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爱,叫你妈想你了
文/沐沐
十八岁离开故乡,到另外一座城市读大学。大三那年的冬季特别冷。
早上天刚刚亮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听到我的声音以后,爸爸在那一头停了几秒钟,然后说:“还没起床吧?你妈想你了……”然后把电话递给了妈妈。我捂着手机说,妈妈你一大早就想我了呀,还没有起床。妈妈跟平常一样问我早上有无课,也交代说出门多穿衣服,要起床吃早饭之类的,然后挂掉了电话。
一个小时以后妈妈又打来电话。原来前一天晚上爸爸梦到我,惊醒以后就让妈妈给我打电话。又惧怕打扰我和室友休息,两个人从清晨四点一直等到七点。爸爸拨通了我的电话,仍然是不善于表达,说妈妈想我了。
离开故乡以后,每次打电话都是跟妈妈絮罗唆叨半天。爸爸很少说话。其实每次通话,爸爸都在电话旁边守着,要说甚么话都让妈妈说了。如果打电话回家爸爸接到电话,也会跟我说你妈没在家,等她回来再给你打。
从那一天以后,有时候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爸爸,也能够说两句,然后把电话递给妈妈。再后来偶尔也会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总是不忘记说一句“你妈想你了。”
甚么时候放假回来?你妈想你了!
你妈想你了,让我给你说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
那个,晚上不要回家太晚。你妈惦记着呢。
你妈想你了,让我给你打一个电话……
我说我知道我妈想我了,爸爸你不想我?爸爸没有正面回答过我的问题。
是否是所有的爸爸,都是如此——不善于表达对儿女的爱和想念。
小时候爸爸在家的时间不多。有时候半个月都见不到一次,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已睡了,或是我起床的时候,爸爸刚回家在补觉。
那时候盼望着放寒暑假,除不用上学以外,还有一个缘由是可以多见爸爸。记忆中,在我小时候爸爸总是很忙,很少陪我玩。不是出去工作就是在家睡觉。爸爸睡觉的时候我会在旁边玩,给他画手表,扎小辫子,剪胡须……爸爸只顾睡他的觉,也不生气。
爸爸妈妈说富养闺女穷养儿,从小对弟弟的管束多一点。有一件小事,记忆犹新。那时候我都念初一了,一天回家跟爸爸说甚么,爸爸声音略微大了一点,我当时就脸上挂不住哭了。以后爸爸连大声跟我说话都没有。后来提起这件事,妈妈说我是被惯坏了,在家里一丁点委屈都受不了。
上大学的第二年,假期回家,看到爸爸在阳台上看报纸,微微驼的背,白了一半的头发,突然意想到这个心目中的英雄开始衰老了。鼻子一阵酸,然后搬个凳子坐爸爸身旁,跟他聊聊天。那是第一次单独跟爸爸认真的谈心。之前爸爸想要说甚么,都让妈妈代言了。
种种缘由,我终究还是选择留在念大学的城市工作。定下来以后回到家,对爸爸妈妈说:“我会好好工作,做一个让你们自豪的女儿。”爸爸拍拍我的肩膀:“你不需要让我们自豪,只要过得幸福,我们就满足了。”
工作一年多,想要在工作的地方买一个小房子。为何要买现在也说不清楚。或许是拿到钱不知道怎样花,或许是刚刚分手心里特别没有安全感。爸爸当时不同意,说我一个人在外地,房子只会是羁绊和负担。第二天不知道为何又改变注意不反对了。然后爸爸给我打了一笔钱,对我说:“你一个人在外面,我跟你妈希望你有一个家,而不是一个房子。离家那末远,别委屈了自己。”
再后来回家的次数愈来愈少,视频的时候也是妈妈说的多,爸爸把自己放在摄像头的外面,仍然话不多。只是看着屏幕里的我,听我和妈妈的对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愈来愈能感遭到父爱的气力,当委屈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开始意想到内心对爸爸依赖也是一股气力。那是山一样的气力。因而小时候对爸爸那种简单的崇拜,变得更深入。
正如刘书宏所说:爸爸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儿女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亲时,你的内心会充满气力,会感遭到温暖,从而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取得人生真实的乐趣和自由。
长大以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爸爸给的无声、温暖的气力。如今,我已学会照顾好自己,也具有了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
看到一个8岁的小男孩,写他医生爸爸的作文,不由得心有戚戚焉。
我的爸爸是一位外科医生,外科医生很少有休息的时候,常常要加班。每天回家都是无精打彩的模样,妈妈很不高兴。
爸爸很爱睡懒觉,我不喜欢这样,我希望爸爸不要睡懒觉,不要常常去加班,我希望他和我们一起的时候要开心还要有精神。要多陪陪我们。
爸爸好像其实不明白我们的心思,还是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他。
一句“连狗都讨厌他”,让人哭笑不得。
胡军的女儿也对他说“你不觉得弟弟厌弃你吗?”
爸爸的社会角色,承当了更多的责任,疏于表达的时候,儿女小时候是很难理解,爸爸在用另外一种方式爱着家和家人。
有一天,他们会晓得,爸爸一直在笨拙的表达着自己的爱和想念,像爸爸对我说的“你妈想你了。”
这一份深沉的爱,在我们离开家以后,会变成一种气力,让我们具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
父爱,从未走远。
作者简介:沐沐,非典型工科女,建筑师。个人公众微信号:MU事务所(ID:mushiwusuo)一个有趣有用有态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