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职实爱
文 / 星竹
【一】
一名本来家境就很清贫的女大学生,从遥远的乡下来到北京上学还不到10天,家中就传来凶讯,母亲、父亲、姐妹在制作花炮的进程中,居然在一声爆响里全被炸死了。家中房倒屋塌,不剩片瓦。从此女大学生举目无亲,再也没有一分钱的来源。
她含着眼泪向学校提出退学。看来这是唯一的办法。
老师问她以后打算怎样办,她说家中有一亩一分地的水田,还有一头老牛。19岁的她面临着另外一种生活,回家种地,做一位乡野农妇。
老师听罢一样哭了,同学们也在迅速地为这名还来不及熟习的同学援助车费。可转天老师告知她,说我爱人在学报工作,编辑部正需要一人看稿,一月350元。其它的我们再想办法。
她没有想到人逢死路,又生出这样一线希望。她点点头,再次流出了泪水。
【二】
因而,她入学10天便成了一位学报的编辑。固然是业余。学校8000人,学生6500。学报10天一张,稿子不多。她常没的看。但工资照发,月月350块。报社5个人,老张、老王、小李……人人都对她很好。
她因课紧不能每天都去报社,竟然没人找她。就是看稿也十分简单,改改错字,提些意见。她一度以为,做学报编辑真是轻松。
时光飞逝,落雨过去,又是落雪,4年的大学生活一晃过去了。她始终不知道,4年中的每个月350块,并不是学报所发。而是5名编辑人员从工资里均摊给她。她更不知道学校其实不需要这样一名看稿编辑,一切都是为她专门设立的。
4年,没有人说破这个秘密,4年,她日日蒙在鼓里。她离校的那天,学报的全部编辑与她合了影,从此,她的相片高高地挂在编辑部的墙上。
【三】
她走了,5位编辑突然觉得空落。到发工资的时候,他们已习惯了将每个月工资取出一部份,摊在一起。习惯了这类安慰与感恩。献出爱心,原来是一种人生的收获和乐趣。因而他们决定,再帮助一名贫困生,将这类爱永久地延续下去。
他们又雇用了一位因交不起学费而要中途退学的山里孩子。
因而,每隔4年,他们墙壁上的合影中都要换一位新人,一名其实不需要的编辑。这已是三届。看着墙壁上的这一合影,他们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友善和爱的光芒。编辑部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成心义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