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情微小说 > 正文

纸糊的翅膀飞上天

发布时间:2021-02-01

纸糊的翅膀飞上天

纸糊的翅膀飞上天

由于父亲的突然去世,作为家中的长女,她不能不中断了学业,担当起照顾病弱的母亲和弟弟的责任。

为了补助家用,她独自一人来到北京,在一个白领家做了保母,在工作的间隙,她总是感到焦虑和茫然,总是回想起上学时的种种理想,总是在想: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做保母了吗?

有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打工女皇”吴士宏的报导,吴士宏从一位护士成长为微软中华人民共和国区总裁的经历给了她很大的震动,连续几天夜里她都睡不着觉,在想着以后的路该怎样去走,虽然她想不出自己的未来会是个甚么模样,但此时的她愈来愈苏醒地认识到:一定要多学些东西,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天她去菜市场买菜时,一个小伙子递给她一张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夜校的招生简章,她读书的时候就很喜欢英语,所以一下子动了心。她的雇主很通情达理,不但同意了她上学的要求,还借给她一辆自行车。

在英语夜校里,她的同桌是一名刚从日本回来的北京女孩,课间的闲谈中,她告知她,她的先生是一位日本商人,在北京开了一家人体“克隆”店,是北京唯一的一家,所以生意好得不得了——这是她第一次听说“人体克隆”这个词,出于好奇,她便向她详细询问起来,越听越觉得成心思,她突发奇想:这么大的北京才这么一家,如果我能掌握这门技术,以后也开这么一家小店,得赚多少钱啊!

由于有了这个想法,她便常常向同桌打听关于人体“克隆”的事情,有一次女孩对她说:“既然你对‘人体克隆’这么感兴趣,就到我们店里来干吧,正好我们现在非常缺人手!”因而,她便来到了北京第一家人体“克隆”店打工。为了能尽快掌握这门技术,她总是不放过任何一次“练手”的机会,这让同事们都觉得很奇怪:他人都希望工作轻松一些,这个女孩子怎样甚么活都往自己身上揽呀?她还从老板那里借来了很多日文资料,对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去查,常常看懂一句话要花上半个多小时,就是以这样的速度,她硬是利用业余时间将一百多页的资料啃完了。

人体“克隆”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里面蕴藏着很多美学方面的知识,比犹如样是一只手或一只脚,摆成不同的姿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表达出不同的意境。为了能捕捉到人体最动人的瞬间,她常常自己脱光衣服站在大衣镜前细细琢磨。

她的投入与勤奋让她很快从同事中脱颖而出,她做出的人体模型总是让顾客欣喜不已:“我有这么美丽吗?”顾客的肯定和赞美让她觉得自己开店的时机已成熟了。可开店的装备要十几万元,她手里的那点钱租了店面后就所剩无几了,她从哪里张罗这十几万呢?就在她为装备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想起读过的资料里介绍过日本一家很有影响的叫做“瞬间”的人体“克隆”店,店主是一名叫做森贞芳子的女士。她抱着“宁可做过,莫叫错过”的心理,立即在大学里请了一个教日语的老师帮她给森贞芳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人体“克隆”在北京乃至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市场潜力,提出想在北京开一家“瞬间”分店的欲望,并请她担负股东之一,唯一的要求是她能提供一套装备。

信寄出去以后,她度日如年地等待回音,结果等来的不是信,而是森贞芳子本人!森贞芳子在北京停留了三天,三天里芳子和她聊了许多诸如人生、理想等等经商之外的话题,临别之时,芳子慎重地握着她的手说:“虽然你没有开店经验和经济实力,但你有梦想,而且够努力,天下没有这样的人做不成的事,我决定和你合作。”2008年5月,她的人体“克隆”店终究开张了,在她的惨淡经营下,到了年底,小店的生意已完全步入正轨,她还雇了两名员工,成了名不虚传的老板,但她心里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危机感,由于她知道刚开始大家对人体“克隆”都觉得新鲜,一旦新鲜感过了,生意必将会遭到影响,所以总想着怎样能在原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为此,她又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大专班的学习,再接待顾客时,她已不满足于“克隆”出人体的模型了事,而是像创作一件艺术品一样,从立意、构思、造型、色采到最后的取名都要花费一番心思。

她的一件又一件作品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北京晚报》和北京电视台相继报导了她和她的人体“克隆”作品,而让她感到欣慰的不单单是小店的生意会更加红火,而是除赚钱以外,她终究找到了人生更值得去寻求的目标。

她叫汤凯敏,一个普普统统的山东女孩,两年前她还只是京城一户人家的小保母,谈到自己的今天,她说:“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与她所处的环境其实关系其实不大。关键是她的内心有无改变命运的勇气,有了这份勇气,即便是纸糊的翅膀,也能飞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