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话 > 正文

20岁,你得抓紧培养与别人拉开差距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1-04-25

20岁,你得抓紧培养与别人拉开差距的能力

20岁,你得抓紧培养与他人拉开差距的能力

文/迷思牛

1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电影台词:“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这句话既残暴又现实,道尽了人与人之间,不知在什么时候何地,悄然拉开的人生差距。

想来也是,这世界上,有人顶着超大黑眼圈、不分昼夜地备考应试,也有人好像轻而易举就可以顺利通过各项考核;有人在焦头烂额地跑招聘面试,也有人正在惆怅手上的几个重量级offer到底该选哪个;有人在恋爱和婚姻中拼尽全力,还是苦苦挣扎,也有人好像天生就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宠爱,娇妻佳婿配良缘。

因而,我们懊丧地开始自我怀疑,是否是我终其一生奋斗的终点,也不过只是他人正站着的出发点而已?是否是我拼尽全力,终究抵达罗马,才恍然发现他人压根儿就诞生在罗马?

“讲真”,我之前也曾有过这样消极的动机——以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过就是从出身、成长环境,乃至智商上拉开的。而这些,恰恰又是先天注定的,一个人再怎样努力都没用。

直到有一天,我自己反而成为他人的羡慕对象。那一刻,我才意想到,人的命运真的是可以靠后天来改变的。

2

事情要从一个月前讲起。那天,佳佳打电话告知我,她生了个二胎宝宝。聊着聊着,她突然说了一句话:“你知道吗?我真是羡慕你,由于我本来是可以和你一样的。”

我们俩都是乡下的孩子,差不多是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从小学到初中,佳佳与我的学习成绩都是不相上下。

但是,中考改变了一切。当时,我们都有幸考上了镇上最好的高中,可是佳佳的父母乃至佳佳自己都觉得,女孩子,特别是农村的女娃,读那末多书没用,还不如早早出来挣钱。而我却认为,只有读了书,我才能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15岁,我正在读高一,每天解着无数个二元一次方程式;佳佳在外地一家鞋作坊做学徒,每个月挣着800元。

17岁,我正在读高三,备战高考;佳佳告知我她谈了一个男朋友,这两年挣的钱也都花光了。

21岁,我行将大学毕业,考虑万分,选择考研究生;佳佳回到村庄里,准备嫁给邻村的小伙子。

24岁,我顺利拿到研究生学位,在一线城市找了份不错的工作;那时佳佳的第一个女儿,已口齿清晰地开始叫我“阿姨”。

27岁,我告知她,我准备结婚了;佳佳生了二胎,还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可她说一定要为婆家生个男孩。

她那天和我说了很多,唯一让我印象深入的是,佳佳最后说,她本来是可以和我一样的。我心中无穷感慨:原来,哪怕是出发点相同的两个人,也会在某个节点上,由于思惟方式的不同,从此过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如果当年在“女孩子读书有用吗”这个问题上,我和佳佳的想法一样,认为中途停学去挣钱最重要,那末如今的我会不会也如她一样,在家长里短中,早早结婚、早早生个孩子?

原来,思惟方式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3

工作以后,有机会面识到更多或优秀或成功的人士。他们有的工作能力极强,看上去任何事情都搞得掂;有的则是智力超群,好像没有甚么是不了解的;有的眼界宽阔,谈吐间都是我未曾见过的世界……

虽然优秀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在这些自带气场的人身上,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思惟方式和我们不大相同。

犹如下棋一样,他们已开始总结赢棋的规律,你还在揣摩下一步怎样走。同一个问题摆在眼前,他们不但能迅速捉住问题的本质,还能提出解决方案,而你却只是看到了问题本身。

那些真正优秀的人身上所具有的这类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被归类为高智商或高情商。因此,许多想要变得更优秀、更强大的人,纷纭将个人能力的提升寄托到提升“双商”上。乃至还有许多人认为,智商或情商是天生的,出众的人自带“优秀基因”,普通人没办法做到。却不知,这恰好是本末颠倒。

那些优秀、出众的人之所以强大,不过是具有了一种核心竞争能力——较强的思惟认知能力。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一定都是智商或情商,也多是思惟认知能力上的差别。

有人说,当下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一个人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被社会大转盘甩出去。所以,你要末出众,要末出局。不想出局,就必须出众!

基因、出身、成长环境……这些先天条件是我们不能选择和决定的。但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出色的思惟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练就的。平凡的你,也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