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情微小说 > 正文

猎聘网CEO戴科彬:创业是为生命留一个记忆

发布时间:2021-01-30

猎聘网CEO戴科彬:创业是为生命留一个记忆

猎聘网CEO戴科彬:创业是为生命留一个记忆

1月初,在北京建外SOHO一间办公室里,当年轻的戴科彬谈到这个广告创意时,仍不免有些小小的得意。

他就是猎聘网的CEO,一个80后创业者,正在为打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竞争力的高端猎头平台而奋斗着。

创业源于个人的困惑

三四年前时,戴科彬还是宝洁公司市场部大中华区品牌经理,那时候事业小有成绩,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但对仅用了3年时间就做到市场部品牌经理的戴科彬而言,前面的路仿佛有些凄迷。他说,“对宝洁的每个工作流程,每个环节我都了如指掌,而且大公司循规蹈矩的发展模式,让我感觉职业要有一个更大的提升很难,必须要在本职位再等4到5年,但是对年轻人来讲实在是付不起时间的代价。”

他像众多具有强烈事业心的同龄人一样,一度堕入了困惑和旁皇。但是环顾四周,仿佛没有人能帮他解决这个困惑。一名老上级建议他找猎头聊聊,说不定就可以遇到更好的机会。但是他跟猎头聊过以后发现,国内猎头的水平大多良莠不齐,而像一些有些范围的招聘网站,其实并未紧跟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而有所创新,它们更像传统的猎头公司,根本谈不上个性化地服务。

这时候候,他的直属上司一名新加坡人要回国了,他跟戴科彬说,“以后我们可以在linkedin上联系。”当时,linkedin在国内还是一个新鲜名词,它是一家面向商业客户的社交网络(SNS)服务网站,目的是让注册用户保护他们在商业交往中认识并信任的联系人,俗称“人脉”。对商业人士而言,身旁的圈子很重要,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交换信息,乃至还相互介绍工作机会。但戴科彬尝试着去利用后发现,这个平台的确很不错,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仿佛很难被利用,由于有很大的文化上的障碍。因而他心里想:既然职场需求存在,那为何不去摸索出一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经理人而言更好的服务平台呢?

此前,58同城的CEO姚劲波一直鼓励和支持他出来创业,戴科彬认为自己已有了十分的掌控,便从宝洁辞职,到北京闯荡。

公司是他和姚劲波共同投资创建的。刚开始时,尝试了很多模式,但终归摆脱不了传统B2B盈利模式的束缚。2006年,猎聘网在原始的“猎头网”基础上,重新做战略调剂,开始将猎头的模式复制到互联网上,做实体生意,展开线下服务,重新运作。

戴科彬说,“其实我们后来发现,在线产品对企业而言就是工具,它们终究要的是效果。此前的网络招聘网站大多数是在做广告,充其量是个资讯发布平台,但近两年电子商务的拓展告知我们,互联网也在配搭服务,今时本日的互联网,已不但是通过信息互通赚钱,而是要用服务赚取更大的利润。而更多的互联网使用者,也正在通过网络获得更好的服务。”

为客户创造价值

就当一切逐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时候,2008年的金融海啸不期而至。对戴科彬和他的猎聘网而言,那一年是最最艰巨的。当时员工走了一半,剩下七八个人苦苦支持着。为了给员工发工资,戴科彬乃至把自己的爱车都卖掉了。

不过,危机其实不全是坏事,危中也有机。戴科彬说,“这场危机迫使我们学会用低本钱的方法运作一个公司,而当他人都在渐少投入、收缩阵线的时候,我们却进入市场,渗透到不同的公司理。危机让我们找到了具有标准化流程的工作模式。”

平常生活中,戴科彬是个待人热忱、事无巨细的领导者,身旁的同事说,他是做事极为细致的一个人,乃至每天都会去接客服电话,每天要看用户反馈,还亲身去客户公司造访。他信仰一句话:谁为客户创造价值,谁就可以赢得市场。

我们谈起猎聘网最近的那个广告冲击波。他说,点子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全部片子的制作也是他主导完成的。“对一个职业精英而言,最重要是是信任。只要解决了信任问题,很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作为行业内领袖级的人物,如江南春和邵亦波等,本身形象健康、又有影响力,他们的成功,本身也是一部奋斗史。因此,他们作为猎聘网的代言人,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目前,国内中高层以上人材将近3000⑷000万人,虽然说高端人材招聘市场很大,但猎头水平良莠不齐,很多猎头公司过分重视企业本身发展,而疏忽用户体验,也存在高度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处于弱势地位,而猎聘网开辟的社区平台将求职者和猎头置于一个同等的地位,相互选择。

戴科彬表示,“猎聘网的模式是一个全球创新的模式,是一个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的模式,我们结合了做SNS的特点,并利用于网络招聘。将“企业-猎头-个人”三者的招聘关系通过互联网服务的模式运转起来,是一个更高效的高端人材服务模式。”

而过去猎头对求职者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够,从而猎头网采取了13种私密措施,如:可以屏蔽掉某些公司,如果怕电话太多可以题让猎聘网400转接,如果漏掉了哪些重要电话系统会提示等。

现在的戴科彬一如既往地充满创业的热忱,每天斟酌的是用户是否是又满意了一点,网站的服务是否是进步了一些,团队的履行力是否是又有了提升。

谈到对财富的态度,他说,“创业时千万别想着创富,很多今天已很有成绩的企业家每天也是忙繁忙碌的,我想他们也不完全是为了单纯赚钱而工作。我原来在广州工作时,可以说生活非常富足,物资财富上也有相当的积累,但跑到北京来吃苦受累,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看自己是不是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其实你在帮助他人创造财富的同时,自己的财富也在不断积累。选择创业这条路,不管成功与否,是我人生的一个经历,我就是要用精力、时间和毅力,支持起一段属于自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