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计划中的事,到底打算甚么时候开始做
文/胡小木
1.
还有一周就期末考,你定好闹钟说明天早起背书,但是flag高高挂起,第二天早上却还是睡了懒觉,浑浑噩噩度过一天后,来上一句:不急,明天再学,就这样不急不急着,拖到了期末考的前一晚。
你觉得自己身材不好,下定决心运动,我要减肥,我要跑步,我要控制饮食,朋友圈立下了誓言收获了满满的祝愿和赞。
可到了晚上,好饿,吃一点吧,就吃一点点的想法又从脑中显现,忍不住就又加了餐。吃过以后简直身心舒畅,这个时候哪还想去跑步呢。明天跑,明天再开始,也不差这一天,因而你的减肥计划也是一拖再拖,直到你渐渐放弃了这项计划,自暴自弃。
有多少人,手里的备忘录列满了密密层层该做的事情,却一拖再拖,明明是懒,是不够自律,却把一切都赖在拖延症身上。
2.
我的2017年目标是,完成2016年那些我本应当在2015年就完成的目标,只是为了兑现我在2014年做的许诺——完成2013年所做的计划。
这是头几天在朋友圈看到的2017新目标,一大票人纷纭留言感同身受,我也不例外。
为何在如今,拖延症这个词成了很多人的借口和习惯。
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每天接触了大量信息,冗杂的信息让很多人产生了焦虑感从而致使拖延,来回避焦虑。
十几年前的我们,要是一天不出门,能了解信息的渠道,不过就是报纸、电视,为数不多的频道还总是重复播着单一的内容。
而如今,手机成了每一个人的必备之物,随便刷个微博,看个公众号,打开微信群,就会接收到无数的信息,每天接触到巨大的信息量,总是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感,产生一种“我有好多事情要了解,有好多事情要做”的感觉,压力之下,常常就偏向于暂时向后拖。
固然最重要的缘由,还是由于懒,由于不够自律。
3.
我想,每个拖延的人内心还是想改变的,只要不是完全的自暴自弃,那你就有变得更好的可能。
那究竟如何做才好呢,我不讲大道理,我就说几点我认为的最实际、最易于实现的。
(1)计划和履行力
随身准备一个本子很重要,就是那种可以放在口袋里的,某宝上很多卖的,想到甚么事情就记下来,再不成,不是还有手机备忘录吗,把想法都记下来,把大脑清空,大脑负荷小了,不累了,它不就开开心心的运转让你去顺利工作了吗,你以为大脑没脾气的啊。
定计划也是有必要的,不太重点是,计划是用来履行,不是用来放在那里看的,你得逼着自己去一步步履行。
同时你做的计划要切合实际,比如说我要骑行去西藏,这类计划是有难度的,即便你真的有强烈的欲望,也不是一步就可以实现它的。
我们可以把计划分解,比如先从省内骑行、每周跑步几次每次多少分钟已到达增强体质的效果、了解骑行线路、准备物质等等开始,把具体计划分解成一个个当前来讲易于实现的小部份。
当你每个小部份完成的时候,也就是大计划开始履行的时候,而每个小计划所整合成的效果绝对是1+1>2的。
(2)万事开头难,难在着手做
手头有一堆事,想起来就头疼,放谁身上都一样,事情堆积多了难免会愁。
但其实,没你想象的那末难,每一个人都是有专注力的,当你开始着手一件事的时候,会渐渐专注于此,从而由一件事情的顺利开始,推行到所有事情,由浑浑噩噩的状态转化为一种工作状态。
想一想当年高中时候的你,若是一天不去学校,桌上肯定是堆满了卷子,看着那末多没做的卷子你也会烦,可那时候容不得去想那末多,只有拿起卷子去做这一个想法。
要知道,当年你也曾是王者,是面对五年高考三年摹拟,面对每周一小考每个月一大考,面对书海题海依然不惧的人呀。
(3)规律作息,按时起床
你再怎样会利用时间,一天24小时这是没法改变的,所以说你睡觉的时间和你用于工作的时间可以说是一种反比关系,早上六七点起床,和中午起床,所能利用的有效时间绝不一样。
固然我是说有效时间,清晨熬夜的那段时间大多数人是没法做到有效工作的。
犹如上面第二点所说的,习惯了晚睡晚起,就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一样,的确不容易改变,算是开头难。可你就逼着自己先去做上一段时间又如何,反正又不会有甚么损失。
(4)砸钱(因人而异不一定有效)
想干甚么,就砸钱,在这方面投资自己,钱都花了那末多了,哪能放弃,即便最后不成功,投资自己的进程也是不吃亏的。
固然,对我要谈恋爱,我要找男/女朋友一起去旅游,吃东西,看电影打游戏这类计划,想一想就行了,这事可遇不可求,还是拖着吧。
我还是愿意相信每一个人其实内心都是想变得更好的,没人愿意自暴自弃。想去新西兰蹦极、想运动、想学一门语言等等的想法你可能已拖了很久了,难不成你还要继续,一直拖到年纪大了后悔才算结束吗?(来源: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