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乐买李树斌:创业,我也失败过
作为一个80后,他说自己创业的成功是荣幸的,大学四年他没有计划,却创建了核桃林,24岁离开公司去读研,25岁又从清华大学退学成为公司的“带头大哥”,而后黯然请辞,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失败”……他就是知名的鞋类购物网站“好乐买”的CEO李树斌,一个有着传奇创业经历的80后大学人。
大学里的第一桶金
说起李树斌,还得从1998年他上大学那年说起。那一年,家在辽宁丹东的李树斌本来报考了清华大学,只因差几分,结果被调解到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媒大学)管理专业。
像很多大学生一样,李树斌一到大学也买了电脑,但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玩游戏。不料,本来想成为游戏高手的他,由于电脑老卡机,常常在游戏争斗中被室友所“抛弃”。因而,为打发时间,李树斌便从网上下载些软件研究,从而学会了编程、做网站及flash的动画制作。后来有朋友拿着他制作的动画参加网页大赛,还拿了一等奖并取得奖金500元,李树斌也分了一点钱。这点甜头催生了他通过制作动画赚钱的动机,因而他就联系到了几家设计公司,主动提出兼职打工,这固然遭到了老板们的欢迎。
2000年左右,正是国内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两年后,搜狐率先宣布盈利,伴随而生的设计公司此时也是一个高盈率的行业。在高回报率的驱使下,李树斌花了一下午做了一个长达三十秒的动画,没想到老板特别喜欢,一两次就通过了。由于长时间在学校外面接项目,他的收入从最初的几千元“外快”很快上升至上万元,他同样成为了系里最有钱的男生。
谈到此时,李树斌一脸的坏笑:“其实后来他们不让我做了,说我的动画到处有版权问题,致使他们都被告了”。他坦承道,由于缺少元素,自己做的动画的是找了国外知名的几万个素材拼起来的,侵权成为必定。但是他也渐渐发现,其实做动画很累的体力活,就放弃了设计。而这时候已步入大三的他对人生也做了简单的计划:出国、考研、读硕士、读博士,最后去一家跨国公司做一个经理。因而,他便开始了为出国做准备,直到那场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产生,才使其出国之梦破碎,职业计划失败。
大学最成功的一件事
1999年网络论坛进入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网络论坛不断出现,各种分类细化的网络社区随之出现。西祠胡同、社区天涯、全球华人虚拟社区ChinaRen也在这个时期蓬勃发展。时间最充裕、接触新事物最快在校大学生群体也相继建立自己的校园BBS,如清华有水木清华BBS,北京大学有未名BBS,而当时的广院虽然有很好的硬件环境,却没有BBS,这促使李树斌开始揣摩怎样样成立自己大学的BBS——他命名为“核桃林社区”。他当时还想,广院的美女特别多,社区建起来后可以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交换平台,创造交友机会。可是,李树斌只会做动画却不会写程序,怎样办呢?几经周折,他终究联系到学校唯一的理工科的实验室,经过交涉,实验室终究答应帮他写了程序,不久,核桃林社区终究正式建立,并且很快发展成了访问量从最初每天不足一万人到每天二十万人次阅读的社区。其受众范围不但覆盖广院,而且还涵盖清华、北京大学乃至外地高校学生,很多还有很多人因此相识、相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后来有一段时间,李树斌被受邀参加婚礼都成了一件很平常事情。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曾说过:大学生最不缺两样东西,一是时间,二是荷尔蒙。可以说,李树斌便很好地利用这两样东西,他利用前者学习flash动画制作挣外快,挣得第一桶金,又利用后者建立著名的校园BBS社区——核桃林,成了大学生交友之地。他自己也回想说:“我觉得大学里最成功的就是做这个东西,每一年都会参加很多这样的婚礼。赚他们的钱没甚么意思,但是改变他们的命运,给予他们幸福的意义更大。”或许这为“百合”“世纪佳缘”等相亲网站提供了商机,在一次圆桌论坛上,主持人还调侃李树斌和百合网CEO田范江说:“李树斌好像更合适去百合网做CEO。”
人生的第一次失败
邻近毕业时,李树斌迎来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大四下学期,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树斌顺利应征成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也就是后来的“搜易得”的程序员。没过量久,刚从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媒大学毕业的李树斌就担负CTO,参与已改名为“搜易得”公司的创建。同年,爱国者收购“搜易得”。工作期间,李树斌又考上了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但他还是选择了一边上学一边参与公司事务。但没想到的是,两年后,“搜易得”却面临着加盟商不再交钱续约、经营团队大范围离职是为难局面。
就这样,正在读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生的李树斌再次堕入了迷茫,而且,研究生的纯理论课程与自己善于知识利用的方向完全相悖。此时,爱国者的创办人冯军找到了李树斌。当时的李树斌才25岁,行将成为搜易得的“带头大哥”。经过冯军的彻夜交谈,最后协议:李树斌自己出钱购买公司5%的股分,自己亲身“操盘”“搜易得”。2006年,李树斌从清华研究生退学出任“搜易得”总裁。而此时的“搜易得”面临资金紧张、人员本钱太高、商城模式步入死角等窘境,为了改变乾坤,李树斌前后采取“裁员、关闭分公司、调剂商业模式”等措施,使原有120多人公司裁制40多人,将分公司全部关闭。经过8个月的煎熬,李树斌已心力交瘁,“搜易得”终究没能起死复生。
2005年,四大门户商城的效果不断降落,买断费却反而不断高涨、少数加盟商提供的质量不合格产品破坏了“搜易得”的口碑、国美大中们疯狂打价格战,这些都对“搜易得”造成了致命创伤。2006年,李树斌的团队未能在门户商城竞价中胜出,加盟商一哄而散,“搜易得”从此萎靡不振而大势已去,同年8月初,李树斌正式办完了辞职手续,黯然请辞。
“说实话,他们(冯军等)挺平静的,也看出来我也没有能力把‘搜易得’做好,可能就是等我,或说他们也没有找到适合的人而已。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特别能干,最后我才觉得其实自己只是善于干一些和产品方面相干的东西,对一个25岁的年轻人来讲,公司管理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各方面的经历都不够,但给我的收获就是,我对公司为何失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公司不是老板一句话所有的事儿就都能办好的,不是老板想用力这个事儿就一定能干好,需要调和的事儿太多了”。
2010年9月17日,已成为“好乐买”CEO的李树斌平静的回想6年前的种种经用时说,“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失败”。
对话李树斌(节选)
记者:您当初好不容易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为何中途退学当搜易得CEO,您当时是如何斟酌的?
李树斌:我觉得二者不具有可比性,读完研以后还要出来找工作,而不考研直接当老板,读完研不见得有这样的机会,机会是很短暂的。当时的情况是搜易得老总离开了有这样的机会,如果换了新老板的话我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其次,一个不熟习我的公司是不会请我做CEO的,在这个公司我呆了三年,如果读完研的我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是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我当时认为,接任CEO后,公司会从一个低迷的状态走向一个很好的状态,实际上是没法走出窘境,我当时25岁,这个年龄去一家公司做CEO是很难做好的。
记者:看您大学的生活处于一种无计划的状态,没有明确的职业计划而创业终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您觉得自己是荣幸的吗?
李树斌:荣幸肯定是有的,三分七开,荣幸的成份最少占了三四分吧,多是五五开,乃至会更高。但是也需要个人的能力作支持,上学的时候我如果不会编程,搜易得也不会找我。编程、写程序为我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如果你想创业一家互联网公司,如果不会写程序、又不会做设计,而你只有几万块钱,请个程序员都请不起,创业怎样能成功呢?创业肯定有个试错的本钱,如果五万元连个试错的本钱都没有,反之如果自己会一些编程和设计,试错的本钱为零,本钱最低。因此,一个创业人最基础的一个能力就是:不用请人你也能干。
记者:您觉得自己创业成功的独特的地方在哪里?或说独特的素质是甚么?
李树斌:不喜欢求人,自己能干的尽可能自己干。由于自己不愿意和他人打交道,如果请人帮忙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还不好意思说,凑合着用的话效果不好,不如自己会,做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创业其实不是特别精深的东西,不要一心想着要打败百度,做一些实际性、利用性的东西还是有可能的,比如做一个网站还是很简单的,公司早期两三个人,要求创业具有把事情做成的最基本程度的能力,但是你创业的公司发展到几百人的时候,你还在做最基本的东西肯定就不行的。
记者:互联网创业者都有一个共性,不是技术出身,就是管理出身?互联网行业对大学生创业的来讲,门坎相对较低?
李树斌:没错,和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对大学生来讲门坎确切相对较低,一个人都能做,很多项目都是一两个人干起来的。我是比较偏向于技术性能的,像张朝阳,丁磊、李彦宏、马化腾、周鸿祎都是程序员,技术出身的创业是比较容易的,但马云是个例外,他是管理出身,不过马云有一帮誓死追随他的十八罗汉。如果是管理类出身的草根创业者,可能会遭受现实的为难,需要很长时间的管理基础,一个年轻人,你怎样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让一两个做技术和产品的追随你,而你又不可能给人家那末多钱?管理出身如果做到很高级的水平了,再出来创业的话,很容易让一批技术人材跟随他,或顺利拿到风投。如果是技术性创业,你将会具有技术先天性的优势,工作很大一部份都是可以自己干了,比如技术性比尔盖茨、乔布斯及其合伙人都是工程师,创业本钱很低。
记者:现在大学生创业的愈来愈多,但是成功的很少,您认为大学生创业要具有哪些条件?
李树斌:首先经济条件要好。如果没有收入、没有住处,创业从何谈起?所以要想创业,家庭条件相对照较宽松,由于人在过于贫困的时候容易做一些过激的举动,最最少在一段时间内不为温饱问题而忧愁,而集中精力去创业,不同意所谓的露宿街头、吃上顿没下顿去创业,那种精神虽值得推行,但是如果由于这些因素掣肘,压根没有经历去创业。创业需要一心研究,不为外界无谓的因素干扰。其次,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即便这部份资金很少,但是只要你能够干很大一部份事情,即便一点点资金也会起很大作用,就怕实际上你甚么都不会,就只有一个想法,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请人,本钱很高。为节省本钱,大学生创业能自己干得尽可能自己干,才可以检测他人干得好与不好。
记者:有媒体报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3%,而美国成功率高达20%,您认为有如此之大的差距是为何?
李树斌:第一,美国大学生的福利很好,在创业早期可以领到一些救助金,有很多选择,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一样,没有福利,不会由于你创业露宿街头会为你准备一套公寓,没有像欧美教会说恩赐一顿饱餐,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钱而创业,而这点和美国不一样,而美国大学生可以为了理想可以去非洲去视察大猩猩,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做不到的,连去非洲的钱都没有。第二,美国比较开放,能够参与到很多合作项目,比如可以找个合伙人给他百分之五十的股分,或找个能力互补的人,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宁愿将钱砸在创业里,也不愿意和他人分享,想着完全由自己控制,那末成功率肯定为零。如果做一件事情和他人合作,做大做强,别说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五就是很大的一份。因此,在目的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即便不喜欢也要去干,感觉像自己发现了甚么商业点能挣钱就去创业,实际上根本不懂,失败是必定的。美国大学生创业大多是为了兴趣而创业,必要的福利保障更容易成功,在加上很Open的人合作干一个项目更容易成功,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属于分离状态,不愿意跟人合作和分享,不会有人支持乃至打击你,很难找到合伙人而致使创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