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路上,豪情可能意味着一切
一年前,Fab点com 取得了重生,从一个男同社交网站转身成为创意闪购网站。以后 Fab点com 发展迅速,现在具有 250 万用户,今年的营收有望到达 1 亿美元。
真正吸引我的是 Fab 转身背后的故事。开创人和 CEO Jason Goldberg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讲到,他们意想到要把精力放在在团队成员都充满豪情并有望达成的东西上面,因此决定转身创意闪购。仅仅经过 20 分钟的讨论,他们把目标定格在设计上。而其实他们真正酷爱其实不是社交网络。这又提示了我:创业者们,不管多么有才华,需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酷爱才能终究达成。
这仿佛是浅而易见的:如果你要倾注全力投入到创业生涯当中,你最好做你爱做的事情。但在创业的征途中这个道理常常容易被遗忘。而 Fab 也一样犯过这样的毛病。Jason Goldberg 表示,他起初是为了自己和朋友才做的男同社交网站,但他意想到他不过是在投机。他在邮件里这样说:
起初我是投机的心态,而不是纯洁的豪情。我想有许多人常常误把机会当作豪情。有太多的人对创建公司感兴趣,而不是对要做的特定事业充满豪情。
创业不是为了一夜成功
AOL 前联合开创人 Steve Case 曾表示,有些创业者把眼光放在那些他们能一夜成功的东西上,而不是全身心肠投入到他们真正酷爱的东西上。“有许多人创业是由于他们以为自己看到了能赚大钱的机会。你偶尔会走运,但这不一定行得通。你必须对它充满豪情。”
从投资人给创业者的信号当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误解。2008年 First Round Capital 的前主管 Charlie O’Donnell 第一次见到了 Kickstarte 的联合开创人 Perry Chen,他对没有进行投资一事追悔不已。他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说,当时他纠结于 Kickstarter 的商业计划和线路图上的一些细节,而没有掌控到 Chen 打造 Kickstarter 的真正意图。他说,听了 Simon Sinek 的 TED 演讲以后,他意想到人们在乎的并不是你做“甚么”,而是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那时我其实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四年后的今天,我终究明白了。现在,我首先向他人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这样做的缘由是甚么?之前我会出于好奇心而问,但现在我明白了这个问题对创业的成功与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把有豪情的事情做对意味着成功、平庸、乃至是失败的区分。Turntable.fm 的开创人 Billy Chasen 曾创建 Stickybits (二维码提供商)。他说他转做 Turntable.fm 是由于他逐步失去了对二维码和公司所做事情的兴趣。而他真正感兴趣的却是音乐,因此有了后来的 Turntable.fm,虽然 Stickybits 其实也称得上是小小的成功。
当豪情与机会相遇
唯一豪情没法成功,但缺少豪情也一样如是。假设你有很好的机会和坚实的团队,但却没有燃烧的豪情和愿景,事情很容易就会变得一团糟。正如 Goldberg 所指出的那样,他需要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他的豪情能和一个成熟的、可被颠覆的市场相匹配,并坚信 Fab 能在同领域里做到最好。
如果你视察一下 Jack Dorsey (Twitter 和 Square),和 Dennis Crowley (Foursquare),你就会发现他们都对自己的目标充满了豪情。他们可能其实不能预感公司未来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但他们知道他们终究想看到甚么,由于他们长时间沉迷于自己的想法。Crowley 表示,Foursquare 之所以能在竞争剧烈的 LBS 领域拔得头筹,是由于他和核心团队成员都在位置服务上有多年的思考,而这又融入了公司的 DNA,并指引着公司的前进方向。
再一次:豪情并不是成功的唯一要素,但要想在缺少豪情的情况下打造成功的公司会更加困难。如果你能把工作和豪情并在一起,回报将会相当可观——Y Combinator 的联合开创人 Paul Graham 在几年前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这样写道:
找到你酷爱的工作其实不容易,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即便你成功了,在你三四十岁之前你也很难自由地做你想做的工作。但如果你有既定目标,你就更有机会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