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表白的话 > 正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发布时间:2021-05-13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00字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末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00字,欢迎浏览与收藏。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00字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多少年来,人们却忘不了公元220至2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曾有三分鼎立的局面。曹操,刘备,孙权,一场大张旗鼓的战争就此打开。

首先翻开书的这一页,这一页记录着公元200年的一场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克服袁绍。

可为何袁绍的兵70万却打不过只有7万兵的曹操?由于袁绍此人没有计谋,生性多疑,不听取自己谋士的建议,因而谋士们心生怨恨,有的投靠曹操,有的气急了自杀去了。相反曹操听取自己的谋士荀彧,程昱,郭嘉的意见,一样样的照着去办,并且善于用兵,所以克服了袁绍。这就是兵胜不在寡的著名例子。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产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那时刘备输给曹操,兵败流亡,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合江南的孙权,共同消灭曹操,刘备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因而与孙权组成了孙刘联军,孙权的大都督周瑜和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一起商讨,准备采取火攻的情势,结果把曹操杀得落荒而逃,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怀古诗以说这个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可是三国鼎立的局面才几年,司马炎的晋朝就颠覆了1三国。当年的建立终究化为尘土,特别是刘备的儿子刘禅投降时,蜀汉的政治完全糟蹋,“昭烈经营良不容易,一朝功业顿成灰。”多么悲痛。晋朝的统一使三国的局面正式结束。真有感呀。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00字2

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公元220年—280年),天下大乱,群起并起,争霸天下。该剧以吴、蜀、魏三国争斗为主线,描写了各个政治团体为称霸而进行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斗争《三国演义》描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始于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全书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大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偏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期各封建统治团体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酷和丑陋,比较客观地反应了他们对统治团体的爱憎与向背,和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欲望。

《三国演义》描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应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反应了三国时期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剧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人,后被刘备请出,成了蜀国的丞相。由于在《草船借箭》这件事能看出诸葛亮的聪明和机灵。由于在当时孙刘联合对付曹操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就设下圈套说;'让诸葛亮在10天以内制造十万多只箭否则就把诸葛亮杀了'。因而就向曹操借箭由于河上有雾所以曹操就命令将士放箭。诸葛亮的到箭后使周瑜非常恼怒。

这就是诸葛亮机灵、英勇、非常聪明,不为小事而计较所以我敬佩他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机灵、英勇部位小事而计较。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00字3

我从小爱看《三国演义》,在小学的时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国演义》啃,似懂非懂地沉入触目惊心的大战当中。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最著名、最杰出的历史小说,他向我们展现了精彩壮阔的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不管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是阴险狡猾的曹操,还是心胸狭窄的周瑜、勇敢善战的关羽、赵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欣赏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鞠躬尽,死而后已,他熟知天文地理,神机妙算,他火烧博望坡,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退敌、以木偶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一个个故事感动人心。令人难以忘记。就拿“草船借箭”来讲吧,虽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万支箭陷害他,可他保全大局,豁达大度,不愿意在大敌当前时与周瑜闹翻,而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他预测三天内必有大雾,了解鲁肃的忠诚,知道他不会泄漏借船机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轻易出兵。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假装,利用大雾,“一字儿摆开”,是为了受箭的面积大、数量多;让军士“擂鼓呐喊”,是为了虚张声势,提示曹军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积,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顺风顺水,奇妙地利用草船“借”来十万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诡计,使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怎能不让人佩服得心悦诚服呢?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好书,每浏览一次,我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让我收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00字4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收获颇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伪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宝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情。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可谓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灵,纯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使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情的重要性。“刘玄德三顾茅庐”这一回中,刘玄德身为皇叔,竞三次不顾辛劳,千里迢迢到山中造访一个出身贫微的人。刘备这类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性情毛躁的我深感惭愧,今后我会记住:我要变得有耐心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00字5

在我看过的书中,印象最深的还是要属《三国演义》。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非“曹操煮酒论英雄”莫属。这个故事讲述了刘备投降了曹操后,怕曹操怀疑自己和他争天下,所以整天在菜园里种菜。曹操也怀疑刘备胸怀大志,因而心生一计,像摸索一下刘备。便说:“玄德兄,你看现今天下谁可算上英雄?”刘备举了几个人,曹操逐一否认,说:“现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可算英雄!”刘备“吓”得连筷子都掉了,这时候来了个闪电,让曹操误以为刘备胆小如鼠,解除怀疑。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在生活中,为人处事都必须掌控好分寸,韬光养晦。只有能很好应用心理战术,才能更好得适应社会,在社会上立足!

就拿求职来讲吧,有一个电视节目叫做《职来职往》,其中一期里有一名男士印象挺深入,他十分善于使用心理战术,捉住行业先锋的心思,回答得很好,。口才很好,对答如流。关于职场在VCR上处理得很好,使在场得各位老板和评论员都很满意。都争着录取这个人,最后他求职成功,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100强中的红帽团体。具有十分高的年薪。

刚才就是一个典例。现在的社会就是适者生存。不管在甚么方面都要学习刘备这类谨慎的品质,如果在逆境这就特别重要。也要学习曹操这类委宛的手段、方法。只有我们可以掌控好分寸,那末我们就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以外”!干甚么事都会比原来顺畅许多,并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真实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