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情微小说 > 正文

一个网友的血泪创业心得

发布时间:2021-01-26

一个网友的血泪创业心得

一个网友的血泪创业心得

去年五月始,我与三个火伴创建了一家小顾问公司,一年半时间里勤劳经营,人员分分合合,事迹上上下下,到目前为止赔了很多钱,而且不知往哪里去。从血泪家史中,与同学们分享一些心得。(我宁可称其为心得,而不是教训,由于痛苦实在是一种营养。)

1、mba多是一种障碍。

培根说,知识就是气力。这多是几世纪的误导。知识不是气力,犹如汽油不是动力。能否产生气力,关键看你是甚么人,开的是甚么车。在这方面,知识远不如权利乃至美貌来得更加直接。糟的是,过量、过早的理论学习会成为一种本能天性的障碍,而潺弱的天性没法驾驭庞大的知识。就好比刚过了儿童期,便只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一样。

以我本人的经历为明证:公司开业之初曾斟酌过“客户开发模式”,后来决定在写字楼、车辆、CI等方面进行投资包装,建立专业公司的形象,同时雇佣十余名销售人员进行“扫楼”,直接进入中高端市常(合伙人当中有两位具有多年的客户资源)。一年半以后,我们意想到了当初的决策有问题,或说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隐患未及时调剂。再深入剖析,发现我们仿佛违背了商人“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和缺少对市场反应的敏锐嗅觉,不能应时而变。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面对问题时,我们(最少我)偏向于用他人教给我们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分析得越透澈越放心,结果可能离本象越远。

我现在相信,任何伟大的决策不会是分析调研的结果。调研再充分,最后的一霎时还是靠直觉。就好比1945年阴霾的日子里艾森豪威尔决定是不是登陆,或李建军描写的孟良固(?)之战一样(真是一篇好文章)。让我担心的是,终年精于企管理论学习的我们,是不是正逐渐被戴上一幅眼镜,而逐渐放弃自己的商业本能,或喜欢总结理论,在抽象为理论的进程中疏忽了事实的全貌。理论学家和实践学家本来就是两路人,我们读很多企业家的自传像韦尔,他们的概括逻辑能力都偏弱,不是吗?

2、学做一个农民。

几年前的我,对农民企业家多少有些嗤之以鼻。现在倒觉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先富起来的极可能是农民。有点夸大,不过最少农民种庄稼,晓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办企业非常务实,少些浮躁,心态晓得满足,耐力比较持久。而我们这些城里的“精英人士”呢?看看我们每天接触的那些传媒时尚,口口相传的故事,宣扬的英雄传奇,不是一夜入主董事会身价八亿的杨澜,就是因与金正日私人关系良好成为新一州创办人的**,或是那些比我们还小十岁的模特明星。没错,这些东西影响了我。当我去年创办公司时,曾料想通过两、三年的经营走上壮大与致富。现在我明白了,这个时间表要大大延长,或许五年,或许十年。

我没有准备。我知道了,靠借贷、吸引投资、特殊的政府关系发家会很快,但只有少数人能够那样,不是我们,我们多数人只能像农民这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乃至要先学会,只耕耘,不收获。所以我在向农民学习,学习他们的老实、踏实、务实,不管将来是自己创业还是打工。农民播种时要深耕细作,搞经营也一样。想一想之前在企业做marketing的时候,方案虽然漂亮,但是不是真的有效?最少我没有做过销售,去一线品味一下建立关系的艰巨,也就不能构成对客户真实的体验,再漂亮的方案恐怕也经不起斟酌。

这样个人发展会十分受限。我现在相信“实践出真知”。一个理财投资专家,假设他自己从未抄股,家庭帐目亦不十分清楚,那千万别相信他;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假设他不能妥善处理自己与家人同事的关系,他的书也不要买。(惋惜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专家、作家、学家太多了)。如果我现在回到企业去做营销,我会认真地补上销售这一课,最少要大大加强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如果我去做人力资源,我会把许多时间花在与人的交换上,真正去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如果我去做企业战略……如果我不能对企业的内在情况、市场情况与竞争对手有直观体验,我还是不要做的好。

我在向农民学习,还包括他们的忧患意识。从我诞生到从清华毕业,我其实没遇到过生存的危机,没有品味过从不被人尊重的逆境中突起,乃至在高考时都没有“拼命过”,孤注一掷地全心投入。而这类从底层环境锻炼造就的内驱力非常重要。因此上帝非常公正,他给了挣扎于底层的人一种自发向上求生拼搏的意志,同时也给了那些背景优越的人太多的退路,让他们在退路中糜烂了自己的潜力。想来当年大张旗鼓的上山下乡运动,可能也缘于毛主席对此的高瞻远瞩吧。

3、走出阳春白雪的圈套。

行业没有贵贱之分,工作没有高低之分。不幸的是,在我创业的时候,我对此的认识很局限,认为自己的方向必定是搞些咨询或新产品开发等。我历来没有想尝试与人合伙开一家汽车修理厂或家政服务公司等。固然理由很充分,前者才能发挥我在理论方面的优势与经验。

其实所有的行业都是一样的,经营都不容易,但一定有钱可赚(否则它为何会存在?)。所以,一家IT软件公司未必比一家餐馆高雅,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未必比一家生产打火机的厂家赚钱,或换句话说,一个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合伙人未必比一家经营洗脚桑拿的老板更有前程。相反,正是大批良好背景智商较高的人都去阳春白雪了,所有在那些下里巴人的行业里竞争会少一些,管理的优势可能会凸显一些。举两位成功人士为证:我在新华社的前任领导现在在深圳跟人合伙做牙刷,做了很多品牌牙膏的OEM(附赠牙刷),听说还开发了许多采取新材料、造型新颖的产品;一名之前学美术的朋友在通州开了一家汽修厂,做得不错又买了二十亩地。之前没有经营“下里巴人”的另外一个理论支持是:这些行业接触的人档次太低,没法对话。而现在对此的感受也今非昔比。

干任何行业,你都需要面对并征服一些与你生活背景不同的群体。如果我选择干餐饮,我会面对众多从农村招工的姑娘小伙,培训他们的确不容易;但是我选择了干房地产策划,却要面对一群号称北京最油的“油条子”们聚集的开发商,适应这些人的交际方式向他们要钱又谈何容易!正是都不容易,方显英雄本质。我的那位曾是画家的汽修厂老板,现在可以轻松在外面应付客户而不需内部管理,一度他的厂子出现危机却有几名铁杆员工坚持要留下来陪他;而我们公司呢,公司一倒,员工早已准备好下家,临走前还不记追索欠下的佣金。与他相比我们是失败的。差别在于能力、修养、待人、留人。不管这件事业是雅是俗,是曲是难,是苦是累,都没有干不好的事业,只有干不好事业的人。而且这类做人、待人再做事的能力需要从基层培养。好比…,四十多岁之前还处于最基层的单位与工人打交道,但现在运筹大局摆平关系的能力十分出众;而一些从小在深宅大院出来的“太子党”能扶起来的反而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