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顽石互动CEO吴刚:二次创业是乐趣
吴刚17岁没读大学创业至今,他一路要解决的问题是,“他人老觉得我岁数小。”但36岁的他在创业路上是久经疆场的老兵。
吴刚算得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游戏事业的最早开辟者。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喜欢束缚,创业对他而言几近是与生俱来的本能。16岁开始编程独立谋生,不再向父母讨生活,父母虽是清华高材生,但“他们掌控不了我”。十几岁他就赚得几十万,“我对钱、成功没有任何感觉,那个时候就是乐趣。”
吴刚完全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我高兴死了,每天在电脑前面不知疲倦地编程,整晚不睡觉我就是喜欢,我觉得如果能把编程变成我的职业那是太幸福的事了。”那时他带一个小团队在清华幼儿园里租了间房干活,“我特别怀念那个时光,交了好多的好朋友,一起编程,我给他们钱,有特别强的乐趣。”
三年后他已不满足于编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刚开始为他人开发游戏软件,从此与游戏结下不解之缘。1999年底,摸爬滚打多年的他创建了北京数位红软件利用技术有限公司——数位红后来一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手机游戏开发商。
那段日子在他人看来很有艰辛之味,网友留言曾去数位红公司办事,想不到办公条件如此清贫。但吴刚明显自得其乐,“我自己不觉得有多难,我始终是一个把工作当做乐趣的人。你的动身点究竟是甚么,终究决定你能得到甚么。”
创业不到三个月,七八个人跑得只剩下两三个人。2000年底,公司只剩下2个人,吴刚开始找朋友借钱。吴刚在工作日志中这样记载,“2001年12月底:终究筹借到一笔10万资金,一年为期,代价高昂。我和冯文杰(另外一开创人)搬到回龙观龙泽苑的一间三居室,租金1800,可以宽带上网。那年最冷的一个夜晚,北风咆哮中,我们搬家,办公、吃住都在那里。同时我们迎来的第一个全职员工高智杰担当美术工作。一个人一个屋,每天有啤酒喝。”
不久,数位红第一款手机游戏正式问世,以后成功与诺基亚捆绑,打开海外渠道,公司日趋步上正轨。2005年数位红被盛大软件收购之前,年销售额近千万元。离开数位红当天,吴刚给同事们写了一封邮件:“我的生命注定是要由很多创业经历组成的,我酷爱那份感觉,那种成绩感没法替换。”
果然,在盛大打工两年后吴刚再次创业,前后合作创建V8和顽石公司,在手机游戏领域继续独领风骚。“人还是要做自己最善于的东西”,他的创业真谛得到了回报:《二战风云》iOS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AppStore市场排名第一,最高月收入达80万美元,2011年顽石预计全年营收2亿元人民币。两次创业经历让他积累了从游戏制作、运营到团队建设的丰富经验。
员工们都怕这位看上去温和、开朗乃至桀骜不驯的“北京爷们”,虽然将其视为公司的“精神领袖”。“由于我对很多事情特别认真,特别刻薄。”吴刚会深入到产品的细节中,“比公司每一个人都懂产品。”他觉得一个人在这个年代“能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太幸福了”,因此他不能容忍他人的不认真。
“我不相信人和人之间智力上有多大差异,我觉得时间永久是自己而不是老板的,我要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要做的事,所以工作17年来我都能回想起哪一年做了甚么,一直在写工作日记,特别清楚。包括我爱写微博、博客,坚持8年写博客。我的毅力很强,做手机游戏11年,做游戏15年,在这个进程中要烦早烦了,但是我总能找到进步和缺点。”
对吴刚而言,创业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一根筋”的故事。他人觉得苦、累、烦,他历来都以为这是“乐趣,金不换的感觉”。
吴刚身为顽石互动的CEO,已在游戏领域完成了屡次创业“三级跳”。
吴刚之所以对产品如此刻薄,源自于自己20岁时跌的第一个大跟头。
1995年,吴刚进入尚洋电子技术公司开始涉足单机版PC游戏开发;翌年,推出了引发极大争议的《血狮》。这一游戏虽然销售不错,但是产品本身却被广为诟病。
“这个游戏垃圾到甚么程度?定货三万多套,退货一万多,漫天都在骂这个公司骂这个游戏,如果搁一个普通的20岁孩子身上就不干了。”吴刚不但没有回避认栽,反而站出来主动承当一切。“虽然谁也不知道这是吴刚做的,但我要说明这个问题承当责任,我没想到会做出这么一个垃圾游戏,从此吴刚和这个游戏名字就连在一起了,十几年了人们也没忘。”
吴刚为何要整理这个烂摊子呢?“我发现背这个包袱不但没有伤害,反而有很大好处,后来我做的任何一个公司产品都是最棒的,由于我历来不敢放松产品质量。”
经历了《血狮》的失败,吴刚一心要做“最好的产品”,他将这款“臭名昭著”的产品当作了个人历史中的“羞辱柱”。“第一次摔一个大跟头,第二次还敢吗?我在20岁出这么一件事以后,就足以震慑20年了,我还敢做垃圾游戏?我经常提示自己,只有自己敢扒出来的时候,才对自己真的没有伤害。有一天你不愿意重视,被竞争对手拨开,在最痛处打击你,不知道多惨。一个成功的人应当是让自己愈来愈透明。”
正是由于吴刚十几年来对产品出色的把控能力,才能在二次创业时又取得风投的青睐。
11月16日,顽石互动完成B轮融资。此轮资金由挚信资本、成为基金、IDG资本共同投资。数位红被盛大收购后,这些人都成为吴刚的老朋友,也是他创业多年的收获。“我的投资人一定对我相当了解,我也了解他,双方相互认可。这三家公司我们都认识七八年,七八年的交往还能隐瞒甚么?一个年轻人从27岁、28岁成长到35岁、36岁,你看着他一步步走来,知道优点在甚么地方,二者之间已远远超越投资人与被投资者的关系,而是相互信任的朋友。”
吴刚获得今天的成绩并没有归结为自己的聪明,而是一种不断学习的意识和性情。“这个行业比你智商高、优秀的人太多了,正常人都拼不过,再遇上特别的人怎样办?我总能看到比我强的人,我知道甚么是对的,甚么是好的,我愿意向他们学习,我对成功和优秀的人都心存畏敬。”
吴刚在不断进取的路上,张宏江一样面临过再次创业的犹豫。当雷军约请他加盟金山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不行,“我怀疑自己能否胜任CEO。这个质疑不是针对金山,而是自己的能力和决心。”
雷军很快帮他建立了信心,“不管做CEO还是做CTO,两者相通的东西很多,都要掌控住三个要点:人、战略、履行力。第一件事是要找人,找到最好的人,然后让他们扎下根成长。不过是说微软的资源可能多一些,金山资源可能会略微少些,在这类情况下怎样能够到达最优化。其次就是战略和履行力,这些也是相通的。未来3个月基本上我就是做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