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娘,你穷不是由于你爸妈
我帮朋友大白整理行李,这是她今年不知第几次搬家。
为了省下一笔昂贵的住宿费,大白从一个自带浴室和洗手间的房间,搬去一个远郊的偏僻老房子里。她把所有行囊塞进那辆掉漆的二手本田车,大包小包牢牢贴在车窗上,油门一踩,锅碗瓢盆叮当作响,那是她全部资产奏出的交响乐,恍如正唱出一场悲壮的迁徙。
大白搬去的新家,全部房间只装得下一张单人床,简陋的铁皮床架抵着发黄的墙壁,天花板的角落里藏着斑斑霉点,脚底那层被踏到薄薄的旧地毯,散发出终年累月的咖喱味。我环顾着整间房子便宜又陈腐的摆设,余光碰撞着五十几岁的女房东。那个干瘪瘦小的印度女人,像是一只失掉水份的果子,有着枯柴般的手臂和鹰一般的眼睛,在一栋年久失修的房子里神出鬼没。
这大概是新西兰最冷的一个冬季,窗外的杂草也蒙上一层霜色,破旧的木房子在狂风中吱吱作响,我耽忧地问大白,“这地方看起来那末冷,你肯定要住下来?”大白没空抬头看我,敏捷地在铁架床上垫上几层褥子,顺手往窗沿边摆了一株多肉,嘟囔说,“这就行了,看起来暖和多了。”
那株多肉,姿态茂盛地生长着,还真有点春季的味道。
几个月前大白突然和我说,她终究攒好读书的学费,可以实现在国外读书的心愿了。这个九零后的姑娘,一年前拿着打工度假签证,一个人漂洋过海来到南半球。她在暴晒的天气里摘过樱桃,也在零度的冷藏室里包装过奇特果,在日本料理店“姨拉下姨妈伞”地接待过顾客,也在爆忙的咖啡馆里连续八个小时不停地打咖啡,拼命地赚钱,只为了实现出国留学这个单纯的梦想。
我和大白在同一个屋檐下有太短暂的交集,尔后便保持着一段久长的友谊。她是我见过的最坦诚而努力的一个人,性情刚强,乐观上进。我们在彼此最艰巨的时刻相遇,在那个租客来了又去的房子里,倚在夜晚的阳台上,分享过很多心事和忧愁。
大白家境不好,母亲下岗多年,父亲是普通工人,她从大学开始就没再管家里伸手要过钱。毕业以后,大白看着同班富有的同学出国就像出门乘凉般简单,虽然羡慕,却只能找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一边为自己的未来算计,一边坚持从中抽出一部份,孝敬辛苦了一生的爸妈。她兢兢业业把一份工作做了三年,才攒出一个出国看看的机会,大白办好签证,往大衣口袋里塞了二百块纽币,只带了一张单程的机票,她调侃自己,“梦想没有回头路”。
出国的日子是辛苦的,大白一个人单枪匹马,最苦的时候住仓库,吃老干妈配白米饭,常常要无中断地工作十几个小时。可是再难的日子都还不忘给爸妈的账户里打钱,从未听到过她对命运的抱怨,用她的话说,“既然家境不好,那就要努力要家境好起来啊!”
她的姿态坦荡恳切,完全不像我身旁另外一群姑娘,看见同龄女孩子背着名贵的包包,擦着名牌的香水,可以随便进出昂贵的餐厅,就用那虚荣又怠惰的声音抱怨着,“哎,瞧瞧人家爸妈,我怎样就没有人家含着金勺的命?!”
大概是由于贫困又努力的原因,我和大白的友谊特别深入,对彼此来讲都是励志的存在。我心照不宣她为了省三块钱公交车费而走路一个半钟头的时刻,她也完全晓得我从打工的餐馆把员工餐装得满满的只为把晚餐钱攒进微薄的账户里。她知道我酷爱写字,不要脸地相信未来的自己成为一个大作家,而我也总是看到她数钱的背影,那些钞票干干净净,一张接着一张,让人相信总有一天它们可以铺向一个女孩光明美好的未来。
那一年我们是那末地贫困,她穷到牛崽裤的破洞愈来愈大也不肯换条新的,我穷到交过学费银行卡里只剩下两块多纽币,可是我们却照旧相信,这生活一定有好的东西,渐渐渐渐地在到来。
偶尔有富裕又虚荣的姑娘带着嘲讽的语气问大白,“哎呦你这么拼怎样也不给自己买几件像样的衣服啊?”也有猥琐的有钱男人想用金钱换取她十年的努力,趁机想去摸她的大腿,可是大白始终把把头扬得高高的,把所有的嘲讽和诱惑统统挡在自己的生活外,“这么好的青春,让人忍不住想好好努力啊!”
有人说好姑娘应当是一株朝阳的向日葵,我想了想,仿佛不是所有好姑娘都有机会做一株向日葵,如果你不能,那就做一个像大白一样的姑娘吧,做一个永久的太阳,制造属于自己的光束。
几周前朋友S和我说,她那个去澳洲留学的表姐,今年第三次回国了,理由是“特别想念爸妈做的那盘红烧肉”。作为一个工薪阶层家庭,S的姨夫姨妈为了女儿的回国机票吃了半年的水煮白菜。虽然这样,他们还是尽力去满足女儿的全部心愿,表姐拎着两个空箱子风风光光地回来的时候,S看见满头白发的姨夫立马递上一张银行卡,“姑娘,想买啥就买啥去!”也看见苍老的姨妈搀着女儿的胳膊,心疼地说“孩子你又瘦了,想吃甚么,妈妈准备了好多好吃的给你!”
S说,表姐不止一次和她抱怨,“妹,你可不知道姐这几年受了多少苦,同学都是有钱人,人家一件衣服就一万刀,每天红酒牛排,那才是青春啊!我只能那些杂牌子的衣服和化装品,开一辆二手破车,我怎样就没有人家那样的爸妈呢?!”
S看着表姐吐沫飞扬,拼命忍住想说的话,就连那些杂牌子的衣服化装品和那辆不怎样样的二手车,也是姨夫姨妈不断压榨自己攒下的,她亲眼看见姨妈冲着偷偷吸烟的姨夫发火,“你就不好那烟钱省下来,我们把那钱给小芸汇去啊!”
我为了攒学费在小餐馆里端盘子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十八岁出国留学的小女生。爸妈为她安排在一户洋人家庭住宿,每周奉上厚厚的银两。洋人家庭对她非常友好,逐日为她提供晚饭和零食。她却不愿意融入她们的生活,常常谢绝这样的晚饭,在外面的餐馆狂妄地消费。她看着我为打工和读书整日繁忙,不止一次地问我,“你那末好的年纪,应当出去逛街,旅行的啊,你爸妈都不给你钱的么?!”
我无言,她说这话的时候,我已二12岁,早已不是依赖父母的年龄,连我邻居那十八岁的大女儿都在用全部暑假打工,每周准时为父母送上补贴。我的内心酸楚,如今有多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年轻人,已习惯用父母的金钱为自己的生活和梦想买单?
当我说起我邻居的大女儿格蕾丝新买了一辆深绿色的二手日本车时,这个十八岁的小女生,扁着嘴,“切,那是甚么破车啊,我让我爸给我买新车,要欧洲牌子的!”她说这话的时候其实不知道,那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花了全部暑假在酒吧里端盘子,脑袋扬得再高那也是她应得的阔气,这才是年轻人应当有的模样啊。
几天前朋友发来一段视频,题目是“少女当街殴打母亲,女儿要钱妈妈不给就打”,我看着那个年轻的女孩子和她的同学把那个可怜的母亲踢到在地,不停地辱骂和殴打她,止不住地流眼泪。我们的年轻人都怎样了?
我听过的一句话就能够让人哭出来的段子是这样的:一天赚80块钱的爸爸给女儿买了个iPhone 6plus,64G,7000多,爸爸从头到尾没有笑过。有人感慨着,今天有多少做子女的,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自立,又失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的孝道,索获得太过随便乃至理直气壮。人生可以寻求,但切莫攀比;你虚荣可以,但一定要靠自己!
我那在北京生活了两年的朋友,有一天忽然对我说,“喂,你现在在国外能自给自足吗?”
我说,“可以啊。”
她惊讶了一下,又继续说,“哦,我在北京和人合租,房租还两千五呢。每月爸妈还要补贴我两千块,我才能活下去。”
她顿了一下,又说,“哎,你还记得xxx吗,她爸妈给她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又安排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真是妒忌死了啊!”
我看了她的朋友圈,今天去喝星巴克,明天去看最新电影,后天去日料店吃到整桌铺满。我想起几年前她拖着行李箱说要去北京好好奋斗,不由感慨如今有多少年轻人打着北漂的幌子,却糟蹋着父母的心血钱,竟还抱怨着为何自己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我看着她的朋友圈,心酸,爸妈再穷,也已把最好的东西给了你,二十几岁的我们已需要开始学会承当,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当我们在责怪可怜的爸妈的时候,是否是应当扪心问问自己,你穷,是否是由于自己一直都不够努力,而不是由于别的甚么缘由。
姑娘啊,我知道这生活一定有它不公平的地方,当你看到那个二十几岁的朋友突然开上一部崭新的车子,而你只能在加班后的夜色里独自等公交再在破旧的出租房里入睡,请相信我完全理解这是一种多么难过的落差。我从很多这样艰巨的时刻走来,也亲身看着生活一点点变好。
你或许会感慨人的命运是何等的不同,或许会不知前路茫茫是不是可以通向光明,可是姑娘,我告知你,你才二十几岁,那末年轻,青春给了你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就是要你去努力,要你去深信,一贫如洗有甚么关系,穿便宜的衣服又怎样了,开一部烂车又如何,租不起好房间吃不起像样的晚饭又能怎样样?你不需要由于自己如今的艰巨和他人的嘲讽而介意,由于总有一天,你会依托自己,玉成你全部的梦想。
很多年前我由于这样一句话而泪流满面,你赚钱的速度要赶得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希望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还有人愿意相信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