想的,你会换一种说法吗?
小结: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说法,祖国的语言文字真丰富,让我们把诗题再读一遍。
2、学习这首诗,你想知道甚么?
3、想知道诗中写了甚么,那有甚么办法?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实呀,我们只要去多读、多思,就可以解决刚才提出的所有问题。
三、解字词,明诗意
1、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这首诗,注意听准发音、节奏。
2、请同学们自已读一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3、同桌互读,如果他读得好就给他打“☆”,读得不好就打“△”。
4、请得“☆”的同学举手,看来你们读得很认真。xxx你没有得“☆”,请站起来,老师想再给你一次机会(指读),打“☆”。没有得到“☆”的同学都站起来,老师给你们一次机会(齐读) ,打“☆”。
5、同学们都读得很好了,愿意读的站起来,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大概写出了甚么?下面就让我们认真学习,以对这首诗了解得更清楚:
⑴ 自由轻声读诗,边读边划出不懂的词或句。
⑵ 有哪些地方你不懂?
⑶ 同学们问得真好,这说明你们真正已做到边读边思考了,不懂的地方请别的同学帮帮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⑷ 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那末对刚才的问题,你弄懂了哪些呢?我们先来学习前二句:
(齐读)
① 你弄懂了甚么?
② 我们把这两句话再读一遍。读完以后,你恍如看到了甚么景物?你能把这些画下来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和水彩笔,简单地画一画。(指一学生的投影出示)问:你为何这样画?
⑸ 导:有一名画家,也把它画出来了。
(出示画)
你觉得这画面怎样样?竹篱立在那儿,枝头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这画面又是多美啊 !你能读出它的美、它的静吗?
自读;
指读;
赛读;
范读;
齐读。
7、导:忽然间,那种宁静被打破了,画面动了起来,请看:
(出示课件)
⑴ 你看到了甚么?
(指说)
⑵ 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去读读后两句诗,根据你刚才看到的画面完成这个填空题:
( )的儿童,( )的胡蝶,( )的菜花。
⑶ 你还有甚么不理解吗?
(重点指点理解“急走”)
⑷ 你会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了吗?
(指说。)
⑸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有趣的景象。
(出示课件)
说→读。
⑹ 你能通过朗诵来读出它的有趣吗?
自读→指读(评价)→齐读。
小结:诗人采取消息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现了新市徐公店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让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四、入诗境,悟诗情
1、这么美、这么有趣的画面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下面请同学们微微闭上眼,静静听老师读,在脑海申显现画面,跟老师进入这如诗如画的新市徐公店。
(配乐范读)
2、你看到了甚么呢?
(先把你看到的景象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哪位同学愿意做小诗人,把看到的景象告知大家。)
3、多美啊,看到这番景象,你想干甚么?
(学生自由发挥)如:
⑴ 想读(指点读),想读的同学跟他一齐读。
⑵ 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⑶ 想背……
现在,老师就把这个机会给你们,想读的读,想演的演,想画的画,想背的背,纵情的表现自己。
4、多么美的一首诗呀,老师也陶醉了,其实大自然中像诗人写的这么美的风景随处可见,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就一定会找到。最后让我们以满载美的心和诗人满载美的心相连,做一个现代诗人,加上恰当的想象,在练笔本上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设计】
略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季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季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这些日子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操场上放风筝,不由使我想起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季是美好的,春季是喜悦的,此时你脑海中有哪些关于春季的诗?
生吟诵古诗。
2、让我们带着春季的气味,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生齐读)《宿新市徐公店》。
3、释题:
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当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末“宿”在这儿是甚么意思呢?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出示诗文内容。
2、自由大声地朗诵古诗,把诗读准了。
3、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4、指名读。 (读得怎样?) 师范读──齐读。
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
1、我们常说诗情画意,听了同学们的朗诵,老师真想把这幅美景画下来,可又不知道该画哪些景物,怎样画?你愿意帮帮老师吗?
(愿意)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你们还得认认真真读上几遍古诗,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画甚么景物,怎样画,呆会儿我们在黑板上一起画,能做到吗?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换,师巡查。
3、集体交换:
你想画下甚么,甚么样的,从诗中哪儿知道的?
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
黄蝶,甚么色彩?为何?
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师:面对着这样一望无垠的油菜花,面对着急切追蝶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⑵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过渡:一心只忙着追逐胡蝶的孩子,并没有留意周围的迷人春景,你看到了吗?你会留下甚么景物?
篱落疏疏: 竹篱:甚么样的竹篱?你从哪里看出来?
一径深(组词理解径:路径) 在竹篱的旁边还有甚么呢?你看到了甚么样的小路?
树头花落,树上的花会构成稠密的树阴?
夏天枝繁叶茂,绿树成阴,未成阴就是还没有树阴的新叶已长出来了…… 看到这样的风景,你想说甚么?美美的读一下。
4、想把美丽的春季和活泼的孩子放在一幅画中吗?
5、齐声配乐朗诵。
6、说诗意:这样的诗,这样的画,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更精彩了!
7、春季是一幅画,春季是一首诗,春季更是一首歌。你恍如还看到了甚么?听到了甚么?闻到了甚么?
8、我把同学们描绘的春季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愿意听一听吗?
三月,是美好的
一剪剪嫩芽的叶子
一丛丛微笑的迎春
一只只跳跃的飞雀
都是
美丽的音符
三月
是柔软的风
是细腻的雨
是含羞的花
是新绿的草
……
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文
1、学生尝试创作诗文:
其实,春季就像我们同学,相信你们的笔描绘出来的春季会更美,可以学着老师的模样来试一试?也能够像杨万里那样写一首四言绝句。
2、全班交换,读诗。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季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季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春季的乡村是一幅甚么景象?春光明媚、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真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图画。
2、释题:
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当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末“宿”在这儿是甚么意思呢?同学回答:住宿。
二、学习古诗
1、介绍作者
杨万里是南宋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以写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作“诚斋体”,他的作品也叫做《诚斋集》,并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宿新市徐公店》,是诗人途经新市,住宿在这里,见景生情,有感而发所写的一首诗。那末同学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宿:是指住宿,留宿。新市:是一个地名,就在现在的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指的就是徐家客店。因此,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新市徐家客店。
2、理解诗意
①读诗的前两句
②想一想画面,理解诗意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从第一句开始,“篱落疏疏一径深”,在这句诗中描述的有“篱落”和“径”,你们知道这两个词是甚么意思吗?篱落,指的是竹篱,一般在农家小院的周边都有一圈用竹子等围成的围栏,叫作竹篱,那末杨万里见到的是甚么模样的竹篱?诗人说了,是稀疏的竹篱,你从哪一个词语看出来的呢?对,疏疏一词。课文中也有注释,疏疏的意思就是稀疏,稀疏的竹篱旁边有一条小径,径,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路径。诗中描绘的是甚么样的路?“一径深”,说明这是一条很长,很深远的路。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稀疏的竹篱傍,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接下来我们再读诗歌的第二句“树头新绿未成阴”。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由于是春季,树上的枝叶刚刚萌芽,所以诗人说是新绿,还不是很茂盛,还没有构成树荫。未成阴,就是还没有构成树荫。所以连起来解释就是:树上萌生的新绿,还没有构成绿荫。同学们,你们能感遭到这样的景象吗?虽不是郁郁葱葱,但也能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春季的景象已然尽在眼前。现在大家就带着这类感觉来读一下这两句诗。.....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诗中稀疏的竹篱,悠久的小路,树上萌生的新绿。
③读诗的后两句,理解后面的意思
刚刚我们想到的、感遭到的是一幅乡村静谧清新、质朴的春季景象,那些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又看到了一副怎样的景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谁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是捉住甚么来写的?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句诗中描述的有“儿童”、“黄蝶”、“菜花”。儿童在干甚么?儿童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追逐着黄色的胡蝶,而胡蝶却飞进一片黄色的油菜花中,和油菜花混成一色,找不到了。在这两句诗中,大家除能够感遭到儿童追逐胡蝶,而胡蝶却飞入一片菜花中的景象,你还能感遭到甚么?我们是否是还可以感遭到在田间地头,胡蝶在花草间翩翩飞舞,小孩子在“急走”,也就是奔跑,追逐胡蝶的模样,仿佛还能听到他们在追逐胡蝶时的嬉笑声,喝彩声,还有胡蝶飞入菜花中后的失望的叹息声。本来静谧的、花黄树绿的乡村,由于孩子们的嬉闹,变得热烈了,构成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卷。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心里一定也是欣怅然,脸上带着笑意。
三、朗读古诗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一遍。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赏析古诗
大家看,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静与动”、“声与色”,把春季的乡村春季描述的清新、质朴、情义盎然,诗的前两句是静态描述,以写景为主,后两句主要是动态描述。通过描述儿童追逐胡蝶,把人融于景。整首诗情谊盎然,充满了欢乐,课后就请同学们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来读诗歌,背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