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暧昧短信 > 正文

愿与父亲一起老去

发布时间:2021-03-08

愿与父亲一起老去

愿与父亲一起老去

前记:原题《父亲》,怕大家错过好文章,便改了文章的标题。我已好久没有看到写得这么好的文章了,希望大家将文章好好地看完,必有所收获!

文/稻壳儿

那日逛街,看到一个孩子坐在父亲肩头嬉闹,便想到了我和我的父亲。

小的时候,父亲是座山,坐在他的肩头,我会因这类宠爱心生得意,还会因那里能看到新奇的世界而兴奋不已。渐渐长大,父亲经常会骑着28自行车载我出门,怕后座不安全,让我坐在车的前梁。我在他双臂环绕的怀里,驶向前方,也在一路旅程中看到了后座看不到的风景。也许是父亲从小给我的这类视野过于开阔,让我习惯了如今阔别故乡,在外闯荡。但时至本日,那些年在父亲眼前成长的日子,仍然如昨日般记忆犹心。时间就是那末矫情,从不肯在美好的东西上多停留一秒钟。当你身在幸福却不知体会感知,也未曾想起扭头去看一眼父亲的脸,时间滴答一声悄然走过,等你想起好像有甚么东西就要溜走,猛一抬头,便看到了父亲那张满是皱纹的脸。

从甚么时候父亲开始老了?高中,大学,还是上次回家过年?走过的时光从不以分秒计算,当我意想到父亲开始渐老的时候,恍如真的就那末一瞬间,他的脸上就生出深深的皱纹,像春日耕田的地垄沟儿,肤色也如黄土般,粗粗嶙嶙。我惊叹时间在他脸上刻下的痕迹,也因我自己未曾仔细关注父亲而心生惭愧。他怎样就说老就老了呢?我真的想不通。

回想起我和父亲的林林总总,从诞生到现在,他历来没有打过我,也没骂过我。这在我淘气的童年里可算的上是一件幸福的事。我想,每对农村父母,都会将自己的一生全部搭在孩子身上。我出身农民家庭,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肯定晓得“棍棒出孝子”的道理,只不过他的爱,如今看来,哑忍仁慈又大气,很多年后我才恍悟,这是性情使然。我也还算争气,作为家里的老三,唯一的男孩,在父亲这类看似其实不严格的教育下,虽然淘气,但其实不张扬跋扈,不可一世。

父亲的爱,浓郁但不善表达。

记得七岁那年,我正淘的没边,夏日大雨刚过,村里小河如我般活泼不可耐,涨得湍急。看到村里半大的哥哥姐姐们撸起裤管下河摸泥鳅,我也抑制不住,随着下了河,却一不谨慎,滑进了桥下面的水窝里。水流冲着我的脑袋,压的我抬不开端,我在忙乱中挣扎,却越陷越深。后来被人救起,迷迷糊糊中又被送到了奶奶家。刚被奶奶裹进被窝,就看到一个男人追风逐电地跑进屋来,一抬头,是父亲。我突然哇的一下子哭了出来。从堕入旋涡到父亲来,我都没有掉一滴眼泪,可是看到父亲,气喘嘘嘘的站在我的眼前,惶恐失措的望着我,我也不知怎的了,恍如胸腔中灌进的不是水,而是这世界上最大的委屈一样,全都倾注而出。父亲见我哭,更慌了神,裹紧被子,抱起我就回家。回家的路很短,但在我的记忆里,却走的很漫长。他全身都在抖,还抱我抱得紧,手上的力道也勒的我生疼。

那时父亲怀里的我,尚不能学会去顾及父亲的感受,直到后来长大了,产生了一件事,才让我多多少少体会到,当年父亲怀里的自己,把他的心,勒的有多痛。

事情产生在高中的一天,母亲突然给我打电话,说父亲帮舅舅家翻修房子,不谨慎从梯子上摔下,背过气去。我的心当时就懵的一声,跌了下去,挂了电话就往家里赶,一路上手足无措,头脑也混乱非常,心里的惶恐与恐惧吞噬了我,我突然便想起了七岁夏日那条路上的父亲,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一路跑来找我,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把我抱回了家。他的颤抖和大力抱紧我的臂膀,一定也是由于恐惧。后来回到家看到父亲并没有大碍,我的心瞬间就涌上了一种心酸,我想,随着我长大成熟,父亲变老,我会一点点的去承当那种心痛,一点点的接近那种恐惧,本该因成长脱离父亲独自有担当,却由于体会了父爱而更加依赖和亲近父亲,这类难以言说的感情,终将越来越烈。

转眼便到了高中毕业,选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我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告知我,让我自己拿主张。填志愿的前一晚,父亲很晚才回家,见我没睡,突然同我说道:我问你洪叔了,石油专业这几年都还可以,电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然后给我说了很多关于石油和电力方面的就业前景。说罢他便离开了。我不觉莞尔,父亲让我自己做主,又希望我能风平浪静,还不愿意强加给我意见。他的内心,这些天肯定比我还纠结和煎熬。

我的洪叔是石油管道局的一位工人,也算是家里唯一有正式工作的人。父亲一个没读过几年书人,也不知道是怎样将洪叔那些话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并转达给我的。录取通知书发下来,我去异地求学,本来自己去报导便可,父亲却担心这担心那,非要我母亲同我一起。我便想借此机会也让父亲出来看看,他却以没有时间为托辞,不肯来。想起填报志愿那会儿的情形,便知当时父亲肯定也是心念着我,但碍于面子和各种家庭杂事,抽不开身,便不过来。适逢大学毕业,我再次恳求父亲来学校,看看儿子四年生活学习的地方,可他还是那句话,没有时间。我不甘心,便以东西一个人带不回家为理由,硬是把父亲约到了学校。父亲来的那天,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到一边,专门陪着他们逛了我的校园。我们去了寝室,又去了学校图书馆、教学楼,还给他和母亲在学校的校牌前照相纪念。那张照片,现在还在我的手机里,父亲的面容,看上去拘束又欣慰。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关于父亲的好多优秀品质,像光一样,照着我。

父亲没读过几年书,但印象中却把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写的都很好看,虽不是甚么书法墨画,但每一个字看上去都苍劲有力,古朴厚实。也许这样形容有些夸大,但父亲的字在我眼中,就是这模样的,并且我觉得还很难得。现在想一想,已多年不见他拿笔写字,一双手长满了老趼,我知道那是握多了锄头,握多了家里的担子,岁月在他手上打磨出的痕迹。我曾屡次拿起笔,模仿记忆里的字迹,看看,再看看,从一开始连字体的模样都不见,到后来有了模样,但仍不见他字体的影子。况且上学工作,多年以来,我自己的字写的也愈来愈轻飘飘,有时候不认真便一划而过,有时候寻求萧洒一挥而就,却不知,这历来就是个追随者所为。在写字上,也未曾有个主心骨。父亲虽然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又不常常练字,但他晓得字如其人,每个字,都虔诚又认真的去书写,由于这就是一个人处世态度的微缩影。我写不出,大概是由于我至今连韵味都未能完全部会,更找不到那种切入体肤的感受。

父亲不醉酒,在男人的角度来说,认真以身作则。但在我的印象里,也曾喝多过一次,仅此一次。那年我还小,父亲酒后推门而入,浑身刺鼻的酒气,还没走到堂屋,便在院子里吐的死去活来,母亲在一旁照顾他。后来听母亲讲,是由于父亲做生意赔了几万块钱,亏了空,自然情郁于中,便发散于外,借酒消愁。那时亏了几万块钱,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讲,不亚于晴天霹雳。他醉酒后的第二天,同平常一样,勤勤奋恳,踏踏实实干活,从此以后,直至本日,未再醉酒一次。

父亲还做得一手好菜。我经常想,要是条件可以,他兴许是个不赖的大厨。父亲刀工漂亮,火候掌握的好,抖炒勺都不在话下。每次父亲掌勺,母亲便在一旁打下手,这厨房温馨的一幕和父亲的手艺,成绩了我们家热火朝天香喷喷的饭菜。饭余,父亲习惯抽支烟,但母亲在家里定了个硬规矩:吸烟可以,去外面。对母亲的这个规矩,父亲至今都是个好的履行者。有时我放假回家,在屋里抽支烟,被母亲发觉,她因疼爱儿子其实不说甚么,反倒是父亲,为了母亲,也要求我去外面。

毕业后,去单位报导那天,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很开心。离别并没有想象的那末悲伤,反而由于我要去参加工作,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些许期待。可能由于长时间外地求学,我与父亲大概也习惯了这类离别和相聚。但我没成心识到的是,其实每次的离别,都和以往不同。我们是父母的棉袄也好,破褂也罢,终归是难以脱下。辞别父亲后,乃至直到进站时我都未曾回头望他一眼。那日和父亲一起送我的姐姐后来告知我,父亲在车站外望了你好久。听得他人讲起我未曾注意的,背影后的父亲,突然心里很难受。大概年轻人的每次的离别都是那末匆匆忙忙,更不知道,我们走后,父亲独自回家的路,又有多么的漫长。

拿到第一份薪水,给父亲买了一把刮胡刀。刮胡刀是手动的,由于父亲不喜欢用电动的,说胡子硬,电动的刮不干净。几个月后因事回家,发现刮胡刀照旧躺在崭新的盒子里,原封未动。我惊讶的问父亲,爸,为啥不用。他答:儿子买的太高级。看着他的那把旧的用了不知多少次的刀架,再看看旁边那把崭新的,就像他和我。我不知道,父亲会将它保存到甚么时候,也许还没用上这把刮胡刀,便已逐步老去。

参加工作后,我终年漂泊在外,父亲虽想我想的紧,但却从不会主动给我打电话,即使到了忍不住的时候,也只是对我的母亲念念道叨:三儿几天没打电话了。大概是父子连心,每每父亲念道我,我的电话便打了过去。母亲接了电话,总是先揶揄我们。多是由于成长带给我和我父亲男人间的为难,亦或是离家久了不知如何相处,我总不习惯和父亲长时间谈天,我们之间的谈话,总不过那末几句简短的问候。倒是母亲,占了电话大多数时间,而母亲所说的,也常常是电话那头父亲在旁边左一句右一句的问候和吩咐,这时候的母亲便起到了传话机的作用:你爸说你那冷不冷?你爸说让你出门注意,你爸说新闻里云南地震了你那没事吧?如此如此。

去年回家,看见父亲的头发又白了很多,牙齿也掉了两颗。但精神矍铄,年近六十的他越发显得小孩子气。晚上看电视,他会和母亲抢遥控器,还有一句没一句的逗我们开心,也会和我的外甥玩的不亦乐乎。这些都是我成长岁月里亲身经历但不曾感遭到的,如今旁观者的我,突然觉得我的父亲、我、我的子弟,就像一个圆形跑道上的跑者。我看着我子弟们肆无忌惮的往前冲,就像当年父亲前面的我自己一样。跑得快,离着我的父亲也愈来愈远,终究有一天,你意识不到,人生便出现了一段缓慢的弯道,跑过弯道,我突然就从后面看到了我的父亲,开始有些遥远和模糊,后来愈来愈近,因而他在我眼前也愈来愈清晰。我看着父亲,仿佛一不留心,儿子就奔向了远方,不再需要他的庇护了。

岁月从不肯厚待谁,也不肯薄待谁,他只管公平公正的走过每秒,刻录平平凡凡的每个日子。在这些流年岁月里,我的父亲,像中华人民共和国世世代代的农民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养大了三个孩子,并成功扮演着儿子人生中的向导。他对子女的爱,因文化匮乏且不善于表达,成为一种不便言说又不言而喻的秘密。我们成长的岁月就是去感知这类气力,由于你一定相信,父母在,心就踏实很多,但是他在我们身旁,又将继续离我们远去。那些我和我的父亲一路走来的历程,多年以后,再回首,不由潸然泪下。由于直到我从成年走向中年时,才恐惧到他们的渐行渐远,而我对他们的爱,却愈来愈浓。此时的我,多么想回到终点,看一看来时的风景。

愿时光更慢一些,让我有时间,和父母面对着面,坐下来好好聊一聊天。在这个世界里,一起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