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人自有好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着施恩与报恩的悠久历史。所谓施恩,即在他人有困难之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手,常言“一分钱憋死英雄汉”,有时一个顺水人情对受困的人就是雪中送炭,就是救人于水火;所谓报恩,即他人在你困难时给予了你帮助,而你要牢记在心里,小德报答你的恩人,中德为身旁的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大德报效社会和国家……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昌盛于斯,与我们具有施恩与报恩的美好品德,息息相干。
晋国时期的赵盾与示眯明的故事就很感人。
那时,晋国贵族赵盾常在首山上打猎,一天看到一个人有气无力地坐靠在桑树下,问之为甚?其微弱答:饿。赵盾给了这个人一些食品,这个人狼吞虎咽但吃了一半就不吃了。赵盾问他为何不吃完,这个人回答:“我已作奴隶三年了,不知母亲是不是还在人间,想把剩下的一半留给母亲。”赵盾认为他很孝敬,又给他一些饭、肉。这个孝敬的人叫示眯明。
贵族赵盾虽锦衣玉食但仍能体谅穷人的饥寒,是个好人。一碗饭,一碗肉,对赵盾来讲,不过九牛一毛,一个顺水人情而已,却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一点点施恩善举,却在往后救了他的命——小人物示眯明舍身报恩!
不久,示眯明做了晋君的厨师。九月,晋灵公宴请赵盾,由于权势之争,晋灵公设的是“鸿门宴”,埋伏好兵士准备杀死赵盾。示眯明知道后,恐怕赵盾喝多了酒,醉了逃不出魔掌,因而上前劝说赵盾:“君王赏赐您酒,只喝三杯就能够了。”赵盾觉得很奇怪,一个不认识的厨子来提示自己。赵盾已记不得桑树下的事情了,当时也没有问他的名字。对宫庭斗争有经验的赵盾还是加强了警惕,没让自己喝醉,就向晋灵公告辞了。
狡猾的晋灵公一计不成,又实行二计,埋伏的兵士先放出一条恶狗直扑赵盾。暗中保护赵盾的示眯明冲出来徒手打死了狗。一会儿,灵公指挥埋伏的兵士追逐赵盾,示眯明奋力反击兵士,赵盾终究逃脱。
赵盾问示眯明为何救自己?示眯明说:“我就是桑树下那个饿汉。”赵盾询问他的姓名,他没有告知。
示眯明从此隐遁。
赵盾这个大人物当年成心无意地施恩于小人物示眯明,也没图谋这个小人物能够报答自己,由于自己有权有势,根本想不出来小人物能为自己做甚么,但是最后小人物竟然救了他的命。这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是好人有好报;这就是好事做了好事在,这就是积德结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