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有甚么太晚啊,只有不为罢了
文/小令君
1
头几天和朋友聊天,他问到:“你要是不做米有沙拉或不创业了,想去做甚么?“
我说:“不管我创不创业,我35岁一定都会再出国读书圆我一个梦的。”
他惊讶,“35?这也太晚了吧?一大把年纪,你以为你还能和之前一样努努力考哈佛呀?”
我笑笑,没多说。毕竟他不是大叫着,“你出国读书,有甚么用啊”,我已觉得很满足了。
但让我惊觉的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人,貌似总是对年龄和时间,有着莫名的焦虑和恐慌。
而这类焦虑和恐慌常常体现在,你要尽快地完成你这个时间段应当完成的任务。最不言而喻确当然是结婚、生子。
却很少有人把这类自己一每天变老的焦虑和时间不够用的恐慌,体现为,啊我要快点多看看这个世界,我要快点多学一些我感兴趣的东西。
2
几个月前有个白发飘逸的老爷子走T台的视频在网上传的尤其火热,他44岁学英语,49岁北漂研究哑剧,50岁开始健身,57岁创造“活雕塑”,65岁学骑马,70岁练成腹肌,78岁骑摩托,79岁上T台。
大家纷纭感慨和赞叹,是啊,没有甚么是太晚的,只要你想去做。
可认真的反观生活中每点小事,我们却没有几个可以不左顾右盼。
前一阵子,我对员工的低沉士气深感困惑,究其缘由终究发现是由于企业文化的灌输不够,简而言之就是打鸡血不够。那末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自然是要多给员工传导。
即使如此,我也是犹豫不决,“都已这么垂头丧气了,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吗?”
我的合伙人回答了我特别简短的一句话,“做一件事,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一语中的。
之前已错失了机会,现在继续不做,只会再次失去机会。
就算真的来不及,尝试着去做,又能怎样样呢?
我们反正怎样着都不会比之前最差的时候更差了。
3
在选择这一点上,确切国外的人们要比我们英勇的多。
去年在冰岛的时候,房东70多岁的人,却学习研究着复杂非常的星象,每一个深夜我起身上厕所的时候还发现她盯着厚厚的军用笔记本电脑上的云团图。
我有一次问她:“您是天文工作者吗?”
她说,“不是呀,我去年从邮政局退休了,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开始学习任何我想学习的东西了!简直不能再棒了!”
后来我知道,她还在学习潜水,学习ps,学习做中华人民共和国菜。今年她用邮件给我发了许多她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菜的照片,和她在红海和沙鱼一起的照片,她开心肠跟我说,“ling,下次你再来玩哦!我们可以一起!”
她的人生,在我们的眼里已进迟暮。但她的所有热忱和欢乐,恰似刚拉开序幕。
而想一想我们的老人,比如我外婆,仿佛每天除早上起来去公园漫步,白天看看报纸,唠唠嗑,晚上喝点保养品早早上床睡觉之外,其他的都没必要再去做了呢,光阴不多,学又何用?晚啦,来不及了,学不会啦~!
怎样会晚呢?
虽然我们可能穷其一生都不一定能学完这万千世界的哪怕一个小手指盖,但也好过把自己拒之门外。
4
今年秋季,从小被舞蹈老师说没有天分的我去学popping,跟唯逐一个超过20岁的Micheal在班里认识,我看着满屋子活蹦乱跳的8⑴8岁不等的孩子,笑着说自己是那个班上年纪最大的。
她说了一句噢;
我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人的算法,我已很老了,也来不及了,不该再学习了。
她惊讶地看着我:
“你开玩笑的,还是真觉得自己老了?”
我大笑,固然是开玩笑的。
毕竟,相比我想继续去了解的东西,我现在所知道的东西,实在可以疏忽不计,而且会随时间流逝趋近于零。
想到这个,就觉得自己实在是还很年轻。
还有太多想要完成的,想要实现的。
比如结婚的时候一定要去非洲,在沙漠里脱光衣服舞蹈,大声欢笑,相互理解,就如荷西与三毛;
比如30岁之前要学会去深海里潜水,可以和巴哈马的海豚舞蹈,跟红海的沙鱼sayhi;
比如要在老的时候举行一次演唱会,哪怕来听的都是颤颤巍巍的爷爷奶奶……
太多太多,他人听了会嗤笑的,而我从未觉得可笑的事情要做了。我知道我一定会一个一个地去把这些心愿清单打勾。
哪有甚么太晚啊,只有不为罢了。
我想到海底总动员第一集里面的海龟Crush,小丑鱼爸爸马林在离别的时候,对远去的他大喊:“你今年几岁?“
Crush一边在洋流里漂浮,一边悠然回答:“一百五十岁了,朋友!还是小伙子哪!冲啊!“
有人说过,我想在死前看完这个世界。
啊哈,看肯定是看不完的。
但这个世界,和爱的人一样,多看一秒,就多赚一秒啊。
我们还是少年啊!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