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之磊:没有做到最优秀之前绝不放弃
从小学到高中,童之磊都是标准的“好学生”,考入清华后却“离经叛道”选择创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中的第一批创业明星;同一年,他从顶峰跌至谷底,成为被媒体盖棺定论的失败案例,不能不自己打工来赡养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被迫将公司卖掉,3年后把公司买回来,重新动身。
说起十余年的创业生涯,全国青联委员、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谈到最多的词就是“理想”。在他看来,真正伟大的企业家都不是为了财富在创业,而是为了理想,“就像乔布斯说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理想很美好,实现理想的进程却备加艰辛。在他看来,人生经历失败越早越好。“就像摔交,一个小孩一天摔十几次也没关系,最多哭两声,爬起来就没事了。但当你已步入中年或老年时,摔一跤就很有可能永久站不起来了。我很荣幸,摔倒得比较早。”
入学时不是成绩最好的,但毕业时一定是最优秀的
回顾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用童之磊的话说,自己每次入学都不是成绩最好的,但到毕业时,一定是最优秀的。
在每一个阶段,他都承受过心理落差:小学读的是厂里办的子弟学校,总考第一位,初中搬到了昆明,才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高中时,他考入云南省最好的高中——云南师大附中,“再次遭到打击”。
最强的挫折感是1993年刚刚进入清华大学时。他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清华校园,看见一块宣扬展板上写着“欢迎北京四中10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而“清华在全部云南省包括少数民族预科班在内总共只招30个人”。
来到新寝室,他发现自己的下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状元,而同寝室另一位北京同学,在得知童之磊的高考分数后则松了一口气说:我还以为自己是班里的最低分,原来你才是!
到毕业时,童之磊不但是校级优秀学生,还同时拿到了汽车工程、法学和管理学3个学位。当时还没有工作经验的他,由教育部特招直接进入清华读IMBA(国际工商管理硕士)。
追逐的进程其实不轻松,大学4年,由于要修3个学位,他的课程表永久都排得满满的,每天早上7点多就开始上第一堂课,一直上到晚上10点最后一堂课才结束,而在下午下课到晚上上课之前只有15分钟的时间,得一路狂奔着去食堂吃饭。
当时,他担负系团委书记,还是清华大学最大的理论类社团——求是学会的会长,晚上10点下课后,还要做很多学生工作和社会工作,一般都要到清晨两点才睡觉。做完事情,他还会在深夜的校园里一个人跑步。
童之磊觉得,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下来,都是由于内心的理想和目标。“我一直认为,只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优秀,所以在没有做到最优秀之前,我绝对不会放弃。”
理想很重要,但首先要活着
虽然学业上的“逆袭”风平浪静,童之磊在事业上却经历了几番起落。
在童之磊上清华时,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不久,他也和90年代的许多大学生一样满怀豪情,热中于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由于父亲和哥哥都从事汽车行业,童之磊也读了汽车专业。但是,在接触到愈来愈多的西方经济学思想后,他却发现,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是仰仗于汽车这样的传统行业,而是高科技和创新型产业。
惠普、微软、苹果等一批硅谷创业公司的经验,激起了他创业的想法。1997年,童之磊和几个汽车系同学一起,在清华的所有宿舍楼内建起了局域网,继而开发出大学生门户网站“化云坊”,很快便成为教育网内流量最大的网站。
在世纪之交的许多清华学生心目中,童之磊等人的创业故事是一个传奇。在1999年的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由“化云坊”脱胎而出的“易得方舟”取得金奖第一位和660万元风险投资,团队的5名成员被称为“知本五少年”,有几名成员乃至果断选择休学创业。
“那段时间,觉得世界上没有甚么事情是我们做不到的。”童之磊记得,公司成立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媒体采访时问,你们觉得比尔·盖茨怎样样?斗志昂扬的少年们说,我们3年就可以超过他!
天有不测风云。发布会后不久,纳斯达克突然崩盘。当他们再去找当初承诺的投资人时,投资人全都变卦了。
到现在,童之磊还清楚地记得在2000年底的一天,他去公司的办公室时,惊讶地发现满目狼籍,桌椅、电脑都胡乱扔在地上。他给总裁鲁军打电话,才得知公司已付不出工资,只好把电脑、家具都折价卖给员工抵工资。
不久后,童之磊也被迫将由“易得方舟”孵化出的中文在线卖给了香港泰德时期团体,并被任命为泰德团体履行总裁和首席运营官。事实上,泰德团体对童之磊本人的兴趣明显比中文在线要大很多,中文在线的发展其实不在团体的整体战略以内。
3年后,童之磊不满中文在线的止步不前,终究下定决心将公司“赎回”。当时,泰德团体董事长陈平坚决反对,他对童之磊说,如果中文在线能够发展为一家上市公司,我就同意你把公司买回去。童之磊特别认真地想了想,回答说,“我相信中文在线不但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而且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他重整旗鼓,开始二次创业,给自己定的工资是一个月1200元,出门只坐公交车,好几个人吃饭只点一个菜,却给贡献大的员工发万元以上的工资;随后,公司业务逐渐走上正轨,几近“每一年都能换一个新的办公室”。
现在,中文在线已从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发展为一家具有500名员工的企业,正在准备上市。
回想起当年的经历,童之磊觉得:“这些挫折让我更加务实,明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登上山顶,必须一个一个台阶地上。理想很重要,但作为一家创业公司,首先要活着,才能实现理想。”
从酷爱浏览到数字出版
到现在,童之磊都是个“工作狂”,每周7天,每天早7点到晚12点,他的计划表几近没有空缺。
对他来讲,工作之余的唯一爱好就是浏览,每一年都保持着几百万字的浏览量。浏览的习惯是很早就养成的,从小学开始,他就爱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书;在中学时,他还爱读名人传记,并且从中学习自我控制、培养品格的方法。
在读《富兰克林自传》时,书里提到富兰克林为了养成好的品格,把一些好的品质写下来,然后每周检查,看自己是不是到达。童之磊因此养成了制定计划表的习惯。一直到今天,他每一年都会规定自己要完成几件“大事”或“关键任务”,小到每天也都有详细的计划,每月、每一年则都会进行自我总结。
在海纳百川的浏览中,童之磊对书的选择性愈来愈强。最爱读的是文史哲经典著作。在这个进程中,他学会了独立思考、寻觅真谛。
也正是由于喜欢浏览,他在最初创业时就瞄上了数字出版领域。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那时候买不起书,买书的钱都是从伙食费里挤出来的,去图书馆借书又常常一书难求,我觉得如果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会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中文在线公司初创时,童之磊带着“坚持正版”的理想,立刻得到了一批作家的大力支持,包括莫言、毕淑敏、张抗抗、余秋雨在内的很多知名作家都怅然与中文在线签约,虽然付给这些作家的钱不多,但对作家们来讲,这都是他们第一次在网络领域取得收入。当时,作家从维熙还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称这几个创业大学生是“来自天堂的文学使者”。
如今,中文在线不但在数字出版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还创办了原创文学网站“17K小说网”,诞生了一批知名网络作品和作者。浏览网络作品,从某种程度上同样成了童之磊工作的一部份。在致力于下降创作门坎的同时,他也希望,在这个进程中能够产生一些流传后世的精品。
“网络平台的发展给了更多的人创作自由,在数字出版时期,所有人都有写作和发表作品的机会。”在童之磊看来,数字出版颠覆了“造纸术,印刷术”两大发明的方向,是改变世界、传承文明的另外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