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初创到管理:史玉柱对创业者的5大建议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富豪排行榜”上榜者到名噪一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负”,史玉柱曾自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着名的失败者”.从伟人汉卡到伟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从黄金搭档到《征途》游戏,史玉柱无疑是最具传奇色采的创业者之一。
9月28日在襄阳举行的“隆中对·创业与人材”活动现场,史玉柱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谈谈一些创业的经验及感受,敞开心扉与众人分享他的传奇经历和创业建议。
建议一:创业早期要聚焦重点,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
1989年,从深圳大学读完研究生,史玉柱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史玉柱把创业项目选在自己所熟习的软件开发上。他的四人开发团队用了8个月的时间,对开发的软件进行了完善。史玉柱记得,那时除每天睡六七个小时的觉,几近所有精力都花在软件的完善上。“创业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产品好不好,方不方便。”至今,史玉柱依然对初次创业记忆犹新。他认为产品的生产没有问题,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营销,用最少的钱让他人知道产品。
当时,史玉柱想到了在专业媒体上刊登广告。他找到了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专业化媒体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报。从未写过广告的史玉柱用3个月找到了写广告的诀窍,并一炮走红。“有好的产品,好的广告,好的营销模式,市场自然就打开了。”史玉柱回想,当时创业的启动资金只有4000元。在他看来,创业早期一定要紧盯项目,对选中的项目要聚焦、聚焦、再聚焦,把自己的才干发挥到极致。
史玉柱说,创业早期最重要的不是资金,而是一个正确的商业模式,而具有决定性的是产品本身。“如果有好的产品,政府自然会支持,银行也会贷款。创业者潜心把产品和商业模式做到极致,就已成功了一大半。”
建议二:尽可能不要多元化,要捉住一两个行业做深做透
对创业项目的全身心投入,使得史玉柱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卖软件一个月的利润就有上千万元。成功一度让史玉柱迷失了自我。史玉柱说:“幸福来得太突然,头脑发昏,当时就以为做啥都能成。”接下来,他将自己的创业大船开向了“深海”.
史玉柱开始涉足医药、化装品、服装、房地产、保健品等领域,迅速构筑起自己的产业帝国。很快,史玉柱就尝试到失败的滋味,由于对很多领域其实不熟习,加上摊子铺得过大,不但血本无归,还背了两亿元的债。
他总结道,企业尽可能不要多元化,要捉住一两个行业做深做透,做成专家:“对证券市场来讲,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对创业、做企业来讲,鸡蛋必须放在一个篮子里,搞实业必须专业化。”史玉柱认为,在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只有产品比他人更好,商业模式比他人更奇妙,走专业化道路,才能在自己最懂的领域,做深做透,超出对手。
建议三:失败的教训是最为真实的,低谷是成长的机会
告别了鲜花和掌声,史玉柱开始了认真的反思。“人在成功的时候总结的经验常常是扭曲的,在失败的时候总结的教训常常是最真实的。失败的时候要认真总结,避免头脑发热。”
一路走来,史玉柱认为一旦一个人的创业遇到困难,进入低谷,千万不要气馁,这恰好是上天给予的最好成长机会,“这时候再认真地总结自己的行动、思惟方式和公司经营,做好检讨,公司和管理者才会长高一截”.史玉柱说,在低谷的时候,要及时地总结。趁着低谷的时候,趁着印象深入的时候,制定规章制度。
尔后,史玉柱常常召开内部会议,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检视得失成败,总结完善提高。
建议四:重视企业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第二次创业,史玉柱选择了保健品脑白金,在产品和研发都准备就绪后,营销却成了难点,史玉柱选择亲身带队营销和管理。“企业小的时候是靠战术,靠企业家亲身动手带领团队;但是做到了一定范围,一定要讲求管理方法及艺术;等企业扩大到了了更大范围,管理也会力不从心,这时候就要依托企业文化。”
史玉柱直言,企业的管理其实就是用人,而人力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两点:员工在企业里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给予员工的收入福利是不是到位。为此,史玉柱逐渐完善了公司的赏罚制度和鼓励措施,“只有当企业管理和鼓励机制建立完善后,才能留住人材和激起员工的潜能”.(可参见创业邦文章《史玉柱征战商场多年的十大管理心得》)
建议五:创业内容要与爱好结合起来
出身软件工程师的史玉柱,玩游戏是他的偏好。由于爱好,游戏也渐渐成为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合适打天下,守业不行,我就培养总裁、副总裁。”脑白金成功后,史玉柱就渐渐淡出了管理,但对游戏却总是爱不释手。渐渐地史玉柱从一个游戏爱好者成了一个游戏狂人。“每天不睡觉,酷爱游戏,做梦的时候就是游戏。”正是对游戏的爱好,史玉柱投了2000万元成立了专业的游戏开发公司,开始玩自己的游戏。四年间,史玉柱几近没用过手机,并把大部份精力都放在了游戏虚拟的世界里。如果发现游戏哪一个地方不公道,即使是在夜里,他也会把研发人员叫起来,第二天就进行更新。
作为一个游戏玩家,史玉柱做的游戏有许多创新,也为他带来了一个月上亿元的利润。
史玉柱说:“我的事业与爱好高度吻合。如果你做的事业,你本身不喜欢,觉得很枯燥,就不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