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范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访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字词。
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 鬓毛 连翘翘尾巴
差异 派遣 低劣参差
观测道观 播种 耕种
落叶一丢三拉四 落枕
萌生 翩然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四、在5分钟以内快速浏览一遍课文,并写出浏览提要。
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甚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低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以下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
1.每一个自然段写甚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述当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述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甚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甚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侧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述当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能。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以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熔化,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风景。
熔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流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生描述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烈情形。
这些词语描述春季风景很有层次,用词非常典雅。
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美不胜收。
写燕子翩然归来,植物孕育果实,自然过渡,描述了夏季的风景。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流露出爱好之情。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季: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准备迎接叶子籁籁落下
销声匿迹描述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述出秋季萧条冷落的情形。
迎接一词将秋季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用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季风狂雪灾,寒气逼人。以上这些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把大自然写得神形兼备,为下文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准备。
这些描述,精彩纷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四季风花图画,使人琳琅满目。
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甚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都照顾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晓得它在唱甚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六、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掌控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能够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述,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类寓说明于描述当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七、朗诵并背诵第1自然段。
八、布置作业 :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 4至第,12自然段。
教学情势:3至4个学生组成~个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学课文内容,然后集中讨论,交换学习体会。再从若干组当选派若干名同学作代表上讲台讲课,
听后相互评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小结。
自学思考题:(出示小黑板)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应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讲明甚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甚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何?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学生自学15分钟,讨论、交换10分钟,派代表讲课15分钟,教师归纳小结5分钟。
(一)概括段意
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低的差异。
第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12段i加强物候观测,增进农业生产。
(二)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1. 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遭到低温的侵害。(第5段)
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
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3.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
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4.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合。(第9段)
举例说明高低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5.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时间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
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是经常使用的说明方法,它常常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点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三)说明的顺序。
第7段至第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依照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讲明的,顺序不能打乱,由于这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讲明事理的,否则就会不合逻辑、事理。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四点: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对安排农作物区划,肯定造林和收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③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二、教师归纳小结。
这堂课采取这样的情势,意在调动大家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到达会学的目的。从效果来看,大家都动了脑、动了笔、动了口,并且大家互帮互学,想必是有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像这堂课一样主动地学习,学会求知。
三、布置作业 。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干,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