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情微小说 > 正文

李开复:做中国创业黄埔军校

发布时间:2021-01-17

李开复:做中国创业黄埔军校

李开复: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创业黄埔军校

创新工场的发展不具有预测性

创新工场是一个投资公司,它还具有一个全方位孵化器的功能,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寻觅最优秀的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从招聘、从法务、财务然后去优化他的商业计划,帮它做技术方面的策划,让它能够增加它成功的几率,然后固然我们也会投资,我们的商业模式是投资这些公司,希望以后通过上市或其他方式能够获利。

一年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每天当我看到我们这12个投资的项目,然后我们200多位,非常快乐工作的工友们,让我觉得非常的欣慰,由于我可以看得出来,不管他们现在所做的项目是不是会成功,这200多人未来确切将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业领域方面的新力量。

由于我们投资模式是崭新的模式,所以我觉得做太长时间的预测是不适合的,所以去年我只做了一年的预测,当时我预测大概或许不到十个项目,或许100多人,其实我们比当时的范围做的要更大一些,固然这些项目到现在为止产品都做出来了,看起来也很有潜力,但是绝对还不能说成功,我们只能一年做一年的预期。

主要的斟酌就是说,如果我们自己做项目,我要身兼多职,做不出12个项目,或许只能做3到4个最多5个项目,所以为了能做得更多,让我们投资能有更好的回报我觉得这是主要的理由。其次,一个人做工作还是要清楚的分清自己的职位是甚么,如果我又戴着创业者的帽子,又戴着投资者的帽子,二者有益益冲突的时候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这是第二个理由。第三个理由是说,我们现在充分的了解,绝大多数的创业其实都最好是由创业者自己带着点子,这是他的点子、然后他的方向,他自己去寻觅他的团队,他有热忱把这个事做好,如果是我来带着团队做一件事情,然后再为这个团队找一个CEO这个会是非常困难的,CEO和团队和点子和方向和我的想法很难达成百分之百的一致,所以还不如把我从这个公司里面剥离出来,让主导的人开创人去找他的团队用他的点子,然后我作为一个教练、帮助者、啦啦队、还有服务提供者,还有资金提供者来帮助他到达成功。

在创新工场大家在一块确切是有很多优势,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优势在哪里?这些团队他们其实都有很多机会可以彼此探索,就是说或许我有一个点子,但是我不知道行不行,我知道隔壁的团队有个专家我去问他,乃至说有时候他们的代码,彼此我写完了送给你,或说是我的产品你能不能帮我推行一下,或说这些的帮助我发现是很自然构成的,其实不是由于在创新工场必须要像做大产品,绝对不是这样的,每个团队是独立的,但是他们彼此的帮助相当大的,而且感觉不是那末孤单,有一个团队也是在外面像你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来进来了以后他觉得过去真的是非常孤单,现在有了不同的火伴,虽然做不同的公司,但可以彼此鼓励彼此帮助。第二个创新工场大家在一块,更多的是希望我们平台的团队,比如说有技术的问题可以问学庸,有用户体验的问题可以问卓浩,招聘、运营、公关等等各方面我们都有专家存在,这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固然很多复杂的事情也能够省了,比如说安排办公室的清洁,比如说付房租,比如说去办理一些商务的证,比如说每天安排午饭,这些事情其实都可以打理了让创业者能够专注的去创业,或许你工作时间会少几个小时,但帮你下降十几个小时复杂的跟你产品创业不见得最有关的事情。

如果说是有一些挑战,我觉得工作小时其实我会建议你,不要让每个人工作一星期七天,每天做16个小时,这样下来的话身体会吃不消的,我们这我觉得工作小时是长的,但不会长到对身体有伤害,另外的话我们也非常重视Workhart,Playhart就是工作之余,比如说星期天或晚上大家放松一下,我觉得这样对一个人的健康是有帮助,最后你谈到会不会彼此挖角的事情产生,我们看到有大概有4、5个换团队,我们有明文规矩不可以挖角,如果有一个人想离开,他应当做的是先和自己的老板说,先不要去找对方,先跟老板沟通清楚以后再寻觅他的下一步,从某一些角度来讲,有无可能流失?是有可能流失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大家在创新工场工作,如果有一个人在你的项目里他做的不满意,或许让他走是更好的事情,如果实在要走,还不如走到周围的姐妹项目,总比跑到别的公司去更好。

我们要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创业的黄埔军校

我觉得这个有关铺垫和创新,你这两个词用的很好,我觉得在互联网的每个产品,它都是应当非常早的推出,很快的得到用户实时的反馈然后很快去修正,我们想互联网是多奇异的一个东西,它是唯逐一个你可以把很雏形初步的产品用一用,得到他们回馈以后赶快把它修睦,你想你造一个汽车可以这样吗?你能三个轮子车子开出去,看大家喜欢不喜欢开,不喜欢再加第四个轮子吗?这是不可能的。互联网上的免费产品是唯逐一个可以这样做的,互联网上的每个伟大的产品,不管是创新的、赚钱的、普遍用户的,它都是这样做出来的,不管是淘宝、QQ、谷歌、雅虎都是一个雏形,提供一个有用不完善的功能,不见得改变世界的创新,通过用户使用,通过互联网可以实时看到用户的行动和他们的满意度,用微调的微创新最后到达让人线人一新的感觉。

其实在互联网界我们认为,创新就是给用户制造价值,而创新的方法就是先推出一个不错的产品,然后逐步的让他走向让人线人一新能够赚钱的状态,那末它是否是能够改变世界?是否是能够有一个突破性的创新?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我相信我们投的100个项目里,确切有可能有非常少的几个是可以改变世界突破的创新,像任何一个其他的投资者一样,我觉得没有一个投资者,你可以说你投的五个项目五个都可以改变世界,这就不是投资了,投资是有风险的,有一些是成功的,有一些是一般的,还有一些是失败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平和的用统计的理念,来观看我们任何的公司投放的项目,如果有太高的期望,这样的期望实际上是不公道的,达不到的。

我觉得我其实非常荣幸,由于在创新工场我们的愿景,我觉得非常明确的就是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创业的黄埔军校,我们希望今天这200位,还有明年进来的200位或300位,和每年进来的数百位,未来都由于在创新工场呆过了,了解了创业是怎样回事,并且体验了我们的文化,知道创业不单单为了钱,而是为了能够为帮助这个社会,能够提高自己的价值,能够知道做一个公司不只是为了赚钱上市,而且也是打造一个基业常青,乃至有可能走向一个品牌做这样的工作,如果每一年数百位的创业者也好、工程师也好,把我们的理想和理念传播出去,我相信里面一定有一部份可以做到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世界提供巨大的价值,乃至打造一个品牌可以走向全球,如果能到达这样的一个目标,我想我和在坐的每一名都能满意。但是说完了这些,其实不是说我们做一个学校,我们的运营还是非常明确的,我们拿了投资人的钱一定要赚钱,否则没法延续经营,好在我们帮投资人赚钱这个商业目的,完全不影响,乃至可以帮助,我们来帮助创业者知道如何打造一个有价值的企业,但是在打造的进程中如何去做这件事情,企业文化、如何做事情、商业道德、创造价值,这些观念我们是会经过我们的以身作则的行动,让他们能看到能够学习到,所以我们既可以到达赚钱的商业价值的目标,也能够培训每一年几百位的创业者和工程师。

我觉得每个创业,造的每个公司的每个产品一定都要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名,而且我们对每个创业者都会问他说,用户的痛苦在甚么地方?你的工作、你的产品、你的理念,如果做成了,怎样样下降这个痛苦或增加他的价值,当你回答这个问题以后,该来的都会来,包括刚才所说的黏性等等。

我们创新工场提倡的是一种同等的文化,在这可以分享一个小故事,开复在工厂有一个小的房间,这个房间开复在的时候可能他会用,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被大家年轻的工程师在里边开会在使用,通常大家开会的时候,开复会非常礼貌的敲敲门进来讲我可以进来拿一个东西吗?大家觉得我们是这里的主人翁,大家很喜欢这里,大家很同等,没有说开复是我们老板怎样样,我们会向他请教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但在平时的平常生活中我们像一家人一样。

我觉得肯定我在那些了不起的公司工作,一定在那边有所学习,比如说苹果的专注用户体验,微软的战略思惟,谷歌互联网上的迭代性的产品推出和进步,这些都是我学到的文化或方式。但的我觉得我在创新工场更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创业的环境,是一个不怕吃苦但是又彼此扶助,而且是一个非常同等的环境,由于我觉得创业的时候,如果有谁在把创造一个官僚的体系出来,觉得谁是大老板不敢跟他说话了,我们不可能有任何的机会来容忍这样的一种风格,由于他会把我们的速度放慢,要创业就要快,要快的话大家就要有一致的这类想法,然后要调和的非常好,要彼此尊重要没有官僚要做的非常同等,所以同等在创新工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刚才提到了快速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文化,这些文化说起来我觉得是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挂一个口号我甚么的,但是没有用,作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如果你希望打造一个比如说同等、快速这样的一个文化,那末你就要以身作则,我为何要Email回的这么快,表示我很重视每件事情每个细节,我不希望时光很容易的流失。同等,我要大家表现的同等,首先我自己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办公室,秘书帮我挡着,谁要见我都要安排甚么甚么的,那就没有以身作则了,所以员工、工友不会相信一个企业的老板,如果他嘴里说的是,要打造甚么企业文化但自己没有做到,所以我觉得要打造创新工场也好,你们自己的公司也好,打造甚么企业文化,要先想清楚核心的是甚么事情?你怎样能以身作则的把它做好,这样文化就有希望了。