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用甚么豢养渴望
文/孟迁
前不久课上,某著名助教分享“你用甚么态度来豢养你的渴望”。
我很喜欢这个视角。需要是好满足的,渴望是有点挑战的。
如果一个小孩子需要喝点水,那就喝呀,很简单。而如果他渴极了,渴得太久了,他已忍耐了很多很多的难受,他已要求,乃至祈求了很久,都没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有点点难了。
他可能会由于过于急切,而呛到自己;他可能惧怕再也得不到,而撑坏自己;他可能渴不择饮,而让自己受伤害;他可能愤怒地叱骂送水的人“为何才来,早先死到哪里去了”,而把送水的人吓跑;他可能根本不再接受他人给的水,由于他的安全感受伤了,已没法信任他人。
假设你是这个“小孩”的亲人、爱人、友人,假设你是给他送水的人,你会用甚么态度来对他呢?
每个频繁出现或难以遏制的情绪、言行背后,都必有一个渴望。有的是妒忌,有的是悲凉,有的是暴躁,有的是抑郁,有的是停不下,有的是失眠,有的是不停恋爱,有的是停止恋爱,有的是过于担心,有的是漠不关心……
越频繁、越强烈,这个渴望就越久远越重要。乃至它不只是你一个人的渴望,它还是你的家族几代人的渴望。乃至它不只是你今生今世的渴望,还包括你往世的渴望。
如果它已渴到吓人乃至发臭,你能鼓起勇气去看它吗?
如果它已渴到不懂等待,而产生破坏性,你会嫌它骂它吗?
如果它由于担心不足而不停要、多出需要地讨要,你会不耐烦吗?
如果它曾渴不择饮,而在某种程度上压抑自尊、遭到伤害,或抢夺了他人的,你能谅解吗?
如果它因渴生怨,骂你责你,你会理解,并由衷地说一声“对不起”吗?
如果它由于等你等得太痛,而硬着心,说自己不需要你、不需要你的水;如果它死命地推开你,然后砰地关上门,你会等一下再敲,或下次再来吗?
你会相信这不是真的它,接纳它的情绪,给它这个时间吗?
你用甚么态度来豢养自已的渴望,你就会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你的孩子。
我们每一个人真的是有成长的责任。心理大师萨提亚说:人有三度诞生,第一度诞生是精卵结合;第二度是离开母体;第三度是能为自己负起责任,而不再依赖他人。
第三度诞生才是我们生命真实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